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古镇游记
许子仙
黄土高原上的春天,纵然来了,却总是夹杂着一股凛冽的寒气,比不得江南的细腻和温婉。陇东一带,即使早春二月,也并没有融融暖意,回想起杜甫在《丽人行》中的描述,“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看看崆峒古镇上的风貌,虽然同在北国,相距不足千里,但寥落的行人,大都裹着厚厚的棉衣。
天空灰蒙蒙的一片,前门广场上各式儿童玩乐的设施,大都空荡荡的。顺着台阶,向南前行200多米,便进入了门厅里面的一处四方形的小广场,东边是一个可供戏剧表演的舞台,西边则是平常进行歌舞展演的露天的亭台,走道的边沿,是一些或合金,或石质的塑像,造型均是传统故事题材中的人物或家什。再继续南行,可以看到东西两侧是一排排对称的仿古建筑,上面的匾额上写着各式招牌,出售纪念品或饮食。最南端是一溜二层或三层的别墅建筑群。平缓的地势,典雅的建筑风格,还有三五成群的游人,都给人一种静谧而庄重的感觉。迈步折回,到前门外的大广场时,天色愈加凝重,竟然飘起了雪花。同行的友人嘉禾感慨道,“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可惜北方,就没有这样的景致!”
漫步中无意抬头,却有一支怒放的梅花,映入眼帘,我仔细端详,它掩映在这灰暗的空气和暗淡的花丛中,几乎被埋没,孑然而孤寂。嘉禾并没有注意到我在凝视面前的花朵,继续说道,“崆峒的名声,如果外地人有所耳闻,大概也都是拜金庸大侠所赐,在武侠故事中,偶尔作为天下武林的门派之一出现,然后一晃而过,乏善可陈,甚至是作为笑点罢了。”我听罢这席话,莫名有几分凄楚之感,便应声回答说,“我们不妨自娱自乐,就以眼前梅花为题,写一些今日游历的感想,如何?”
友人颔首赞同,说道,“其实这里,孟春以后,直至秋末,花草繁盛,比现在靓丽不少呢。不如以花为题,不拘泥与此地,只写下今日的感悟吧。”于是我先期完成,待作续貂。
一剪寒梅傲风霜,敢为争春第一香。谁将剪刀比春风,二月绿柳着新装。
三月桃花四月杏,各自芬芳各自门。桃花坞里藏好酒,江南才子浅歌行。
秦淮荡漾湘水浚,汨罗江畔楚辞吟。屈平辞赋悬日月,丹心千古端午情。
海棠芍药并蒂莲,天香国色芙蓉王。八月桂花遍地开,蟾宫伐桂笑吴刚。
月下不知月上冷,秋风起兮思故乡。插茱萸兮忆兄弟,枫叶落兮百花殇。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金菊凛然英雄气,不信物候遍地发。
幽州台上空怆然,月夜推敲细模状。天地逆旅一沙鸥,人间四时好风光。
春江花潮秋月夜,万般情愁跃纸上。顿笔羡念张若虚,何以孤篇压全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