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过新年》教材解析
一、教材分析
《快乐过新年》是统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天气虽冷有温暖》第15课,这一单元包括4课,第13课《美丽的冬天》,第14课《健康过冬天》,第16课《快乐过新年》,第4课《新年的礼物》同属这单元。本单元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加热爱学校生活,初步了解传统节日,感受节日文化。刚刚步入小学的儿童,面对节日既新鲜又好奇,但对于有些内向的学生可能会不知所措。如何让所有学生都快乐地融入集体生活,乐于交流合作,并能够借助在庆祝元旦和春节的活动中,对传统节日有新的认知,形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这些问题都是一年级新生所要体验和学习的,也是本单元的学习任务。
新时期对于小学教育,从核心素养和学科素养两方面都提出了要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从而达到对国家的认同。所以本课教学活动要紧紧围绕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于传统节日的喜爱之情来进行,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习得交往合作的方法和技能,养成主动积极的参与态度,同时要让孩子了解元旦和春节的庆祝方式,懂得这些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人们对幸福吉祥、团圆美满的追求,懂得尊敬长辈是美德。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因此,课堂教学活动主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活动和游戏中得到体验、交流、探究和领悟,自然而然的受到文化的熏陶,感受到节日的魅力。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学校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的半年,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因此课堂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新一年级学生注意力的特点之一是:他们注意力范围狭窄。一旦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感兴趣的问题上,就忘记了别的事情。因此,教师要注意课堂的节奏,还要设置清晰的提示表明活动的步骤,以防重复讲解或课堂秩序混乱。在观察顺序性方面,他们显得杂乱无章,观察事物零乱,不系统,没头没尾。因此在第一课时做拉花和第二课时做饺子活动中,要学生合作的部分,教师都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途径,运用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愉快地学会相应的技能。
为了学生将来能适应社会,倡导学生合作学习。当前入学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独”字突出表现在以自我为中心,任性、随便,想独占老师和其他一切。在具体行动上,还不能很明确区别“自己”和“他人”。如课堂上,别人在发言他还举手喊“老师”要求发言。做事很少考虑别人。在教学时可以适当地让同桌合作学习和交流,培养学生初步的交流合作意识。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传统元旦和春节的相关知识,与老师和家长共同欢度佳节。充分体会传统节日的欢乐氛围,感受到集体生活的快乐。
2.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和帮助下学习拉花的制作方法,完成表演的节目,培养交流合作的能力。
3.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过程中,了解传统节日中人们对幸福吉祥、团圆美满的追求,懂得尊敬长辈是美德。
四、教学重点
在体验包饺子等活动中,了解节日中的传统文化,感受人们对幸福吉祥、团圆美满的追求。
五、教学难点
在表演节目、制作拉花,包饺子,看各民族春节活动视频等过程中,体验节日文化的丰富和趣味,形成对节日文化的喜爱之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