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花卉选修论文

来源:知库网
中西花卉文化可谓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花卉在中西文化中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 它浓缩并物化了东西方的文化心态及审美情趣,了解中西花卉文化的异同将有助于深化对中西文化的了解。花卉和中西方大批历史人物, 众多的历史事件, 复杂的人情风俗, 以及和天候、节序、地域、时尚等等无边无际的人文内容相连,中西方在花卉文化方面有着一些不同但也有着相似的地方。

中国人在花卉的观赏活动中有着别具一格的感悟方式。我们在传统上把握世界的习惯方法往往重在用心去感受,与欣赏艺术有很大的相似之处,这方面与西方有一些差异。大部分中国人说, 更崇尚精神一些, 而西方则更崇尚科学。这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它渊源于东西方两种不同文化。西方文化受到科学思想的长期熏陶, 解剖和模仿是其基本的人生态度。中国文化崇尚艺术的人生和诗意的生命, 讲究植入文化的节奏, 体悟生命的感觉。

在花卉的审美上中西方由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同而显现出情趣上的差异。中国传统文化注重“观物取象”, 立象尽意,创造一种浑然一体的灵性感受。自然审美的范畴远远超出了视觉美的限制,很多的中国古代的诗人都曾经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花卉之中。而西方文化中强调独创性而追求不断的创新。例如中国人由花卉联想到的是荷花的清白、纯洁, 梅的傲雪的精神。而西方人却用松柏比喻怜悯…人们很难从中发现人类与花卉有什么本质上的联系。

在中西方文化中, 花卉不仅仅是供人观赏之物, 同时也是人们抒情述志, 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因颜色的不同, 各种花彰显着独特的

魅力。但因中西方文化背景、传统习俗、语言习惯表达等的不同, 人们赋予颜色的含义也就不尽相同。红色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英语国家, 都象征喜庆、高兴和幸福, 因此红色的鲜花大多与爱情相关, 红色的玫瑰象征着火热的爱情等; 黄色在英汉两种语言中, 都有枯萎之意,鲜花与颜色联很紧密, 所以人们对色彩认知的差别, 就导致了不同颜色的鲜花有不同的花语。

秋时期, 中国的江南就有赠送一枝梅花以示友谊的民俗。梅、芍药等植物来传达爱情。此后的中国花卉蕴涵更是众彩纷呈。如: 红豆相思,杨柳依恋, 梧桐情深, 菊花表示清高, 牡丹象征荣华富贵,在现代生活中, 人们向新婚燕尔的新娘新郎送上一簇鲜花, 以表达衷心的祝福; 一曲终了, 献上一个花篮以示祝贺; 有人病了, 送去一束鲜花, 祝愿其早日康复; 先人作古, 送去一只花圈寄托哀思等。花成了人们表达情意。欧美国家的花语也是众彩纷呈, 且独树一格。欧美人给上百种花木分别赋予了寓意来表达丰富的内涵。例如: 玫瑰- 爱;荷花- 疏远了的爱;蓝色紫罗兰- 守信;刺玫瑰( roseacacia) - 优雅;给各种花卉赋予了独特的含义,因而人们将不同的花卉通过丰富的想象进行精心的组合,便可以编织成丰富多彩、声情并茂的花语。例如,将一朵红玫瑰送给你的意中人,表明了你灼热的爱。

各国对花卉的审美方式既在发生碰撞又在彼此交融。其中相似的成分也在增多。例如玫瑰作为爱情使者的形象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的认同, 他们也象西方青年一样, 向自己心爱的人献上一枝玫瑰来表达自己的真挚爱情。来源于西方文化的花卉形象也已经融入了

汉文化, 这种趋同性体现了相异文化具有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一面。

在情感上, 中西方的花反映的大都是爱情、亲情、个人品质等的问题。但因为宗教、文化背景的差异, 鲜花的隐喻特征依然存在着不同。鲜花本身没有特殊的含义, 但历经文化的演变, 投射在人的情感域, 就产生了如此丰富的花语找到这些不同之后, 会对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跨文化交往有很大的指导作用。世界各民族在交流的过程中, 相互影响融合, 逐渐地趋向求同存异的状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