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时评|时隔一年后的江歌案

来源:知库网

据报道,2016年11月3日凌晨,中国留学生江歌遇害,作为江歌闺蜜,刘鑫就在一门之隔,而持刀杀人的正是刘鑫前男友陈世峰。时隔一年之后,近日,该案重回公众视野。

许多铺天盖地的谴责指向了刘鑫,因其事后的表现:怀疑其事发见死不救,答应配合江母,江歌遇难第13天,她就不再回复江母的微信等行为,引起了公愤,这一方面体现了公众人心向善的一面,对道德素质的追求。但从另一角度上说,公众仍应理性对待此事。舆论的威力具有杀伤性,我们不能根据偏颇或片面的消息妄加评论。有篇文章侧重点在于性别暴力,舆论将公众的目光导向了刘鑫,虽说刘鑫一家处理方式不当,但她其实也是受害者。该文认为凶手陈世峰的罪行才是本案的关键,是悲剧的直接原因。这种个体的极端行为,并不是个案,豢养其性别暴力基因、纵容其恶行的土壤与文化,又更值得人们警惕,需要我们反抗,才可以避免一些悲剧的再次上演。

这是一件法律事件和道德事件的交织,“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我们同情江母失去女儿的痛苦心情,江母四处奔走的请愿活动希望得到日本法律的承认,将行凶的犯罪分子绳之以法,让其行为得到应有的后果,以及社会需要采取措施避免和减少性别暴力事件的发生,以及对不实舆论的监管。至于对于刘鑫的态度,在道德上她的事后表现让人失望,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要太苛刻,不管她的内心是否有真正的愧疚,我们先不要受舆论的影响而失理智地随意评判,我们还是给其一点时间,让我们静待后续的案件进展和公平正义的昭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