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祖国和人民需要是当代青年人的最大需要——2018上海作文试水
2018上海高考作文详情:
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被祖国和人民需要是当代青年人的最大需要
怎样看待人的自身需要和社会对个人的需要?正确认识并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历来是个人事业成功的关键。
人是社会性存在物,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生产关系和情感关系。人需要吃穿住行,这一切物质材料都是人与人在协同劳动过程中向自然界获取的结果;人所需要的爱和友谊等情感呵护,则是与之关系亲密的伴侣、家人、朋友等在相互关爱交流的过程中产生的美好体验。由此观之,从某种角度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被看作是需要与被需要的关系。正是人与人之间这种永恒存在、内容多样并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与被需要的关系才使得我们的社会紧密有序并能够以丰富的形式在时间的轴线上立体化地展开。
作为联结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形式,需耍与被需要亦如同阴与阳、上与下等辩证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从对立角度看,个人之需要即是对于他人之被需要,他人对我之需要即是我之被他人需要,这是确定的。因此,对个人而言,夯实自身能力是参与社会分工交换并能够满足他人需要的基本条件。从统一角度看,被他人需要应该是个体需要的高级形式,是人精神需要的核心部分,是人能够安身立命的信心之源,更是个人能够为他人提供需要的精神保障。马斯洛需求理论告诉我们,被他人需耍,能够使个体强烈感受到自身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从而在参与社会分工的劳动中动力倍增,主动性、创造性持久增强,进而可以为社会提供更为有效的劳动,满足更多人或更高层次的需求。因而,从这点上看,个体满足社会需要的过程实际上正是其自身价值得以实现的过程。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见到这样一群人:他们要么耽于物欲,生命不息,攫取不止;要么醉于淫乐,觥筹交错,娱乐至死;要么迷于权势,处心积虑,作威作福。这群人的行为,虽表现不一,其质实同,都是割裂了人与社会之间的需要与被需要的辩证关系,过分放大了自身需要,无视社会需要,从而一味地向社会索取。这种以安逸和享乐作为目的的生活,看似光鲜亮丽,实则毫无灵魂和美感可言,故而爱因斯坦冠之名曰“猪栏的理想”。正如他所评价的那样,“人们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我总觉得都是可鄙的。”
对我们青年人来说,如何正确地对待需要与被需要的关系,从而在即将展开的社会生活中实现自已的价值呢?我想,以往的先贤伟人都以其卓越的人生轨迹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答案:把满足国家、人民、时代的需要当作自已人生奋斗的最高、最迫切的需要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不二途径!回溯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在科技领域,蒙恬造笔、蔡伦造纸、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他们都是解决了当时社会对文明保存和传播的需要;居里夫人发现镭、、瓦特发明蒸汽机、特斯拉发明交流电等,他们都是满足了当时人类对能源获得和有效运用的需要。在社会领域,马克思写《资本论》并建立共产国际,是为了满足当时欧州工人阶级要求改变自身被残酷剥削压迫的悲惨境遇的需要;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代共产党人则通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实现了当时全体中国人迫切要求“站起来”的共同需要!这些人虽已故去,但将被永远铭记,因为他们满足了社会、国家和时代的需要而终将永远被我们“需要”!
实现个人价值、满足社会、国家和时代的需要,这一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往往需要约束甚至是牺牲自身的基本物质生活需要和生存需要。对这一点,我们青年人应当有清醒的认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这是林则徐面对被国家需要和自身安全需要两者发生矛盾时所作的无愧于心的无畏抉择;“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这是孟子面对生命需要和“义”之被社会需要两者发生矛盾时所作的凛然千秋的价值选择!舍弃小我,成就大我,为满足国家民族需要不惜牺牲个体需要,这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最为珍贵的民族精神,这也正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文明绵延不绝的重要原因。这一珍贵的民族精神犹如熊熊燃烧的火炬,需要我们这一代青年人接过来,让它刺破一切令我们迷茫无措、怯懦畏险的暗雾,照亮我们前进的路。
1835年,马克思在其毕业论文《青年人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指出,“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这段话应当是对自身需要和社会需要关系选择的最完美的阐释——人只有被社会需要并完美地实现社会需要才能使个人价值得以体现,才能够真正地而不是虚假地、高尚地而不是庸俗地实现自身需要!
今天距离我国全面实现现代化目标的2035年还有整整十八年,这也必将是我将自身熔入祖国发展历史进程的十八年。在这静寂的考场上,面对这一作文考题,我似乎听到有一个声音在问我“你准备好了吗?”。是的,我准备好了,因为我明白:被祖国和人民所需要必将是我们这一代青年为之奋斗的最崇高的需要!为了祖国和人民,我将无畏艰险、不计得失,因为马克思早已告诉过我们:“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