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有天我会因此疯掉
也不愿错过心疼的拥抱
“你们的现在,就是一年前我们的状态。迷茫,不知道自己要干点啥,都想试试。不过话说回来,我现在也是这样,只不过能大概知道自己的方向,只是环境不同罢了。”
在一个烧烤摊上,我拿起扎啤,对着师弟这么说着。此时,夜风微凉。
五个人。三个同学,两个师弟,今年毕业。短短一年,三个人已经有了三种不同的职业。毕业时醉酒相拥,说好的有事联系,没事找事联系成了可以任意安置的客套话,数了数现在还能在朋友圈看到消息的同学一半都不到。可能人到了一定的时间或者身边发生自己曾经经历过的事的时候,就会无法遏制的感怀。虽然有时候只是像个烟头,在漆黑中闪了那么几下,就兀自的灭了。但是谁也不会否认那是自己曾经的经历,无关好坏。
回不去的叫曾经,而曾经的累加,就是现在的自己。
不知道你的脑海里有没有这样的一幅画面:初中或高中,在班级里因为某件好事或坏事,事后班主任在讲台上会感言“当几年后你进入大学,记得我说过的这句…”“我今天就把话撂这儿,多少年后你进入社会,想想现在我给你们说的话…”现在回想起来,能记得住的只是老师那谆谆教诲的眼神。
也不知道刚进大学的时候你有没有找学长聊过天,一脸期待的问“师哥,大学这四年怎么过啊?”“学姐,加入哪个社团比较好啊?”等之类的问题,结果会发现答案归根到底就俩字,玩或学。然后一边想着学长们的劝言一边按着自己的想法去过每一天。直到大四站在阶梯上照毕业照的时候,才发现,上了四年的大学,画面定格时的那个笑容有些许的陌生。
大学的前两年,都会说在大学里没有逃过课的大学是不完整的大学。但是到了后两年,课变少了,大四甚至一周1到2节,同学们都不好意思逃课了,一天里总得找点能令自己有成就感的事儿干,哪怕是背会几个单词。
大学前两年,没事的时候和同学好友在在校外或宿舍里,打牌喝酒,一盘花生米都能到天亮。但后两年都会为了各自的打算努力:考研的考研,考公的考公,工作的出去找实习,另外一类的在电脑前开黑…
大一新鲜感爆棚,为社团的活动方案做到熄灯,下着大雨给院系领导送文件,为晚会节目集体练习到深夜。大二陪着TA在城市、校园各处压马路踏草坪,定情树下有几丛草张口就来,深夜电话里说生病了翻墙撬门去送药。大三做各种活动的交接,准备着考研或考公的资料,报班的、自学的,和TA一块奋进,生活的美好触手可及。然而当大四毕业即失业,毕业即分手的结局不请自来时,才发现曾经幻想的一切只是泡沫,不是一触就破的那种,而是风一来它就飘地远远儿的,你怎么追都追不上。
回过头来你会发现,哪有什么时光未老,我们不散,回忆里残留的只是生命中所遇见的旅人,经历过的事而已。有句话说起来有点残酷:我走过山,走过水,只不过是借助它们来走过我的生命;我爱着你,爱着TA,只不过是借助你们来爱我自己。
经受了大学的历练,或小心翼翼或信心满怀的踏入社会,就像通过任意门瞬间到了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站都没站稳还被石头绊了一脚,然后在跌跌撞撞中学着成长,在磕磕绊绊中练习着接受。现在还记得《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里郑微对陈孝正说的:“人生真是讽刺,一个人竟然真的会变成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
大四的时候去一所幼儿园代课。孩子们的眼睛是最清澈的,像一湖镜水,无论你怎样看,他们的眼眸里总是透出生命最初的纯真。有时候很不想给他们上课,就怕课堂左右了他们对这个世界最纯粹的认知。就像最初的我们都是纯粹的,当走过了自己经历的繁华落寞之后,眼眸变得或睿智或深邃,能像黑洞一样瞬间俘获别人的心灵。就会想这个人到底经历了怎样的路途,他的最初是什么样子,是否会像大多数人的小时候一样无邪。
就好比我们对比启功老先生和被认罪伏法的周永康的时候。启功老先生的的音容笑貌还回荡眼前,转眼间以前在新闻联播上颐指气使的周永康满头白发,说我认罪伏法,我不上诉。个人的经历是会改变一个人对这个世界的看法的,从而也会改变个人对这个世界的价值。所以再看孩子们那么纯洁的眼神的时候,就像看着一朵待放的花,不忍心去打扰它原本的美好,不忍心看到他们被纷扰的世界侵袭后的样子。但返璞归真是要有漫长而铭心的经历后才能达到的境界。这大概就是常说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所以,这个世界上不变的就是变化。梁文道有句话:“如果一个人一辈子只看他看的懂的书,那就表示他没看过书。”一个人只活在自己愿意认可的认知中,这是很可怕的。
我有个朋友,就是现在别人给他帮助他未来会给别人双倍的返还的这种,这当然是应该的。但是上一次和一个人合作的时候那个人坑了他2万块。这一次又和人合作,现阶段也是发展的不错,我就提醒他说稍微留点心,别又发展成上次那样。但他说不管以后怎么样,现阶段和他合作的那个人是在帮他,就应该感激。
我说是的,没错,但是之后呢?发展不下去好说,一拍两散,顶多是钱的问题。但是发展好了呢?你现在的状态是有些经验,没人脉。而和你合作的那个人是有经验有人脉,那他是看上了你的哪一点和你合作的?如果有一天他认可你的那一点给他提供不了更大的价值,或者是你超过了他,那么他对你会不会像现在一样的好?都是利益至上,实际得很。这不光是钱的问题,事情做大了之后谁都不甘心给人打工,万一有天分道扬镳了,自己得有条路。
最后我说,要是现在还在学校里,我估计这种话我说不出来。说完,我伸手点了根烟。但是抽第一口的时候就笑了。从什么时候开始抽烟也变的这么不假思索了,以前明明是讨厌抽烟的啊?
我们偶尔怀念,但又马不停蹄的接受现实的改变
以前有篇文章,题目叫《一边马云,一边星云》。人都在自己的道路上努力的奋斗着,以达到想象中马云的成功地位。但是不管如何内心总会有一个角落,想独安一偶的静观这个世界,喂马,劈柴。
郭德纲不止一次的在节目里说过,其实他是个比较喜欢安静的人,没事的时候就在书房里看书。每当说到这里台下“吁”声一片,他就笑说:“你们这些坏人!”我完全相信他的这句话。没有经过不为人知的苦修,再加上被把握住的机遇和天赋,是不会有当前辉煌成就的。一个人的表相有多奔放,内心就有多深邃。有珠穆朗玛峰就有马里亚纳海沟,有奥特曼就有小怪兽,一个电池的正负极应该是均衡的。
岳云鹏在一个节目里说他15岁时当服务员被人侮辱,哪怕面对着全国观众,哪怕上过了春晚,哪怕有人说没有这种经历遇不见郭德纲,他还是说:“凭什么!”凭什么一个人受过了伤害成长了之后,就应该对此前的经历感恩戴德?感不感谢要看对你有何种程度的伤害,不能说让你生存不下去了之后还要对对方说声谢谢。而是有了这种经历之后,上限就会拔到和所受的伤害一样高的程度。生命中能容纳的东西更广更纵深了,才会有更多想不到的可能。
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
在大城市里,一边享受着大城市带来的便利,一边抱怨物价、房价的昂贵;一边喝着星巴克一边加班到深夜3点;一边想着项目的成功一边看着饭卡又扣掉了30块钱。小城市里,一边享受朝九晚五的工作,一边抱怨生活的平淡无味;一边吹着牛一边又抬头看着新闻联播;一边嫌弃电动车一边又骑着它从拥堵的私家车中间插空而过。
曾经的经历决定了你的样子,而经历过的眼界和思想,就决定了你看待世界的样子。有一部短片,视角从一个人的个体出发,慢慢向上延展,房子、城市、国家、地球、银河系、星云、宇宙……然后镜头又倒推回来,向人体内延伸,肌肉、血液、细胞、原子、夸克……就像是你即游过了山山水水,又做过掏粪工,那思考的角度肯定会和别人不一样,会更宽,更广,更深入的理解和对待事情。所以尽可能多的经历一些事,无关好坏,将来都会成为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外界的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是自己成长道路上的催化剂,或朝着光明,或向着黑暗。谢谢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经历,接受并转化成让自己强大的养料。更应该感谢的,是经过了种种之后依然顽强的活着, 并努力向前奔跑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