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莎翁四大悲剧

来源:知库网

        悲剧的目的在于揭露原始积累时期的利已主义,批判对于权势、财富的贪欲,还反映了当时广大农民流离失所的英国现实。英国“圈地运动”后,王权和资产阶级及新贵族的暂时联盟正在瓦解,社会矛盾深化重结,政治经济形势日益恶化,詹姆士一世继位后的挥霍无度和倒行逆施,更使人民痛苦加剧,反抗迭起。在这种情况下,莎士比亚深感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越来越加剧,创作风格也从明快乐观变为阴郁悲愤,悲剧创作通过克劳狄斯、伊阿古、理查三世等形象,莎翁对原始积累时期新兴资产阶级中的极端利已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哈姆雷特》Hamlet

《哈姆莱特》是他创作最辉煌时期的作品,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体现了莎士比亚悲剧的最高成就,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也是世界戏剧的典范,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复仇的故事。哈姆莱特在德国威登堡大学读书时,因为父王的突然去世回到祖国,叔父克劳狄斯服丧未满,即娶其兄嫂继承王位。守夜卫兵看见老王幽魂出现告知王子,王子与幽魂对话获知叔父谋害父王之真相,于是装疯卖傻。为证实真相,哈姆莱特导演一出王被毒杀的短剧,请新王与新后观赏,叔父当场色变。母后叫儿子到私房谈话,误杀了偷听的宫内大臣波洛涅斯。于是奸王使用借刀杀人法,派他去英国,并密信英王在王子上岸时杀掉他,但被哈姆莱特半路察觉掉换了密信,反而叫英王杀掉了两个密使,自己跳上海盗船,脱险回来。回来后知道情人奥菲莉娅因父死、爱人远离而发疯落水溺死。奸王利用波洛涅斯的儿子雷欧提斯为父复仇的机会,密谋在比剑中用毒剑、毒酒来置哈姆莱特于死地。结果,二人都中了毒剑,王后饮了毒酒,奸王也被刺死。王子临死遗嘱好友霍拉旭传播他的心愿。

《哈姆雷特》

《奥赛罗》Othello

奥赛罗是威尼斯公国一员勇将,他与元老的女儿苔丝狄梦娜相爱,但由于他是黑人,婚事未被允许,两人只好私下成婚。奥赛罗手下有一个阴险的旗官伊阿古,由于升不上副将就对奥瑟罗怀恨在心,一心想除掉他。他先是向元老告密,不料却促成了两人的婚事。他又挑拨两人的感情,说另一名副将与苔丝狄梦娜关系不同寻常,并伪造了所谓定情信物等。奥赛罗信以为真,在愤怒中掐死了自己的妻子。当他得知真相后,悔恨之余拔剑自刎,倒在了苔丝狄梦娜身边。而伊阿古最后也不得好下场。

《奥赛罗》

《李尔王》King Lear

《李尔王》描写一个专制独裁的昏君,由于刚愎自用,遭受到一场悲惨的结局。年事已高的李尔王意欲把国土分给3个女儿,口蜜腹剑的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赢其宠信而瓜分国土,小女儿考狄利娅却因不愿阿谀奉承而一无所得。前来求婚的法兰西国王慧眼识人,娶考狄利娅为皇后。李尔王离位,大女儿和二女儿居然不给其栖身之地,当年的国王只好到荒郊野外……考狄利娅率队攻入,父女团圆。但战事不利,考狄利娅被杀死,李尔王守着心爱的小女儿的尸体悲痛地死去。考狄利娅在剧中可以说是完美和正义的化身。当被父王问及有多爱父亲时,她诚实地把心中地想法表达出来;当得知父亲被姐姐抛弃时,她又毅然为自己得父亲讨回公道。正是她在父亲颠沛流离之时期兵讨伐两个不孝的姐姐,但是悲剧总是这样,把美好的事情毁灭给人看,小女儿最终失败自缢而死,老王也因此而悲痛去世。

《李尔王》

《麦克白》Macbeth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戏剧中心理描写的佳作。全剧弥漫着一种阴鸷可怕的气氛。莎士比亚通过对曾经屡建奇勋的英雄麦克白变成一个残忍暴君的过程的描述,批判了野心对良知的侵蚀作用。苏格兰国王邓肯的表弟麦克白将军,为国王平叛和抵御入侵立功归来,路遇三个女巫。女巫对他说了一些预言和隐语,说他将进爵为王,但他并无子嗣能继承王位,反而是同僚班柯将军的后代要做王。麦克白是有野心的英雄,他在夫人的怂恿下谋杀邓肯,做了国王。为掩人耳目和防止他人夺位,他一步步害死了邓肯的侍卫,害死了班柯,害死了贵族麦克德夫的妻子和小孩。恐惧和猜疑使麦克白心里越来越有鬼,也越来越冷酷。麦克白夫人神经失常而自杀,对他也是一大刺激。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麦克白面对邓肯之子和他请来的英格兰援军的围攻,落得袅首的下场。

《麦克白》

        莎士比亚的戏剧大都取材于旧有剧本、小说、编年史或民间传说,继承古代希腊罗马、中世纪英国和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戏剧的三大传统并加以发展,但在改写中注入了自己的思想,给旧题材赋予新颖深刻的内容,在艺术表现上也从内容到形式进行了创造性革新。另外,据统计,莎士比亚用词高达两万格以上,广泛采用民间语言,注意吸收外来词汇,还大量运用比喻、隐喻、双关语,可谓集当时英语之大成。早期的剧作喜欢用华丽铿锵的词句;后来的成熟作品则显得更得心应手,既能用丰富多样的语言贴切而生动的表现不同人物的特色,也能用朴素自然的词句传达扣人心弦的感情和思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