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影响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和提高中医
临床疗效的问题的调研分析报告
2011年
参加人员:院委会成员、临床科主任 时间:2011年6月22日 地点:三楼会议室
中药特色指标不达标,临床疗效受限
原因分析:中医和西医的比较,典型的特点是“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在某些疾病上中医能弥补西医的不足,甚至超过西医。但由于中医核心价值体系不明确,医师比例失调,特色护理开展不深入,一些特色指标难以达标。 针对性措施:
1、逐年引进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建设期末占临床医师比例﹥70%;
2、中医临床科室数﹥60%;
3、广泛应用中药饮片和传统中医非药物疗法,门诊病人中医药处方量占门诊总处方量比例﹥60%,住院病人中接受中医(中西医结合)服务病人占住院病人总数比例﹥60%;
4、每年开展临床中医(中西医结合)单病种诊疗规范及研究的病种3—5个,5年内达到15个以上;
5、开展中医特色护理,各科开展中医药特色护理至少3项以上。
1
并根据临床业务发展,逐步开展专科(专病)护理,延伸护理服务。
人才队伍建设方面
目前状况:现医院医师人数不能满足临床病人需求量。 原因分析:随着医院各方面措施有序的进行,医院群众声誉有了一定的提高,病人的增加导致了医院临床医师工作量增大,不能以充足的时间和优质的诊疗服务于病人。
采取措施:加大力度引进相应的人才,最大的满足临床需要。 突出中医药特色方面
目前状况:临床诊疗手段西医偏重,病历西医偏多。
原因分析:因重西轻中的思想,再者西医对于病情而言起效快,从而导致了现在诊疗偏重于西医的后果。
采取措施:针对目前情况,加大力度管理临床用药和病历抽查。能够使用中医诊疗的病例,杜绝西医治疗。并且对特殊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优化诊疗方案。 重点专科建设方面
目前状况:重点专科建设起步晚,病种的开展收到了很大的局限。 原因分析:重点专科虽然已经建立,但起步晚,基础相对薄弱。经过一年的宣传和完善,重点专科也得到了一定的社会认可。随着病人的增加,病重出现多样化,这使我们感觉到重点专科推进建设、拓展病种的急迫性和重要性。
2
采取措施:选派人员外出学习,补充工作中遇到的技术空白,引进先进技术,拓展病种。在各方面学习中,总结归纳,建立优势病种技术。 中药制剂方面
目前状况:自主研发、生产、使用的中药制剂种类偏少。 原因分析:由于今年中医药重新得到了社会的重视,中医药开始在医疗行业复苏,中药的使用量增加。在制剂生产过程中,小规模的生产成本比较高,从而销量小的中药制剂在医院没有得到生产,主要生产几种销量比较好的中药制剂。
采取措施:随着中医药的复苏,中药的使用量会有一定的提高。为了方便患者,把各专家的经验方进行统一炮制形成制剂,并在临床上进行宣传使用,达到良性循环的效果。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