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日更1000天计划的第六十一天
见
前几天看了由姚晨和马伊琍主演的电影《找到你》,这是一部通过孩子被“偷”,在寻找孩子下落的过程中,讲述当代女性的婚姻状态的片子。抛开电影情节不谈,其中马伊琍饰演的保姆,将孩子带走的剧情,一开始让很多人咬牙切齿。即便最后她不是真的拐卖孩子,但也触犯了法律。
想起前几年赵薇、黄渤主演的一部“打拐题材”的电影《亲爱的》,更是让所有人对那些人贩子深恶痛绝,很多人在看完电影后,都纷纷要求要将这些拐卖儿童的人贩子判处死刑,特别是一些有过类似经历的受害者,恨不得将这些人贩子千刀万剐。
很多人觉得,要施以酷刑、重刑,才能让那些心有歹念的人不敢再造次,才能降低人贩子的数量,让自己的孩子更安全一点。
感
一开始我也挺赞同这个观点的,犯罪分子会去做坏事,就是付出的代价不够高,如果将代价提高到不可承受的时候,他们肯定会有所收敛,犯罪率应该会有所降低。
如果把抓到的人贩子都判处死刑,这对那些还没犯罪却想要犯罪的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震慑。
但是,在最近学了一些关于产权保护的知识后,我发现这条路可能行不通。
人们都知道,对罪犯惩罚过轻,会起不到警示、威慑的作用,因为犯罪成本小了,原本还在犹豫不决要不要做坏事的人,看到被抓所付出的成本并不大,于是也就开始参与犯罪,这会增加社会的犯罪率。
但如果惩罚过重,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思
或许短时间内,过重的惩罚,会让一些原本要做坏事的人止住这个念头。但在社会上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亡命之徒,或者一些没有文化知识的人,会铤而走险,继续犯罪,毕竟,他们可能连饭都吃不起了,还不如搏一把。
这时候,如果抢劫和杀人都要被判处死刑,那么,罪犯在抢劫的过程中,就极有可能把被抢者顺便杀掉,被抓到反正都是死,把受害人杀了,被抓到的概率还降低了呢!
拐卖儿童是一样的道理,如果都是死刑,只要人贩子发现拐卖途中有任何风吹草动,可能就先把孩子杀了,然后逃跑。毕竟,带着孩子一起跑,被抓到的几率更大,左右都是个死,还不如拼一下。
俗话说的好:杀人的买卖有人干,赔钱的生意没人干。
即便再重的惩罚,在利益面前,总会有人铤而走险,这时候,惩罚过重造成的后果,比惩罚过轻更加严重。
所以,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够起到警示作用,又能提高社会的效率,这才是最关键的。
行
如何找到这个平衡点,把握个度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有一个简单的公式:
惩罚的力度等于违法造成的伤害除以违法被逮住的机会。
就是说,如果罪犯违法后,被逮住的机会越低,那么惩罚的力度就应该越大。
其实这在职场上,同样适用,当你的手下犯错的时候,不要盲目一阵乱棍,要对错误进行分析,不同的错误,他应该得到的惩罚也是不一样的。
作为员工来说,当你犯错误的时候,如果抱着侥幸心理,隐瞒不报,甚至用新的错误来掩盖旧的错误,那是需要严惩的。只有主动承认,并找寻补救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损失,才是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