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外行如何通过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证券分析师胜任能力考试)

来源:知库网

这篇文章原写于豆瓣,今年因手机号码先注销了,无法更换豆瓣绑定的手机号码,干脆注销豆瓣账号了,把很多数据都删除了,过去了,也懒得备份。

介绍下基本情况:本人建筑学专业,金融知识积累较少,毕业后才有较多时间研究资本市场。

差不多准备了半年时间吧,从去年(2016年)十月份开始报考买书准备考试,用的教材是天一出版的,十月份刷了整个月的题目,每套试卷都刷了5遍以上,教材翻看了两遍,知识点精析反复背诵,到了考场懵逼了,大部分题目都是没见过的,知识点也是似曾相识,后面看知乎的帖子才发现难度还是有的,要看圣才的教材。第一次考试,59.5分,终究是火候不到,跟运气关系不大。

第二次报考,十一月份,秋季,骑车摔了,腿脚有点不舒服,看来天意不让去泉州考,心态也不是很好,感觉没希望通过就弃考了,安心学编程和做家教兼职。第二次考试,0分,这是心态问题和准备问题。

第三次报考是2017年三月份,放弃了去家教,偶尔看看编程视频和书籍,重点复习圣才的教材,看了圣才的才发现难度确实不一样,圣才的教材也有解释错误的,1000题和书本练习、真题存在题目重复,即便是1000题那本也有个别题目重复,解释看不懂,刷题很关键,很关键。7号去晚上去泉州,在考场附近找第一次去证从考试的小旅馆。早上5点半就起来复习(自学编程后有早起习惯了,偶尔睡懒觉),把5套真题再过了一遍,在考场上做了几题,跟第一次考试很不一样,很多题目都有圣才的影子,第一遍做完花了一个半小时,大概20来题不会,在草稿纸上一一记下,再重新看过,检查一遍才交卷,此时考场剩下的人不多了。第三次考过了,69分,虽然分数没预期的高,但终究通过考试。考试的知名面很广,一些题目深度不够,历史题有不少,计算题中单利和复利经常考,一套试卷至少十几分计算吧,有难有易,图表题也有不少,需要刻意练习和分析。

认真地复习是关键,第一次太大意了,总以为这资格考试看书就能过。吸取第一次的教训,开始每天在浙飞、股票网、汇博等下载研报,每天看几份,也在几个报纸网站看新闻并保存勾画重点,这样子坚持了大概四个月吧,看了研报也对很多概念有了点理解,也理解了为什么量化分析和技术分析考的权重少的原因了,发布研究报告更多是对宏观经济分析、企业分析,做量化的人目前相对较少。实际在研究所工作写的研报确实比较少讲技术面的。在很多直播间倒是讲技术面,这点有兴趣的可以自行看看。郎咸平的视频在宏观和行业上的解析对你理解宏观经济那块倒是有点用。

改革后的专项业务考试暂时没官方出的教材,考试的不确定性比以前增大了,想通过考试的得做好战略上持久作战,战术上精心准备,静心读书备考。

个人至今未踏入资本市场,偶尔有闲钱会买点股票,投资是一辈子的事情,学会决策和选股、择时很关键。

祝福每位想通过考试当分析师的考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