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几天有好友向我吐槽,说自己仿佛做了病,鸡汤文读多了,每每看见别人成功的案例,就不自觉把别人替换成自己,貌似哪一行都适合自己发展,只要做就能成功。如此三番几次,没有一个能够坚持,不仅耽误自己本职工作,而且心生怨念。
问我何解,我可没有当面驳回,这样多伤及颜面,不过既然问及我,我便讲了个故事。
2
历代君王都喜彰显自己实力,以证自己是君王中的佼佼者,隋炀帝杨广也是其中之一。但他实在是个荒淫无道的昏君,为了自己的欲望,吃喝玩乐,不顾朝政,不管百姓,为了南下享受,竟命众人修出一条大运河,虽说对后世很有好处,但在当时却是劳民伤财,民不聊生。这就是那个史上有名的昏君,但即便如他,也想在史上留下一笔,于是,在晚年,他做出了一个要证实自己实力的举措:东征高丽!
为什么要东征高丽?原因有三:一,高丽频繁来犯,必须出面迎敌,否则民怨鼎沸,无法收场;二,高丽离中国国土很近,倘若东征下来,既扩张了领土,又取得了功绩,一举两得;三,证实自己实力的好机会,别看我之前喜欢吃喝玩乐,那都是表面现象,真到实枪真刀,我还是个很有实力的一代明君啊。
隋朝在隋炀帝末期已经腐败严重,百姓生活困苦,但第一次东征时,既是朝廷要彰显国威,怎么着也得支持,于是大家斗志昂扬,唱着歌就奔向高丽。但事与愿违,高丽正值国力上升期,国民斗志更昂扬,没办法,虽然几经战斗,还是没讨到好处,只得悻悻归来。这次失败,让隋炀帝对自己的实力多少产生了点怀疑,但为了能在史上留下一笔,他决定重整旗鼓,再次进发。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便是这个道理,这次几乎是惨败,死伤无数,民生哀怨,国内一片死寂,都在忍受本可以不忍受的伤痛。
3
这时候的隋炀帝有两个选择:一,暂停战事,全力安抚百姓,把重点放在国内,逐步提升百姓生活质量,不再搞什么彰显实力的蠢事。二,继续东征,没有达到彰显自己实力的目的,怎么可以就此罢休?
问题的重点到了,隋炀帝会选择哪个呢?
答案是,他选了第二个。
杨广同志,你真的擅长打仗这个事吗?看到前朝君王个个英勇无比,扩充疆土,留名青史,他真的有点执拗。当发布第三次东征开始的号令时,满朝百官,无一人言语,真的是没有一个人说话,数名官员都在偷偷地抹眼泪。
杨广,全世界都在为你的任性埋单!
4
我不是大谈特谈之人,话到这里就回正题。
我对向我吐槽的朋友说:所谓技多不压身,只是在说,不压你的身,倘若你用这么多的技去做很多事情,固然是好的,但,人生于世,能做好的事情终归不多,很多人,终其一生也未能做好一件事,而另外的人,一辈子做好了一件事就足以名垂千古。所以,杨广想要彰显自己的实力,或者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吧,这本身并没有错,错就错在所走的路,他并不擅长!
找对路,坚持,才可能成功!
苜蓿良辰原创文章,欢迎转载至朋友圈或发给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