1
在简书写作今天也满四个月了,我写过书评、影评、随笔、读书感悟,近几天心血来潮竟写起了不成风格的小说。
说实话,写小说我实在没有底,但有了热情就去尝试,总会有所收获。
我写铁路的尽头,写消失的车厢,写少年的离家出走,这是一件很有趣但也很辛苦的事情。
有趣在于在小说中,自己可以体验不同人物角色的处境和心情,随着人物喜而喜,悲而悲。自己就仿佛是一个匠心独运的艺术家,任意挥洒,驰骋于文字之间。
辛苦在于写的过程中,需要认真构思、安排、决策,一个细节漏掉了也许就全盘皆输。对于我这个初学者来说,这一个过程确实相当劳累。
四个月,被我封锁起来的文章比公布出来的还要多,但有了写作,每一天早晨醒来都有满满的动力。
做不乐意的工作,给再多的报酬总嫌不够;而做着自己喜爱的事情,即便没有金钱回报,也自得其乐。
2
个人公众号创立将近三个月,关注数不到五十人,里面没有认识我的朋友,这一点我很满意。
从公众号创立的那天起,我就决定绝不向家人朋友同事做推广,因为也许别人对我的公众号并不感兴趣,为了情面而勉强关注,强人所难的事情我不忍心去做。
更重要的是在写作中,我呈现出的是另一个“我”,一个让熟悉我的朋友感到十分陌生且非常遥远的“我”。
在文章中,有我的情感往事,有我对生活的感悟,有对于童年、对于家庭、对于友谊的个人解读和认知,而这所有的一切,都像是我的秘密花园,孤独也好、寂寥也罢,与陌生人交流,心理负担确实会减轻很多。
在简书写作让家人知道就颇感尴尬——有些事,不敢再去触碰;有些话,不知该怎么下笔。
生活中难免需要伪装,遇见了写作,只想脱下面具,不愿再乔装打扮了。
3
昨天朋友问“你什么时候出书,我一定买”,先谢过朋友的好意和捧场。虽然每一个爱好写作的人,心中都有一个“出书梦”,但让我以如今的见识和感悟去写书,怕是对“作家”二字的亵渎了。
“作家”这两个字在我心中的位置是很高的,出了书并不代表着我就成为了一个作家。
托尔斯泰说,写作职业化是文学堕落的主要原因。职业化促使了更多的人愿意投身到写作这一行业,但是写作事业的繁荣,却并不等同于文学领域的繁盛。
我对人生还一知半解,只吃了二十多年的米饭,喝的水都无一例外排了出去,走过的路在心里还无法连接起来,我又怎么能够堂而皇之地教导别人如何去过好他们的生活呢。
孔庆东认为“如今摆在书店和书摊上的,大多数不是书,只是印刷品”,我想在功力未到之时,还是不要浪费树木材质为好。
如果要写,就写一本对得起自己,对得起观众,让我以后的孩子看,也会忍不住赞叹“妈妈,你真棒”的作品。
4
饭得吃,书要读,路也得走。
旅行的人都急于想去印证别人口中的风景,那里的山水很清秀奇特,于是自己也要去看看是否真的清秀奇特;那里的小镇容易邂逅艳遇,于是自己也要亲自去尝尝一见钟情、怦然心动的滋味。
在一次次的印证中,自我就迷失掉了。
我们可以带着相机去旅行,带着爱人去旅行,带着闺蜜去旅行,不管带着什么出发,最重要的,还是要带上个人的思考和脑袋。
因为旅行,是让自己从一个“社会人”变成一个“自然人”,脱掉束缚在自己身上的角色和标签,做个纯粹的无名氏,享受与大自然的幽会与融合。
真正的旅行是一时的超脱,是一段路程的绝俗,是一次敞开心扉的交融。
带着思考去行走,才走得有价值。
5
在我的周围,原先筑起了四面密不透风的围墙。写作就是我挖掘通道,凿碎墙壁的有力武器,随着写作的深入,包裹起我的围墙渐渐坍塌,我得以眺望世界真实的模样。
“长风破浪会有时”,前路漫漫,道阻且长,心中怀揣着星空又能脚踏实地的人,才能走得更远。四个月,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对于未来,我很期待。
总之要多吃饭,才有力气读书;
多读书,才会带着思考行走;
多行走,才有魄力去写作。
这样写出来的作品,才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才对得起树木纸笔,才能无愧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