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在新生儿中的应用及护理
[摘要] 目的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新生儿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14例分别经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置入中心静脉(上腔静脉),术后经x线定位。结果 11例经右侧上肢置入,3例经左侧上肢置入。其中,经贵要静脉置入11例,肘正中静脉置入3例。8例导管末端位于t4,1例位于颈静脉,5例位于右心房。2例断管,2例堵管。2例放弃治疗,1例转上级医院,11例治疗结束予以拔管。14例末端培养均为阴性。结论 picc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减少反复穿刺,保护血管,保证静脉营养的供给,是治疗新生儿的一项重要措施。 [关键词] 新生儿; 中心静脉置管术; 护理
[中图分类号]r272.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16301
2009年10月-2010年3月我科对14例新生儿进行经周围中心静脉置管 (picc),效果满意,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儿入院诊断极低早产儿9例,早产儿4例,空回肠吻合术后1例。其中男9例,女5例。本组病儿均需长期静脉高营养。 2 方法
2.1 术前宣教,给家属解释picc穿刺的必要性,以及优点、缺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2 置管
2.2.1 选择静脉 首选贵要静脉,其次肘正中静脉,依次为头静
脉、腋静脉。
2.2.2 测量长度 手臂外展90°,从穿刺点沿静脉走向经腋静脉至右胸锁关节,按预计长度切割修剪导管,用注满生理盐水的注射器冲洗导管。 2.3 建立无菌区
2.4 用艾利克消毒穿刺侧整个肢体,铺巾,扩大无菌区 2.5 穿刺
2.5.1 扎上止血带 穿刺针与穿刺部位保持15_30度进行穿刺,确认回血,立即降低穿刺角度,再进少许,进一步推进导入鞘确保导入鞘进入静脉。
2.5.2 松开止血带 左手食指固定导入鞘避免移位,中指轻压导入鞘尖端的血管上,减少血液流出,按住白色针尖保护按钮,确认穿刺针回缩至针尖保护套中。
2.5.3 用镊子轻轻夹住picc导管,送至“漏斗型”导入鞘末端,将picc导管延导入鞘逐渐送入静脉。
2.5.4 将picc导管送入静脉,将头偏向穿刺侧,防止进入颈静脉,送至10㎝-15㎝之后,即可退出导入鞘,指压导入鞘上端静脉固定导管,从静脉内退出导入鞘,使其远离穿刺部位。 2.5.5 撕裂导入鞘并从置管上撤离,在撕裂导入鞘时,需固定好picc导管。 2.6 固定
2.6.1 将体外导管放置s状弯曲,在圆盘上贴胶布。
2.6.2 在穿刺点上方放置一小块纱布吸收渗血,但不能盖住穿刺点。
2.6.3 覆盖一透明敷贴在导管及穿刺部位,贴膜下缘与圆盘下缘平齐,第二条胶布在圆盘远侧交叉固定导管,第三条胶布再固定圆盘,固定外露的延长管使病儿舒适。
2.7 通过x线拍片确定导管尖端位子,黄金位子位于t4。 3 结果 本组14例穿刺顺利,留置期间用于静脉高营养及静脉用药治疗,无不良反映,11例治疗结束予以拔管,2例断管,2例堵管。2例放弃治疗,1例转上级医院。14例末端培养均为阴性,本组留置时间最长41天,最短3天﹙病儿家属自动放弃治疗﹚,平均留置时间为24天。 4 护理
4.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每次操作前后均需认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4.2 病房应每天开窗通风两次,并定时用肯格王消毒灭菌两次,每次1小时。
4.3 picc护理应由nicu资力交深的专业护士担任,每班测量上下臂围,外管留置的长度,作好记录,若两侧臂围超过1㎝应立即处理,并抬高穿刺侧肢体。若超过2㎝或以上,一般是发生血栓的早期表现,应及时通知医生。严密观察穿刺点及穿刺点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热、痛、补液渗出以及硬结,防止静脉炎发生。 4.4 冲管的护理 冲洗液通常为生理盐水,用注射器推住的方法
进行,采用推一下停一下的冲洗方法,使等渗盐水在血管内形成小旋涡,有利于把导管内的残留药物冲洗干净,冲管严禁使用10ml的注射器(小于10毫升的注射器可产生较大的压力,容易导致导管破裂)。
4.5 换药的护理(更换糊料和肝素帽)
4.5.1 picc透明贴应在导管置入后第一个24小时更换,以后每周更换1_2次或在发现贴膜被污染﹙或可疑污染﹚、潮湿、脱落、卷边以及危及导管时应更换,使用发汗剂的病人应每48小时更换贴膜一次。
4.5.2 用一只手稳住导管的圆盘,另一只手将敷料向穿刺点上方由下至上撕下,以防导管脱出,变换导管圆盘位子,再用艾利克消毒穿刺部位,从穿刺点向外旋转运动,直径不小于10㎝,穿刺点完全干燥后,贴上糊料,如导管有滑出,切不可再送入血管。记录更换时间,签名。
4.5.3 肝素帽常规每周更换2次 使用无菌技术打开肝素帽的包装,用生理盐水预冲肝素帽,把原来的肝素帽去掉,用艾利克棉片包裹接头处擦拭3次,每次15秒钟,连接新的肝素帽,以正压脉冲方式用20毫升生理盐水冲洗导管,牢固固定肝素帽和连接处。 4.6 静脉补液的护理 在没有得到ⅹ光证实导管尖端位置以前,护士绝不能使用picc导管。在更换输液管和延长管时,严格无菌技术,常规用艾利克消毒肝素帽,加强巡视,严防管道受压﹙暖箱夹住输液管道﹚、脱开、堵管,保证补液的连续性,在更换补液时
严防回血。在导管周围不要使用夹子,止血器具和利器。 4.7 picc堵管的护理 用20毫升注射器缓慢回抽,血凝块能否抽出,不可用暴力推注清除凝块,可导致导管破裂或栓塞。如不能再通,可用尿激酶2500u/ml,利用负压技术溶栓,必要时可加至5000u/ml反复回抽。
4.8 导管拔除的护理 治疗结束以及任何原因造成必须的拔管,拔管时应动作轻柔,速度均匀,当遇阻力时,不可强行拔除。认真检查拔除导管的完整性,是否和置入的长度一致。穿刺点用艾利克消毒后,予以无菌敷贴封闭式固定,导管留置超过3天者取末端3㎝做细菌培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