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1年-降低商业银行负债成本的途径

来源:知库网


降低商业银行负债成本的途径

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 也是信贷资金的主要来源。 近年来,一些国有商业银行负债规模不断扩大, 经营效益却不断下降。 究其原因,除了信贷资产质量差外, 负债成本偏高是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认真探索降低负债成本的途径,对于提高商业银行经营效益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商业银行负债成本偏高的原因分析

1、负债业务的 “粗放 ”管理。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一些银行片面强调 “存

款立行 ”的重要性,热衷于增设网点和扩大负债规模,而忽视负债成本的核算 ;忽视负债质量的提高和效益。这是组织资金投入大、效益低的原因之一。

2、存款结构不合理。有的银行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储蓄存款,特别是组织吸

收高成本的定期储蓄存款上, 放松了对居民活期储蓄和对公存款的组织工作, 导致高成本负债占比偏高。据统计,近年来各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所占比例都在

60%以上,有的高达 8000。这种畸形的存款结构是造成商业银行负债成本偏高的又一个主要原因。

3、高息拆入资金,超负荷经营严重。近年来,有些银行信用极度扩张,存 款与贷款比例严重失调, 加之资产质量差, 应收未收贷款本息急剧增加, 资金头寸明显不足, 出现长期超负荷经营状态。 为了维持正常运作, 不得不从系统内或资金市场上借入高息资金,以弥补资金的缺口,成为负债成本增加又一个因素。 4、银行储蓄网点遍地开花,投入成本加大,效益低。各家银行在开展存款竞争竞相增设网点,在一些地方出现了 ’“银行比米铺多 ”的现象,而存款总量和增量并没有新的突破,花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形成负债成本居高不下。

5、高息揽储屡禁不止,也加大了负债成本。一些商业银行依法经营意识薄弱,为了拉客户存款, 不惜血本违规搞高息揽储, 陷入每年都要靠发放手续费才能保住客户从而完成储蓄存款任务的恶性循环状态。

6、存款考核机制不完善。为了刺激存款增长,一些银行往往向基层行下达

必须完成的存款增长任务,并以旬末、月末、季末和年末为考核时点数,与行领

导和有关人员的经济利益如发放福利奖金挂钩。 硬性考核存款增量, 虽对调动职 工揽储的积极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也诱使基层行搞短期行为, 甚至弄虚作假。 一是公款私存,活改定存,失去真实性,而且助长了公款私存不正之风。二是重复计算、虚增存款。为了完成月末、季末、年末存款时点数,有些同城内的储蓄所利用早晚结帐时间差搞相互转存,重复计算存款数 ;有的则采取拆借资金或发放贷款的形式增加派生存款。 虚增存款不仅要用可运用资金多缴交法定存款准备金和二级准备金,而且增加了负债成本开支,实在是得不偿失。

二、减少商业银行负债成本的对策 造成商业银行负债成本偏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经营管理者指导思想上的偏差,又有具体操作上的问题。因此,要实现投入成本少、产出效益高,必须实行开源节流与标本兼治双管齐下 :

1、树立效益观念,走内涵发展的路子。一要坚持 “存款立行,效益兴行 ”的经营策略,加强负债业务的成本核算工作,增强效益观念。二是组织各项存款,既要重视总量的增长, 又要注意提高负债质量, 促进负债规模与负债效益同步增长。

2、优化存款结构,提高低成本负债比重。商业银行负债利率的高低直接影

响到负债成本, 在不能擅自降低利率减少负债成本的情况下, 应通过优化存款结

构,减少利息支出, 实现降低存款成本的目的。 一要大力组织居民活期储蓄存款和对公存款,提高它们在存款总额中的比例。 二是积极开发低成本存款储蓄种类和金融产品等。

3、优化储蓄网点,减少业务费用支出。负效益、低效益的储蓄网点不仅会增加负成本,也造成银行人、财、物的极大浪费。因此,对储蓄网点应按照各网

点员工人数、 业务费用开支、 人均吸收存款额等数据测算负债业务保本点。 对处于保本点以下的网点要限期达标,确实不能达标的要坚决撤并的措施。

4、进一步完善存款考核机制,防止短期行为。要改变以考核存款增长额为主要指标的做法, 不以存款增减论英雄, 建立以考核经营效益和增加可用资金为标准的激励机制。 既考核各项存款增长率、 活期存款增长率、 各项存款市场份额 ; 又考核低成本资金占比、 百元存款付息率、 百元存款费用率等项指标, 防止高息揽储、公款私存、活改定存等短期行为发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