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英迎着冬日的阳光离开吴秀家,感觉到吴秀紧锁的川字眉比他昨天刚看到他的时候舒展多了。嗯,他也还好吧,不管什么样的境遇,都不能阻止一个人老去。
他就这样安静地,一个人住在这样的地方,慢慢地也就苍老了,苍老在一所古屋里。其实也没有关系,因为无论在哪里,都是一样地变老。
这里也很好吧,这里不能跟大城市做对比,这里有高山和树林,空气总是那么清新,云在半山腰荡来荡去,时不时地便会落下雨来。从山顶流下许多条溪水,又清又亮又甜,像九寨沟的珍珠滩一样美。多到数不清的几人合抱的古树,满山的白桦林和野果树,还有千年的菩提和大槐树,那株大槐树,比山西洪桐的大槐树大得多得多,只是它就那样默默长在那样的山里,没有那么多的人来看就是了。
陈英觉得,既然吴秀能够放下,那就好了,日子过得好不好并不是完全由经济条件来决定的。
其实他们从来没有忘记彼此。曾经那么期待永远,但是期待终归只是期待,承诺终归只是承诺,永远终归不存在。承诺并不需要期待兑现,只要承诺的当时,是真的心情,就够了。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走不到所希望的结局,错的不都是人,或者是造化和命运。
那么就让自己走得从容。自我是一个深渊,它如此庞大,仅仅感情或者一个什么人,都不可填补。那么其实,你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所谓人生,便是取决于,你遇见谁,还有走过的那些路。其他,都是虚妄。
返程的车上,陈英想起来小时候喜欢的一句诗:“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现在算是壮年了吧,每日忙得像陀螺一样,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大学时候那些风花雪月的时光再也没有了。不知道到老了时会怎么样,现在还可以努力工作,投身到发展自己和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那老去之后呢,难道真的要找个僧庐,以宗教作为最后的依托吗?
其实年龄也不是问题,最好是能忘记年龄,做自己想做的事,活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很多人就是那样活着,甚至工作到最后一分钟。如果可以,至少比在病床上躺着到最后有福气得多吧。
「青春」追梦人(13)东想西想也就到了家。隔天见到王之文和熊家贵,他俩都问:“老四怎么样?”
陈英告诉他们在吴秀家所见。俩人唏嘘,王之文说:“要不我们给他捐点钱?”
陈英想想道:“好像也不能说是钱的问题。就像蓝梦的父母,也不是钱的问题。”
然后听家贵说起昨天去看一个学生的事,原来他一直资助着一个贫困生,从中学开始每个月给一两百块钱,资助好些年了。后来考上大学了,钱倒也还不多,每个月资助300块生活费。
家贵叹口气说:“见了觉得不知道什么说,我挺不开心的,但也不好说什么。他说准备考研,在外面租了个房子住。”
“他还有钱租房子呢?”陈英也有点诧异。
“那种特小的小平房,条件并不好,他说比宿舍贵不了多少。我不高兴倒不是说他浪费钱的问题。上大学是种经历,对他来说不容易,我是希望他能够融入到集体生活里去,而不是性格这么孤僻。”
但是,孩子长大了,也管不了那么多,有时候亲爹亲妈都管不了。何况他只是资助了人家一点钱,就要去管头管脚的,那不是招人烦吗。
无戒365挑战营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