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褚橙方法》褚时健也得求人买褚橙?

来源:知库网

2012年底,本来生活网在北京开始推广褚橙,同一时间张小军在成都开始推广。和本来生活网有很大的不同,张小军在成都的办法是直接和媒体合作,加大褚橙的宣传力度,张小军找了记者前往云南采访褚老,然后再释放褚橙到成都的消息。

当时褚橙把线上的唯一授权销售给了张小军的i有机网,i有机网有三个核心任务,第一是要尽一切所能调动宣传资源,使褚橙迅速在成都打开知名度;第二是尽快寻求多种渠道销售褚橙;第三就是要实现一定的销量。后面两点其实是一个问题,知名度之外,真的要销售好。

成败在渠道,这是传统食品类产品的特性。这里张小军尤其希望说的是,渠道真的非常重要,不同的销售渠道覆盖不同的用户,是选择传统的销售渠道,还是打掉分销,采用网络直销的方式,这与产品定位有很大关系

娃哈哈的渠道优势造就了其每年数百亿的销售规模,宗庆后深谙中国市场的致命武器——渠道制胜,其联销体模式注重分销渠道的建设;而康师傅的“渠道精耕”模式、可口可乐的“101”模式则注重公司直接掌控终端。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兴起,也有打通所有渠道直面消费者的案例。休闲食品“三只松鼠”就宣称不做线上分销和线下分销,因为网络可以缩短与消费者的距离,而线下分销必然增加流通环节,会破坏产品的新鲜度,进而影响消费体验,削弱品牌力。但“三只松鼠”的推广、低价营销、体验服务等各个环节都是烧钱的部分,一般产品没有这样的资金实力去支撑。

2012年,经过媒体、意见领袖和粉丝的广泛传播,褚橙走出哀牢山,被北京、上海、成都等地更多的人知晓。在此过程中,褚橙选择的渠道也发生了很多变化,从一开始在云南小范围分销,到线上线下的同步销售,褚橙也逐渐走出了具有自身特性的渠道。

本来生活网在北京的销售最大的贡献在于品牌传播,尤其是2012年,当年虽然销量也很不错,但是作为第一年,知名度的打开更加重要。后来的几年,他们的销量依然在大幅度增长。张小军在成都的销售,第一年重点也在于进行品牌传播,所以在渠道的选择上,张小军和《成都商报》旗下的买够网进行了合作,这是全国第一家做褚橙销售的媒体,那时的媒体电商远没有今天这么多和竞争激烈。

2012年,《成都商报》的买够网刚刚成立不久,但是他们敏锐地认为褚橙必然畅销,所以在第一年的宣传铺垫上,形成了立体攻势,连续在报纸版面上进行宣传,甚至不惜给出《成都商报》头版的好位置,可以说《成都商报》对打开褚橙的成都市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可能是i有机在渠道的选择上(推广和销售)做得非常好的一步,通过借助强势媒体的力量,进行好产品的推广,两者相得益彰。

切开了试吃,求人买褚橙

做事情,要一步一步来,这是褚老的信条。褚老不仅在橙子种植上耐得住寂寞,对于销量这件事,他也很沉得住气。

2012年以前,褚橙销售渠道以传统水果批发商和水果店为主。之前三四年时间,褚橙都在传统渠道艰难前行。2005年,褚老和老伴马静芬在路边摆摊卖水果,两人在别人眼中就是两个水果摊贩而已,少有人询问。看来,即使把橙子种好了,市场也曾毫不买账。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马静芬打出了横幅“褚时健种的冰糖橙”,这是褚橙的第一句广告语,结果,橙子果真多卖出了很多。

就在这一年,身为总经理的马静芬决定在昆明泰丽大酒店召开一个品鉴会。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为一种水果举办过这样的盛会。那一次,也是褚时健在1996年之后,第一次在公开场合与朋友们见面。

褚时健也说过:“一开始,得求人买果子。我老伴去杭州参加展会,带了两吨果子,多少人路过,都不买一个。但是终于有人吃了一个,第二天就带了卡车来,把果子全买下了。”在销路不通的那些年,褚橙的消费对象里有很多是褚老的企业家朋友们,他们大批量地“消化”褚橙,相当部分的原因是为帮助褚老。

化繁为简,直面经销商

从摆地摊做起,直到2010年前后,褚橙质量和产品达到了一个平衡点,公司的销售渠道也发生了变化。褚橙昆明市场负责人介绍,农副产品的销售传统上是一个“骡马大市场”,一般要经过“农户—收购商—批发市场—水果店—消费者”几个环节,中间复杂的中转渠道会产生大量的成本费用,抬高消费者的购买价格。

有没有办法绕开中间经销商,在减少流通成本费用的同时,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从2009年开始,褚橙尝试着取消销售的全部中间环节,他们把水果直接铺到终端,直接与水果店签订协议,形成了褚橙-水果店-消费者的销售流程。

刚开始,新平金泰公司直接将水果用专车送到水果店,当时每箱5千克大概50元,水果店能卖60~70元一箱,利润率20%~40%。在结款方式上,褚橙实行单次销售后结款的方式。另外,销售期超过了橙子的保鲜期后,水果店老板也不用承担风险,公司将上门回收,并重新补货。这么诱人的销售条件,是新平金泰公司和水果店博弈的结果。

无论怎么卖,必须要让卖你产品的人赚钱,你的产品才好卖!”这是褚老的销售观。虽然他没有亲自负责销售,但他心里有数,只要知道“经销商利润够”,他就相信自家的产品销路不会差。2013年,褚橙给零售商的批发价是每千克10元,而经销商能卖到每千克20元,经销商们赚得乐开了怀。

线上名气,推动线下销售

2012年之前,褚橙的营销都是以线下为主,由新平金泰公司自行推广。2012年之后,互联网电商加入了褚橙营销的队伍。于是新增线上营销的同时,也丰富了线下营销的活动方式,这才合力形成了褚橙营销的爆发点。

与传统零售渠道相比,褚橙的电商销售更是不甘示弱。云南、北京、成都、重庆,每个地方都有电商销售阵营,成百吨的褚橙从电商平台运出,送到消费者手上。

在线上销售方面,褚橙的操作流程也很简单,就是褚橙—电商—消费者。简单来说,电商就相当于传统渠道的水果店。褚橙只管把橙子以一定的价格卖给电商,后续销售由电商自己负责。目前,本来生活网、成都i有机、《成都商报》买够网等都是褚橙的线上销售渠道。

“以前推销东西到上海、广州,很费力,你要一块一块地切给别人吃,别人才知道好,但现在互联网,一传十,十传百,大家就都知道你的产品好了,但反过来如果产品不好,人家知道得也快,也很快就会走下坡路。”褚时健说,最最深刻的改变是信息传播“快”。他认为,褚橙“触网”以来,效果很好,特别是可以避免假货进入市场。公司下一步将加大“触网”力度,几年后会覆盖全国。

2012年,褚橙红遍网络后,又反过来刺激了传统渠道的热销。目前,褚橙在玉溪、昆明、成都、重庆已扩张了千家合作零售店,具体模式就是水果店直接与公司签合同。这样一来,盘活了整个生产和销售链条,而且有助于打击假冒产品。

据了解,褚橙评定的零售店,分为不同的等级,级别不同,进货量也不同。这样既防止零售商进货过多造成滞留亏损,也防止了褚橙品质受到保鲜不佳的影响。

在线上电商和线下进店的合力作用下,2014年,褚橙的市场认可度和受欢迎程度达到6年以来最高,销售周期本来预计是40天,但实际提前了15天。从统计数据来看,昆明市场25天内就销售了1400余吨。

张小军认为,褚橙营销最大的成功就在于,线上人气的暴涨完美作用于线下销售,两者的衔接堪称“天衣无缝”。

简介:张小军,褚橙营销操盘手之一,褚橙西南地区经销商。2012年与本来生活同步将褚橙推向市场,打入西南成都、重庆地区。i有机、优果仓联合创始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