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小陌生人 <英国>萨拉·沃特斯
开春第一本书,由萨拉·沃特斯来担纲。总有那么一两位作家,你不愿放过她的任何一本书:对我来说,从《荆棘之城》、《轻舔丝绒》《半身》《守夜》到这本《小小陌生人》,本本精彩,字字句句不容错过。维多利亚时期、百合情节、通篇悬念是她文学里最醒目的标签。文学界和读者群一致标榜她为女同性恋作家,原因无非是她本人的性取向和写作的题材,《小小陌生人》却打破以往情感脉络,热心人拭目以待作者突破常规、反个人经历转习传统的出色表现。对此,《小小陌生人》是成功的。但从另一角度来说,这本书只能是沃特斯中规中矩的作品,不算是出色的。对男女主人公情感描写,无法企及《荆棘之城》两位女主人公莫德和苏珊那种收放自如、张弛有力的情感把持,可以说,百合情感是温润、有爱的,攫住读者好奇心的悬念最后化为两位女主命运的悲悯,相反,《小小陌生人》里,为了掩盖作者异性情感的捉襟见肘,情感完全淹没在末尾仍无法解开的悬疑中,至于女主为何拒绝男医生仍得不到解释,给人一种虎头蛇尾的错觉。
2.蒂凡尼的早餐 夏日十字路口 <美国>杜鲁门·卡波特
80后的青年们就算没看过好莱坞电影《蒂凡尼的早餐》,想必也知道一点点,但是在文学界里,原著小说比电影声望更高。它被称为现代的一部“绝妙的古典”。在阅读过这本书后,我才发现电影误导了很多读者和观众,电影明星奥黛丽·赫本视觉、花瓶一般的演绎无法真正再现女主人公赫莉小姐的性格。她的魅力显然不止吸引男人,不少女性同胞也会不自觉地对她产生爱慕之情。
这本书成功之处,除了小说本身结构、语言的完美之外,还塑造了一个有缺点却够讨人喜欢的女主人公。
“她总是打扮的整整齐齐,她的衣服都很朴素,但是有一种高雅的气质,蓝色、灰色的衣服虽然没有光泽,却使她身上透出光泽。”
“出太阳的日子,她就洗头发,然后同那只猫一起坐在防火梯上弹吉他,等待头发吹干。”
对我来说,“蒂凡尼的早餐”就是一部成年人的童话,我能在其中找到我的梦想,而且梦想离现实很近,唾手可得。
不少做过文字工作的人,大概也会有这样的经历:看到一篇故事后,会懊恼沮丧地想我永远也写不出这么好的故事。苏童喜欢“蒂凡尼的早餐”也是可以想象的,我也很喜欢。绝对推荐。
3.妻妾成群 苏童
国内不缺好作品,从古代《史记》《红楼梦》到现代沈从文《边城》,每部文学作品独有灿烂辉煌,但从作家角度来说,都是昙花一现式的争鸣。我不是鼓吹作家要多产,而是我看不到一种持续不断的耐性和对写作的长久热情。创作是一种对文学的态度,一种生活方式,不是人生的某个阶段,很多国内作家转行、下海经商——沈从文投笔从考古,苏童称老写不动了。我不是指责这些作家,而是从整体来说国内缺乏文学生涯的耐性,多的是浮躁,亦或是氛围环境压迫。恰巧文学却是人生经验、创作经历的沉淀累积,这些停笔的作家说不定哪天还能写出更惊人的作品呢!纳博科夫走过俄语创作时期,成绩平平,英语写作阶段却迎来一代不可多得的文豪巨作——《洛丽塔》《黑暗中的笑声》。
《妻妾成群》算是现当代中一块耀眼的文学地标。这本书我很喜欢,若说一定要说出个缺点来,那么煞有其事的叙述口吻同内容单薄相较,明显是雷声大雨点小。但这煞有其事的态度,却毫无减去作品的特色,反而增色不少。可惜,这样的作家怎可以中途弃笔呢。
4.给青年小说家的信 <秘鲁>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略萨有一个句话说出了我的心声:“对于大多数来说,文学算不上什么大事,文学在社会生活的边缘处苟延残喘,仿佛地下活动似的。”的确,现在国内谁还会把文学抱负当成自己一生的追求,不就是那些至今仍对创作怀着一股热情,不顾现实环境一头扎进去的人。对于这种人,该书是不容错过的。在这里,你可以找到和你有同样梦想的人,在这里,你说的话,别人也说过。
5.临界爵迹 郭敬明
我真的想说一句,大家不要再看郭敬明的书了。一来浪费时间,二来浪费精神。前久,勉强看完这本所谓月度、季度、年度销量最高的畅销书后,我对朋友说:“真是江郎才尽啊。”朋友回我一句:“孰非江郎,何来才尽?”初读《幻城》,文字青涩,感情却真挚,现在的作品还未出版,便做足了公关、策划,出来的文字却是垃圾。华而不实。
6.荒村公寓 蔡骏
我读80后作家的书,大多是打着好奇心的旗号来的,没什么实际性的期望。自比斯蒂芬·金,还差不少距离。
7.当代美国短篇小说集
对此书情结甚浓,想留下些什么,不禁无话可说。
8.冷血 <美国> 杜鲁门·卡波特
从《蒂凡尼的早餐》到《冷血》,卡波特由创作天才走向成熟作家。可我还是喜欢“蒂凡尼的早餐”多一些。
9.纳棺夫日记 <日本> 青木新门
想用十个字来形容这本书:“忧郁而惆怅,温柔而神秘。”读完此书,感慨甚多——贪恨嗔痴,乐在其中,不思其他,越是在乎越伤神。阻碍你前进的,唯有你自己。那种“恨”,就是因为放不开,退一步则海阔天空。请迈出第一步,剩下的可以慢慢接受,边走边爱。
10.北京法源寺 李敖
革命是一种孤独的精神。
典型李敖式文学:精神饱满,文学功底贫乏。
11.听风楼读书记
多年以前,北京盛世情书店回忆累累,甜蜜忧伤,蒙上一层逝去过往的面纱,多一分回首甜蜜年月的惆怅和哀愁。逛书店轶事,每每想起倍感哀婉,伊人远去,爱俗种种,如过眼浮华也随之逝去。如此仅有这本物证,见证过往时光。
12.罪与罚 13.安娜·卡列尼娜
今年我试着重读一些经典的书。对比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列夫托尔斯泰以后,我才发现,即使我不能接受托尔斯泰文学的全部,他还是世界级的大文豪。你只有在尝试过写作,知道写作的困难之后,你才会真正钦佩他的才华。
14.呼啸山庄 <英国>艾米莉·勃朗特
至今为止,我仍然认为这是一本天才之作。
希斯克利夫:用复仇来宣告被遗弃者的存在。
15.基督山恩仇记
纯属游戏之作,可比中国武侠小说。
16.鱼丽之宴 17.温莎墓园日记 木心
期望已久,略有失望吧。多一份煞有其事,却少了苏童的谦虚和真挚。
18.目送 龙应台
不知算不算是儿童文学。久仰已久,今日终于拜读,简洁、干净的文字,由浅入深的道理。
19.海明威谈创作
一本不错的书。海明威的确很自负。
20.人类的故事 21.房龙地理 22.宽容 <美国>房龙
一口气看完这三本有趣的历史书,精简、生动,对于想了解西方世界的中国人来说,读房龙的书是不错的选择。
23.胡安·鲁尔福中短篇小说集
最初想读这本书是因为略萨在《给青年小说家的信》中的介绍,后来马尔克斯也对它赞赏不已。那时这本书还未出新版,便花了200多块钱在网上买了本破烂的二手书,想来是值得的。
24.波斯少年 <英国> 玛丽·瑞瑙特
年度最佳推荐!今年本人读过的最好的书。
今年,我读了三本历史小说——《波斯少年》《狼厅》《哈德良回忆录》,每一本都很出色(《哈德良回忆录》也许算不上小说)。
好的作品不需要太多文字来介绍,只想说一句:深得知己、得遇一生挚爱并相知相伴,一生足矣——亚历山大的一生,恐怕只有赫菲斯提昂始终追随着他。我脑海里总浮现赫菲斯提昂死时,亚历山大面向窗外喃喃自语东方理想的画面,每念此,热泪滚滚。亚历山大正值壮年,已成为东西方疆域的王者,可是最打动我们的却是情人赫菲斯提安与他从小形影不离、成双入对的相知相守,他是亚历山大的将军,是亚历山大的情人,他看着亚历山大实现东方梦想,他看着亚历山大娶了蛮族姑娘,最后他死在亚历山大的梦想里。读完本书后,回头再看根据本书改编的好莱坞电影《亚历山大大帝》,毅然之间读懂了以前忽略的东西。读一遍,看一遍,泪水不止。玛丽·瑞瑙特——如果不是你,我们后人怎么能从一个历史的王者、强者背后,窥探到那份令世人肝肠寸断的百转柔情。
25.雪花与秘密的扇子
关于文学小说题材,有一句很经典的话:题材、主题没有好坏之分,如何写才有好坏之分。同一个烂熟的故事,在精明的作家笔下,竟会翻出不少新鲜花样,相反拙劣作家只会糟蹋本来很有新意的题材。如果换个作者,这本书也许会呈现出不一样的风采。
26.麦田里的守望者 <美国> 塞林格
重温以前喜欢的书,感觉不错。
27.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 <英国>珍妮特·温特森
让我仰慕的女作家有三位,萨拉·沃特斯自然是其中之一,此外便是玛丽·瑞瑙特和尤瑟纳尔。今年,在一口气读了温特森的三本书(《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写在身体上》《激情》)之后,我把温特森也加入其行列。《橘子》是她的处女作,青涩难懂、行文脉络不清晰自是难免,可才华横溢的光芒仍不可抵挡,所以《橘子》让我倾心于温特森个人的魅力,期待她的其他作品。
28.写在身体上 <英国>珍妮特·温特森
语言仍是她最具杀伤力的武器,故事的安排却是有所欠缺,强迫打断读者思维并没带来预期的效果,反显其缺陷。不过很喜欢那句话:“露易丝,在单人床闪闪发亮的床单里,我要尽可能地像寻宝猎人般找到地图。我要探索你,把你变成我的,而你也将按照你的意愿重新绘制我的世界。”
“两年前我看到你的时候,我觉得你是我所见过的男人或女人里面最美丽的。”
29.激情 <英国>珍妮特·温特森
这是温特森作品中我最爱的。
本人一年的阅读书目中,总有那么几本书是翻阅次数过多,甚或因不时随手勾画、圈点,致使封面折旧,内页涂满划线、备注和感言。珍妮特•温特森的《激情》正是如此,它已躺在我的背包足有几个月之久,纵使本人早已在阅读其他的书,仍不时翻出来吟诵几句温特森式的爱情箴言。
有人的爱情是细水长流,而温特森的爱如我一般炽烈,一把火烧死了自己。我并不反对细水长流的爱情,但也许我们错失的正是一种燃烧自我的激情。
强烈推荐友人阅读这本书。
30.哈德良回忆录<法国>尤瑟纳尔
与玛丽·瑞瑙特《波斯少年》同称历史文学天才之作的,还有尤瑟纳尔的这本书。这本书最可贵之处在于罗马皇帝哈德良年老时自述一生的口吻的真实感,深居其中,你会忘记这是一本后人所写的历史小说。记忆褪去后的不确定,自述时不能做得到面面俱到,如此种种都真实地反映在书中。唯一的遗憾是,至今为止,该书在国内仍没有像样的翻译版本。
31.东方故事集 <法国>尤瑟纳尔
尤瑟纳尔的早期作品——青涩,不失才华。
32.狼厅
一直以来对亨利八世时期的历史感兴趣,也阅读过不好这方面的好书,《狼厅》的独特之处是从克伦威尔的角度来看历史,新颖技巧,手法娴熟,绝对出自大家之手,该书值得一读。
33.漫步遐想录 <法国> 卢梭
除了自怨自艾又自我安慰的喋喋不休之外,这是一本值得读的书。试着离开阻挠、轻视你的环境,一个人去流浪,居住在某个自给自足的山居中,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沉思、阅读、孤独。
34.仓央嘉措圣歌集
近来网上流传了很多关于仓央嘉措的情歌,难辨真假。这本书排除了很多误读,还原了一个真实的仓央嘉措。
最爱这首:“深深发自心底,能否做个朋友。答曰若非死别,也莫这般生离。”伊人怎知一寸相思三寸天堂,缕缕揪心。
35.白香词谱
读词的首选。最好将此书放在床头,每晚睡前读一首诗。
36.白夜行 <日本> 东野圭吾
“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暗当做白天。我从来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
“我的人生就像在白夜里走路。”
两个绝望的孩子各自保护自己的灵魂,桐原一直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守护着雪穗。这是一本绝望之书,却坚信没有阳光仍能走下去。即使你不在,我也能头也不回地继续往前走。
37.我读2 梁文道
去年读了一本,今年第二本。梁文道挺有意思的。
38.枕草子 <日本> 清少纳言
日本平安时期是一个奇怪的年代:婚后妻子仍居在女方家中,男方会在夜里偷偷潜入妻子房中。此外,无论男人女人都有各自的情人,相会的模式大体就是,每到夜深月悬空中时,男人会跑进情人的房中幽会,一夜温情后便赶在天亮之前回到家,写好情书,嘱托家丁将情书送给情人的枕边。这可否称之为一种奢侈的“偷情文化”呢?有趣的是,这习惯是约定俗成的,但是他们仍享受那种偷乐的情调。很久以前读《源氏物语》,便想那光源氏夜夜偷情不同女人,这简直是一本偷情书。现在想来,这是一种文化——也只能这么说了。
这应该算是清少纳言的一本日记,篇章短小,各故事独立成章却始终围绕着定子皇后身边乃至宫中各式官员、杂役展开,作者自恃清高,但对定子皇后的仰慕之情着实令人感动。
39.归乡思路 <德国> 林歌
前几日同友人探讨不少关于在大城市发展还是回家乡小城镇过日子的问题,说来说去也没有个结果。这本书算是该类的主题,题材不算新颖,但是应景吧。现在不少朋友仍在迷茫、等待选择,祝福你们都有美好的未来。
40.城南旧事 林海音
童年记趣、纯真友情、挚爱亲情。
41.千江有水千江月 萧丽红
大信写给贞观的信里,有一段话特别感动我:“我是老大,还是大家庭中,老大的老大,你了解这类人的特性否?固执、敏感,虽千万人而吾往矣——习惯于独行夜路,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心如水,心如古井水,井的宁静下,韫藏着无限的狂乱,无限的澎湃,却又汲出信、望、爱无数。”
本年度本人推荐最佳书目:
波斯少年 蒂凡尼的早餐 激情 给青年小说家的信 哈德良回忆录 狼厅 漫步遐想录 枕草子
P.S 2011年个人年度总结:
①如把形容蒋勋创作文类的那句话来表达我今年的阅读趋势,便是“企图在诗中修行,却在小说的文字世界里立地成魔。”
②一年过了,新人新事。过往对前人所说的“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总是将信将疑,现在才透彻了解。杯子里装满了仇恨的水,便再也放下下任何其他的东西,倒去旧水,才能注上新酿。将来的一年,敞开胸怀,拥抱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