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百望山之游

来源:知库网

从百望山回来的时候,看着刚认识还不熟悉的小伙伴金鑫和吴宗函在公交车上闹着,对于一个喜欢安静的我来说,反而竟然有些怀念的味道。那一刻对于百望山之行,我脑海中有了这样一句话——有时候,你只有在路上,才能看到所谓的风景。过去的,未来的。

上学的时候,总有那么三五成群的人,只要在一起就如仇人相见,阴阳怪气,拳脚相向。却没有一种老死不相往来的决绝,总是在摩擦碰撞中一起成长。而往往这些有过摩擦的同学间的友谊却是那么的牢靠,而这些却是在入社会中很少见到的了。甚至那些曾经因为某些矛盾大打出手,再没有说过话的同学,多年后再相见竟然也能把酒言欢。

打的头破血流的、谁谁咬了谁谁一口的事,像话吗?肯定不像话!但是在不同的时间播放同一件事它的效果却是完全不一样。这是我们小学群刚创建时大家谈论最多的事,事情本身承载的东西已经不是“对错”就一言蔽之的,更多的是共同成长的时光。一笑泯恩仇是一种时间去伪存真的豁达,让我们耿耿于怀苦不堪言的经历,是一种肤浅的感觉,往往多年后才能看出来它最值得称道的地方。

有人说,你开始回想过去的时候,那证明你已经开始老了。我觉得这可能才是真正的成长,懂得过去的“不美好”也是那么有吸引力,总是让我们在不停的某个时间点想到,教我们学会珍惜当下,拥抱明天。

《长安夜话》有云:”百望山南阻西湖,北通燕平。背而去者,百里犹见其峰,故曰‘百望’”。百望山不高,区区两百米,如闲庭信步松松登顶。清风徐徐而来,视野慢慢放远,心里就充满信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一种登高的快乐,不需要太高,只要能稍微看到更远处就好。小孩子喜欢爬高大概也是这样一种体验驱使吧。如果当年陈子昂能看到未来的路,绝不会作“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悲怆。如果能看到未来,谁还会犹豫不前?

大学时候,有一段时间自习后喜欢去操场到看台最高处,仰视星空,俯瞰大半个校园,那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在心理学上讲,仰视星空产生的幸福来源于三点:与自然融为一体;觉宇宙之无穷,感自身之渺小;我们拥有这样的机会越来越少。登高望远,望的其实是未来。能看到那缥缈处的光,对于迷雾中的自己,该是多大的激励。

百望山有碑林,因为时间有限,只是略略扫过。最有印象的莫过于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和启功先生的两句话。我不懂书法,但是毛泽东书法里那种不拘一格的自信和字里行间的谈吐,不下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那种震撼和激励;启功先生的字却是形体的洒脱飘逸,温尔文雅。看书法于我来说,也是人生一大快事。

在这里得谢谢车来了,给了自己这样一种体验。做一些简单有趣的活动,也认识一些新的小伙伴。也希望小伙儿伴们学习工作之余,为回忆停留的时候能会心一笑,登高远眺之时一扫迷茫,偶尔看看星空。这些都没有机会的小伙伴,嘿儿!像话吗?(刚学的北京话也不知道对不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