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取我院xx年1月至xx年12月收治的60例患儿护理工作记录作为研究资料,查找平安质量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探讨制订出相应的方法措施,对所存在问题进展跟踪调查并检验其改善效果,对其护理的质量水平进展分析。
60例患儿的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平安隐患情况主要有护患沟通不良;护理记录不当;违医行为;技术手法生疏及缺乏责任感,详见下表。
2.1护患沟通问题由上表可知,因护患沟通不良而发生护理平安隐患达23.33%,原因主要是使用药品未先告知,行特殊检查之前未详细告知,对家长提问回复没有耐心。由于工作忙,护士与家长沟通不够,导致患者及家长的不满、投诉甚至纠纷。
2.2专业技术水平不扎实引发的平安隐患达11.67%,而因护理人员责任感低而引发的平安隐患达16.67%,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对病情观察不全面,使患儿未得到及时救治而延误病情。另外,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假设不严格实行交接以及查对制度或不严密观察患儿变化,就可能会出现事故。
2.3护理记录问题引发的平安隐患达21.67%,原因为护理人员在患儿入院后对其各项指征的评估不细致,出现问题未得到及时的反响;护理记录不符合标准,有漏及回忆性的记录;医嘱出现漏签、代签。
2.4患儿及家长违医行为引发的平安隐患达26.67%。患儿及家长应遵守管理制度,听从医护人员的管理。但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患者监护人不配合,或不遵守规章制度,出现回绝采血、擅
自离院以及回绝特殊检查等,都会导致患儿就医中存在着宏大的平安隐患。
3.1增强护患的沟通,处理好护患关系
在患儿入院、治疗或康复期以及出院后等时期给予安康宣教,出院后进展 随访,让患儿和其家属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工作中要注重一些细节,合理的延长护患之间交流的时间以及增加交流次数,减少彼此之间的间隔。增强病房的巡视,对于病患的有效信息及时进展反响,准确履行医嘱,告知详细的不良反响以及相应的措施。加强学习护患之间的沟通技巧,标准护士在各样工作中的文明言行,改善好护患之间关系,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以及患儿家属的满意率。 3.2加强业务技能,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术
护理人员的素质、能力和护理事故的发生具有直接关联,也是保证护理平安重要的根底[3]。因此,应针对不同资历护士,给予不同培训,让每位护理人员的素质、能力都有明显提高。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护士应该注重常见病的护理治疗、急救药品以及器材的使用等。对于主管护师等,那么应该注重对实习生的带教以及科研方面培训。鼓励护理人员参加一些自考或函授以及继续教育之类各种类型的培训学习,并且通过各个科内的护理查房以及小讲课、远程教育之类业务学习或是参加院内的学术活动,满足护理人员的学习需要,提高技能水平。加强儿科的知识培训,训练护士按护理程序思维以及工作方法来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能力,让护士掌握科室急症的护理技能知识,在危急情况下能对病人给予及时以及准确的救治护理。
3.3完善并落实制度
严格实施各项规章制度以及操作规程是保障平安无隐患的法宝。护士假设在工作中实行交接班的制度或查对制度不严格或观察患儿病情变化不严密,就极可能会发生事故。我们应以《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操作规程、护理标准等作为标准,与儿科详细工作相结合,制定好护理工作中应遵循的制度、操作规程以及护理常规。如护理人员的行为标准、疾病的护理常规、危重病人抢救配合规程等以确保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有章可循及有平安有效的依据。
3.4强化关键环节的管理,防患于未然
将刚参加工作的护士作为重点培训人员,加强检查其工作的详细情况,根据发生的问题给予帮助与分析,催促其整改。对危重的病人或特殊检查的病人给予重点关注,重点进展交接,抓好根底护理,宣教必须到位,如假设发现问题应及时进展解决。抓好查对、交接班制度以及分级护理、抢救工作、消毒制度的落实率。抓好双休、节假日护理人员的调度安排。利用宣教以及晨间护理给予患儿家属平安教育等。
3.5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儿科护理人员往往要面对小孩的病痛甚至死亡以及家长的责骂,易出现厌倦、冷漠的心理。这些都会让儿科护理人员产生负性情绪,导致工作上不主动积极,缺乏上进心,对学习没有热情,工作不严谨,这都会导致过失的发生。对此,我们应该鼓励儿科护理人员,并给予一定优待政策,合理的提高待遇,增强积极性;给予更多学习交流的时机,选派护理人员去上级医院进展学习进修,提高其自身以及科室的业务水平。对于情绪不佳者,鼓励其合理宣泄,
减轻其思想上的负担,缓解儿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激发其工作上的信心以及热情,有效的防治事故发生。
总之,医护人员应竭力保障护理的平安性,努力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强化护理工作的质量,时刻把患者放在第一位,为病人提供一个温馨、舒适、平安的环境,以期让患者及家属感到满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