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风渐暖,雨驻江水平。
花香熏人醉,草绿惹人急。
毛峰的原料又到一年采茶时。乡下已经开始采摘芽尖,就是茶叶的芽儿,独一根,多弯曲,似月牙。未加工的茶叶一律叫鲜草,爸爸说现在鲜草一百多一斤。芽尖用来加工毛峰,大概三到四斤鲜草制作一斤干茶,所以朋友如果你喝到几百一斤这样的毛峰,千万别被他们说的明前茶迷惑了。明前芽茶的成本摆在那,几百块钱喝不到。
荒郊野路,得靠钻采茶是辛苦的,首先是要翻山越岭,古时的茶园现在多荒废为高山野生茶了,路途远山又高,后来的人们懒得去搭理。古时候的人舍不得用周边的平地中茶,那时生产力不像现在这么发达,平地有更重要的使命,种粮种菜,只能因地制宜,把茶叶种在山上,溪间,不成片的荒地,都被发掘用来种茶。把茶叶从山上迁徙到平地,是近现代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推动的结果,这是后话了。
这才是原生态,还有茅草呢其次采茶是个细心的活,那芽儿一粒粒躲在老茶叶片和茶树枝之间,它们差不多同两粒米一样长,只能一粒一粒来采,最厉害的采茶人也是这样,她一次不比你多采一粒,最要害的是人家眼疾手快,差距在一粒与一粒的不断累计,很多事情都是如此。
其实不能叫摘了,叫揪可能更合适一些。左手拽低高高的茶树枝,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住芽儿,轻轻一扭,剩下的三个指头空心捏着,与手掌心构建了一个小圆筒,芽儿扭下正好落入手指的筒内,不急于立即放入随身背的布袋子里,暂且由筒内收着,直至十几粒二十来粒,手里抓不住了再放到袋子里。
采完这一树枝,手一放开,茶树枝立即弹回原样,又去够另外一枝,接着采,直到把一棵茶树采干净为止。
自带盒饭和水壶,野外可没有美团饿了么因为有些茶地路途远,很多时候只能带盒饭上山。除了饭菜微凉,在户外吃饭一切都比室内家里好,饭菜似乎更香,胃口大开。采茶人收工一般不会晚,回去之后要立即把鲜草卖给二贩子,名茶一天一个价,过一夜,水分蒸发少重不说,价格是跌得真快,你错过了时间,得承受双重损失。
真是山青水秀我小时候喜欢采茶,因为可以挣零花钱。长期的采茶,我练就了采茶的速度和耐性,我似乎记得那些女孩子最后都采不过我了。
感谢同学的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