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高效课堂实施以来,我一直担任五年级语文教学。高效课堂的实施在给我带来困惑、思考的同时,更让我面临了新的挑战。“如何开展这项工作?”、“如何高效率的运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时常萦绕在我的心头。经过一年来的实践、探索,我对高效课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高效课堂是在围绕“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的中心下体现“以学定教、自主合作”理念的,是在致力于学生能力培养的前提下,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核心理念,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放实现拓展,最终让学生“轻松学习、快乐学习”。下面我就如何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编制具有实效性、高效率的导学案。
高效课堂提出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与体现。那么,一节切合教学实际的导学案,则尤为重要。“导学案”的针对性、有效性,直接决定着学生的预习效果。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切实完成课前预习任务。“听、说、读、写”在一节语文课中必不可少。课前让学生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来熟悉课文内容。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来解决生字词。教学贵在因材施教,这里我却提出“因地制宜”,我们每个学生有着自己不同的学习基础。我们班学生普遍存在问题:唱读、读
音不准,无感情朗读课文。针对这一现象,初期我采用范读正音、纠错。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早晚朗读的指导,最初较短的文章全文范读,逐一改正、逐层提高。对学生经常出错的“q、t不分”“j、d”混淆的读音,重点指导。同时针对唱读和无感情朗读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点滴渗入、逐步提高。
二、建立学习小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构建和谐学习氛围。
“小组学习”是实现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同时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组学习的关键所在。在这一环节是我付出精力最多的地方。滴水方能穿石,循序渐进是我取得成果的“法宝”。我们班共28名学生,每4人一组,共分为8各小组。每小组分别有组长、汇报员、资料整理员、记录员。结合小组分工展开教学,小组活动就不会流于形式。然而明确的小组分工只是前提,有效的小组活动才是关键。我们班优等生、差等生两极分化严重。初期很多小组活动不能落到实处,不能得到充分发展。此时,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培养成的,更不是一夕就能改变的。“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我思索良久:从点滴做起,细化常规教学。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规范自身书写,运用正楷字板书、批改作业。课堂中运用“田”字格规范写生字,要求学生板演。严格要求各种作业书写,包括练习作业。勤布置、常督促。多表扬、少批评。久而久之学生的书写习惯已经养成。其次,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亲
其师,信其道”。在要求学生的同时,我们必须做好“示范”工作。朗读指导,课前范读,从课内到课外,一点一滴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互读互评,指导学生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学生的课外阅读面也有所拓展,很多学生主动找课外书阅读,拓宽自己的学习视野。接着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课前预习要求学生自主完成,由于以往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一味的跟着老师学习,缺乏自主意识。所以课前便要细化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完成。例如:怎样查字典解决生字词?怎样在初读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内容?如何寻找文中的重点语段?重点段落的情感朗读等等这些细节。换而言之,在完成第一次预习任务时,是运用课堂指导完成的。因为“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的学生缺少的正是方法的指导。最后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经过以上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唤醒了,学习主动性增强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便很快的形成了。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 语文教学不局限于课堂教学,语文活动是学生充分展现所学知识以及能力的平台。例如:开展班级内查字典比赛,班级诗歌朗诵赛,演讲赛等活动让学生主体参与。通过活动让学生体现自身价值,自我学习自我成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