憋论文内伤了,长期做文字搬运工有种失落感,开始怀疑自己码的这些公式理论是否有价值,我迫切的想要搭建一个实验平台验证一下自己的工作。
验证平台有两种实现方法,一种是软件仿真或半仿真平台,一种是真正的平台。软件仿真平台经济方便易操作,一台电脑装一个仿真软件即可实现,缺点是太理想化,不能完全复现所研究方法在实际系统中的表现。实际物理平台优点是真实验证,缺点是未知扰动多,并且花费巨大,预算够买个一般豪的宅了。
我很想建个实际平台,觉得这样更有意义,可花这么尽兴出不来结果会被就地处决吧,心里特没底儿。于是干脆做了两套方案设计和概预算发给导师,没想到他大力支持建一个高大上的,跟着土豪老板钱从来都不是问题。
接下来买设备调系统做算法,每一根线每一个设备每一个信号每一行代码都是自己亲手完成的,虽然工作量巨大,也遇到了很多焦头烂额的难题,但幸运的是都一一解决了,最后看着一个实际平台摆在实验室最耀眼的地方,内心的成就感足足的。
但这个平台对我的毕业没有太大帮助,它很漂亮但与我的论文主线不搭,所以虽然出尽风头但最终在论文里也只不过占了了了两页篇幅说明我的方法是用它来验证的而已。不过经历过的必将成长,借由这个平台我参加了两次行业workshop一次国际会议,打着“平台创建者”的旗号傍上了几个业内人士,有疑惑时就死乞巴列的去请教他们:)
搭建平台的过程中我再次深刻意识到自己是成就型人格,在价值创造和成果转化中能够得到强烈的自我认同,但对价值显现前的领跑者-科研理论却兴趣不大。基于这些人生的启示,毕业后我没有按预设目标进高校做faculty拼科研,而是选择了迈入沸腾的创业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