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 0糍 ≈ 鼍 一一。 _¨ 的建筑物结构,手算已无法满足要求,只能通过电算完成。 而计算机辅助设计是以概念为基础的,要将实际工程结构 形式转变成可用计算机计算的模型,并保证有足够的精确 度就,需要设计人员在结构的荷载与约束的简化与计算时 利用慨念设计进行判断与控制。 3.1-3慨念设计在选用软件和验算结果中的应用 现行结构设计普遍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中选用 不同软件住往导致不同结果,因此设计人员必须概念明确, 抗风和抗震要求的出发点是矛盾的,抗风荷载要求结构刚 综合论述 度大,以抵抗风荷载下的过大变形,而抗震结构则要求结构 较柔,延长周期.避免与地震运动共振产生过大内力,二者 矛盾对立,所以要设计一个抗风和抗震性能都很好的高层 建筑结构并不容易。若能设计一种在风荷载和设防烈度地 震下表现为刚性.在强烈地震时叉表现为柔性的结构,问题 即可解决,传统设计理论无法做到。而著名美国院士林同炎 教授,早在1963年就做到了,他设计出一个由4个柔性筒 准确把握各软件适用范围和技术条件正确选择计算软件。 同时在对电算结果分析验算时,概念性近似估算法所方案 都概念清晰、定性正确易于手算,是判断计算机内力分析, 输出数据是台可靠的主要依据。 3 2概念设计的思想在抗震建筑结构设计、鉴定与加固中应 用得到延伸 组成、具有很大抗弯刚度的结构总体系,在风荷载及设防烈 度地震下表现为刚性,当遭遇强烈地震时,通过调控各分体 系连接构件间屈服、破坏义町变成具有延性的体系,使结构 在烈震中摇而不倒。1972年马拉瓜大地震证明了这种概念 设计思想的正确性.引起世界结构界同仁的高度重视t21。 4如何做好概念设计 针对不同的建筑空间及环境要求,结构的概念设计也 存在着广阔的自由发挥空间,但本人认为做好概念设计需 要注意几个方面:全面综合考虑工程的各方面,还特别是整 体、局部及其问的力学关系;要有协同工作的概念161:结构内 抗震设计是结构设计的重要方面,若仪根据抗震防设 区划进行抗震设汁,并非难事,但事实上,地震是一种随机 震动,目前技术还难以准确预测建筑物所遭遇地震的特性 和参数,因此以地震震动参数概率意义上的估计值为基础 的国标规范并不能过分依赖,此时概念设计则发挥着重要 部构件、基础和上部结构、整体与局部、材料的充分利用和 作用。存建筑选址时,概念设计思想主张根据结构的破坏机 制和破坏过程、当地的地质震害、试验现象和工程经验全面 最佳性能结构、各部门间功能的相互配合、协同一致;要充 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应用规范和力学原理基础上,根据个 人对结构受力关系和状态的理解.把所积累的设计经验灵 综合考虑设计工程中的各个方面,包括场地、建筑、结构、施 _厂 工稃选址时,进行详细勘察,弄清地形、地质情况,有 活广泛应用于实践;概念设计还必须从实际条件、现有资源 出发处理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才能在工程设计中切实可行: 构造与受力一致。正确运用力学原理处理结构的受力分析问 意t}l避开抗震不利地段。选择基础方案时根据工程地质条 件、l 部结构类型及荷载分布、相邻建筑物影响及施丁条件 等多种因素确定,且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采用两种不同类型。 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处理细部问题时遵循“强柱弱粱、强剪 弱弯、强节点强锚固”设计原则.注意构件的延性.加强薄弱 部位,注意钢筋锚固长度;考虑温度应力影响;还应注意按 题,做到结构的构造做法与结构受力状态一致 ,切忌不明 受力状态存在。 5结语 概念设计思路能够创造性地解决传统结构设计所不能 解决的实际工程问题,体现出极大灵活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同时也为结构设计提供了一个创新的平台,也对未来的结 均匀、对称、规挚原则:考虑平面和立面布置:设置多道抗震 防线,尽量避免出现薄弱层… 3。3概念设计的思想使结构设计的思路得到拓宽。有利于结 构设计的创新 构工程师提出新的要求。只有在实际 程巾积极培养概念 设计能力,才能适应未来需要。 传统的结构计算理论的研究和设计较为死板,不利于 结构设计的创新和发展。概念设计思路不局限于传统的设 计理论,才能在结构方案设计上有新的突破 抗震设计中,传统的设计方法显得举步维艰。传统方法 先根据初定的 寸、 昆凝土等级算出结构刚度,再由结构刚 参考文献: [1 J闵小双.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意义Ⅲ.科技咨询 导报.2007. 度算tJl地震力 然后 配筋。但是,配筋越多.刚度越大.地震 力就越强,结构刚度越大,地震作用效应强烈。为抵御地震而 [2】高立人,王跃。结构设计的新思路 概念设计U1.工业建 筑,1999,29(1):20 ̄21. 的钢筋,增加的结构刚度,反而加强地震作用效应12]。此时 传统的结构设计显得无能为力。而应用概念设计思想,只要 减小作用效应S,震害即IJ『大为减小,因此隔震消能装置的 【3】吴爱菊。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与应用lJ].温州:温州职业 技术学院学报,2007,7(2):40 ̄41. 【4】株志炎,s。D.斯多台斯伯利.结构概念与体系【M】。北京:中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14 ̄35。 研究就是打破传统设计思想的一种创新。在基础与主体之 间设柔性隔震层,设消能支撑,建筑物顶部按装“反摆”的应 用,降低地震作用效应H。合理设计可降低地震作用效应达 60%,并提高屋内物品的安全性l 5l。 [5】柴燕。计在结构中的应用叭。建设科技,2004,(3):61。 【6】姜红文。浅谈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卟环境与设计, 2004,(7):36 ̄37。 高层建筑抗风与抗震设计中传统设计方法捉襟见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