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昭君赋

来源:知库网

昭君赋

  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董必武《昭君墓》

  史书记载,公元前一世纪,匈奴分裂为几部,彼此攻杀不休。其中一部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南迁打长城附近,同西汉订立了和好盟约。汉元帝时候,呼韩邪单于入朝请求和亲。宫女王昭君自愿前往,汉元帝把她嫁给了呼韩邪单于。此后,边境安定了较长的一段时间,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汉匈的有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很多的历史书籍上,都有四大美女的踪影。但往往,王昭君总是会被忽略。在前头的永远是西施、杨贵妃还有貂蝉。可是,昭君却将原本退居漠北,控制了西域的匈奴王呼韩邪单于给“征服”了。

  从小,昭君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聪慧异常,美丽无比,堪称——“娥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绝世才貌,顺着香溪水传遍南郡,传至京城。公元前36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王昭君为南郡首选。元帝下诏,命其择吉日进京。虽然昭君之父不情缘将爱女离开自己的身边,但是圣命难为,还是让昭君泪别父母乡亲,登上雕花龙凤的官船顺着香溪,长江,汉水,过了秦岭,历时三月之久,初夏到达京城长安。王昭君进宫后,因貌美无比,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毛延寿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上丧夫落泪痣,使得皇上看的、后十分反感,便将昭君便被贬入冷宫3年,无缘面君。直到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汉元帝尽召后宫妃嫔,可惜无人愿意远嫁边疆,担心落个生死未卜。只有被打入冷宫的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应诏。呼韩邪单于临辞大会,昭君丰容靓饰,使得元帝大惊,不知后宫竟有如此美貌之人竟不为所知道,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于呼韩邪单于,便下令斩首了毛延寿,赏给昭君锦帛二万八千匹,一万六千斤及黄金美玉等贵重物品,并亲自送出长安十余里。王昭君在队队车毡细马的簇拥下,肩负着汉匈和亲之重任,别长安、出潼关、渡黄河、过雁门,历时一年多,于第二年初夏到达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欢迎,边疆安宁始得保障。

  董必武的“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便是指当昭君远嫁呼韩邪单于时,边关的城门很晚才关闭,牛马布满原野,好几代人听不到报警的狗叫声,老百姓不再拿起武器打仗。由此可见,昭君出嫁单于后,对双方的有好共处起得了重大作用。

  西施是大脚。貂蝉是一眼大一眼小,应该是比较明显,虽然每个人都有大小眼,但如果不明显也看不出来,但貂蝉的估计是挺明显的。杨贵妃倒还好,表面上都挺正常,很符合唐朝审美观,那就是胖,但是我想大家都不知道的是,杨贵妃有狐臭,所以她特别的喜欢沐浴。王昭君相比之下,并没有这些“美女”所不应该拥有的缺陷。

  王昭君的历史功绩,不仅仅是她主动出塞和亲,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后,使汉朝与匈奴和好,边塞的烽烟熄灭了50年,增强了汉族与匈奴民族之间的民族团结,是符合汉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她与她的子女后孙以及姻亲们对胡汉两族人民和睦亲善与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她得到历史的好评。元代诗人赵介认为王昭君的功劳,不亚于汉朝名将霍去病。昭君的故事,成为我国历史上流传不衰的民族团结的佳话。

  杜甫有一首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前后辉映,以理度情,从人性角度着墨,使人更能了解王昭君在出塞前后的悲苦之余,也未尝没有另一种迷离心情,也未尝不是人生价值的另一种实现。

  昭君出塞的故事迄今流传了两千年了。戏本《汉宫秋》里,昭君似乎脱离深宫苦海,以公主的名义远嫁嵇候珊后得到了幸福,但事实是在她第二个丈夫雕陶死后,她请求归汉未被允许,并被命嫁给前夫的儿子,多年的积怨太深,无法排遣,她服毒而死。昭君也有诗作传世:高山峨峨,河水泱泱。父兮母兮,道里悠长。乌呼哀哉。忧心恻伤。”

  不过,王昭君在我心中,永远位居四大美女之首。这位“牺牲”自己,为汉匈的有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的美女——王昭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