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1.个人设计.小组共同创作.肢体表演;
2.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求取知识,以及应用信息
的能力。
教学过程:
准备活动:图书馆内知多少
1.教师提问:提到图书馆,你会联想到什么?你对图书馆的认识有多少呢?请学生自由发言。
2.问题抢答
(1)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A.在教师念出有关图书馆的题目后,各组同学举手抢答。 B.答对者该组获得1分,答错者不予得分。 C.分数最高者为胜利组。
(2)开始进行活动。由教师逐题念出题目,学生抢答。题目举例: A.能安静看书的是什么地方?
B.陈列不能外借的参考工具书的是什么地方? C.查询目录卡的是什么地方?
D.陈列当期杂志.刊物及当天报纸,供人自由阅读的是什么地方? E.珍藏或存放图书的是什么地方? F.中国图书分类法将全部知识分几类? G.图书馆所藏收藏的资料可分为哪两类? H.办理借书.还书业务的是什么地方?
I.设置视听媒体.读者可以自己操作来阅览视听资料的是什么地方? J.OPAC是指什么?
3.教师依各组答对的题数,统计各组得分,并给予得胜小组称赞与鼓励。教师小结:
(1)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是我们终身学习的好伙伴。 (2)为了方便管理,图书要分类,图书馆内要分区。
(3)图书馆内所收藏的资料,除了图书资料外,也包含不具图书形式的非
图书资料,如杂志.报纸.幻灯片.投影片.电视.光碟.网络.图片.地图.标本.模型等。
发展活动:打开智慧之门
教师说明:同学们上节课结束时老师布置大家利用课外时间到图书馆查找.借阅3-5本书,这个作业你们都完成了吗?通过实践,你们对图书馆的使用方法是不是更熟悉了呢?
1.教师提问:你去图书馆查找.借阅了哪些书? 2.学生自由发言。 3.请学生填写在本子上。
4.小组讨论:在图书馆自己是怎样查找和借阅这些图书的。 5.每个小组推选一位同学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方法。
6.其他同学补充发言,教师适时引导,总结出在图书馆查找.借阅图书的步骤。
7.请学生将讨论结果记录在学生的本子。 8.指导学生成立“班级图书馆”。 9.小组讨论:
(1)成立班级图书馆,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2)如何建立书目? (3)班内同学如何分工负责? (4)图书如何借阅? (5)图书如何归还?
(6)如有同学不按规定时间归还怎么办? 综合活动:
教师总结:图书馆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积极主动地利用图书馆各项设备,有利于终生学习。大家要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来利用图书馆获得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