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酱油记

来源:知库网

煮菜时闻到酱油香气,想起小时候总是要妈妈在菜里放酱油。

有时候妈妈只放了少许生抽,我以为没有放酱油就问妈妈没有放酱油,妈妈说放了的。原谅我那时候还是五谷不分,分不清老抽生抽的小学生。

我吃猪肉要放酱油,吃兔肉要放酱油,吃蛋要放酱油,吃鸡鸭鱼肉也统统要放酱油。没有酱油,这些东西就吃不下去了。简直到了无酱油不欢的地步。连豆腐,不用煮,蘸蘸酱油也吃得很开心。如果煮了,那也要放酱油。

妈妈有时候就笑我,吃那么多酱油会变黑的。我将信将疑,但冒着变黑的风险,我仍然是本性难改。

二舅也很喜欢酱油。我还没上小学的时候,和外婆还有二舅一起吃饭。二舅经常单独倒点酱油在一个小碗里,蘸油条啊,蘸白煮蛋啊,蘸芋头啊等等。外婆常笑二舅,说二舅是老小孩。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也还是很喜欢酱油。我也是老小孩。

外婆有时候让我去小卖部打酱油。哈哈,是真的打酱油。小卖部的老板是个年纪很大的老爷爷,总是笑容满面,很和蔼亲切。他常年带着呢帽子,有时候刁一个烟斗抽烟。我把空酱油瓶递给他。他打开酱油缸的瞬间,有浓郁的酱油香味飘出来。他用一种竹子做成的长柄杯子从幽深的酱油缸里盛出酱油,再借着漏斗把酱油倒进瓶里,一滴也不漏。几年前这位老人去世了。

更早的时候还有酿酱油的人挑着酱油来村里卖。也是用那种长柄的竹杯子盛酱油,竹杯子在酱油桶里放下去再提起来就是满满一杯酱油。

关于酱油的酿造过程我很陌生,故而觉得颇为神秘。古时候酱油的酿造工艺是一种家事艺术或者秘密,是世代相传的。

酱油是中国传统的古老调味料,由来已久。两千五百多年前的《诗经·大雅·行苇》里就有:“醓醢以荐,或燔或炙”的诗句。“醓醢”是带汁的肉酱,“该用肉为醓,特有多汁,故以醢为名”。醓,即把肉捣碎腌制发酵而成的酱油,是古代皇帝的御用调味品。黄豆便宜,酿出的酱油味道与醓相似,遂使酱油得以广为流传。

《诗经·大雅·行苇》里写得仿佛是一场宴席,宴席上非常热闹,肆筵设席,宾朋满座,且斟且饮。这样热闹的氛围里一碟酱是很容易被忽略的吧,但它又是不可少的,它也浸染了那种热闹喜悦的气氛。酱油饱含着鲜香醇美沿着时间的长河随着岁月变化最终把先民曾尝过的一种味道流传至今,历久弥香,令人怀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