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农行发展普惠金融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 张玉华
摘要:县域是普惠金融的主阵地,普惠金融在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中作用十分突出。本文通过对县域普惠金融业务情况的调查,分析县域农行在开展普惠金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推进普惠金融业务发展的若干对策。
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业务得到较快发展,对于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小康社会目标,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县域农行坚持以服务县域经济和“三农”为己任,把发展普惠金融业务作为改进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推进县域普惠金融业务发展,在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中实现自身业务发展。
一、县域普惠金融业务的现状
为摸清县域普惠金融业务的情况,最近我们组成调研小组,对苏南某县域普惠金融开展情况进行调查。该县域地处苏南地区,面积近800平方公里,人口达44万人,下辖2个街道、6个镇,共有村(或社区)144个。近年来,该县域普惠金融工作得到较快推进,县域范围内金融机构增加到14家,除传统的四大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以外,一些区域性城市商业银行也在该县域内设立了分支机构,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等群体提供的普惠金融产品也不断丰富,较好地满足了弱势群体的金融需求。截至2019年6月末,该县域普惠金融业务贷款余额达153.7亿元,占县域内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30.1%。其中: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97.4亿元,占比为63.4%;农户和个体工商户贷款余额为56.3亿元,占比为36.4%。
二、县域农行普惠金融发展存在问题
县域农行将普惠金融业务放在重要位置,提高认识,配备人员、完善机制,推进了普惠金融业务发展,但还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县域农行普惠金融业务市场份额占比不高,普惠金融业务发展仍需加强,与建成县域普惠金融业务“主力军”的要求存在较大反差。县域农行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长期积累了一定的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理应成为县域发展普惠金融业务的“主力军”。但县域农行在发挥县域普惠金融业务“主力军”作用方面却存在较大差距。一是普惠金融业务市场份额占比不高。据调查,截至2019年6月末,该县域农行普惠金融贷款业务市场份额占比,不仅低于县域内14家金融机构的平均市场份额,而且仅为农商行市场份额的五分之一。二是个人类普惠金融贷款业务市场份额亟待提高。截至2019年6月末,农商行个人类普惠金融贷款市场份额达到50.1%,在县域市场份额占据绝对优势,而该行占县域市场份额与农商行差距十分巨大。三是中小企业类普惠贷款市场份额差距也非常大。截至2019年6月末,农商行市场份额达到20.2%,该行中小企业类普惠贷款市场份额与之相比差距非常明显。
(二)县域农行发展普惠金融的内部经营机制与适应的地方。发展普惠金融,是县域农行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补齐农业和农村发展“短板”、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意义十分巨大,同时,也是县域农行抢占市场份额、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可是,县域农行在发展普惠金融的内部经营机制方面,与发展普惠金融要求仍然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一是对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性认识与贯彻落实存在差距。当前,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性已经被县域农行所接受,但由于受多种原因影响,在发展普惠金融业务的具体举措和措施仍然存在虚化、弱化、与工作实际不太适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现代金融2020年第4期 总第446期
51
当前发展普惠金融的形势和要求仍然存在一些不相基层聚焦
应等问题。如一些县域农行对发展普惠金融的工作措施仍然停留在文件材料上,而结合当地工作实际抓好落实却做得不够;在发展普惠金融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在寻求创造性的解决措施方面做得不够;对于金融同业在发展普惠金融业务上的新思路、新措施、新产品等学习研究不够,在发展普惠金融的新思路、新措施、新产品上存在差距。二是县域农行的经营考核机制仍需完善。如某县域农行对营业网点普惠金融业务考核方面,设立了中小企业贷款增量、个人贷款及农户贷款增量、“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下客户增加数等指标,在营业网点经营目标的千分制考核中占比为100分。由于普惠金融业务考核占比仅为考核总分的十分之一,对于营业网点的促进作用仍然得不到有效发挥。从对营业网点普惠贷款指标下达的数量上看,平均每个营业网点全年下达的中小企业贷款、个人贷款及农户贷款指标分别为500万元、600万元左右,指标数值不高。但尽管指标数值不高,仍然还有一些营业网点普惠贷款指标年末不能完成,造成县域农行普惠金融业务发展不快。三是县域农行在发展普惠金融业务的人员配备方面仍然需要加强。据调查,县域农行营业网点在发展普惠金融人员配备方面,一般配备了网点负责人、客户经理2人,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普惠金融客户的联系和业务拓展。而农商行在发展普惠金融业务方面,一般配备了网点负责人、客户经理3-4名。一些区域性城市商业银行也加大了普惠金融业务人员的配备力度,一般配备了网点负责人及客户经理3-4名。可见,县域农行在发展普惠金融的人员配备上仍然需要加强。
(三)县域农行发展普惠金融的风险防控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发展普惠金融,风险防控既是业务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工作中的难点。一是发展普惠金融风险较大、成本较高。由于普惠金融业务的对象是中小企业、农户等,在生产经营中面临较大的自然风险,加上抵押担保物品处置变现能力不强,造成发展普惠金融业务所面临的风险比其他市场主体的风险大得多。同时,由于普惠金融业务成本与其他业务相比显然较高,制约了县域农行发展普惠金融业务的积极性。二是风险缓释和化解措施不多。当普惠金融业务出现风险时,经营行仍然需要承担大部分风险损失,在清收不能收回的情况
52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现代金融2020年第4期 总第446期
下,需要动用呆账准备金来弥补损失,从而减少了经营成果。三是对普惠金融业务的责任追究仍然存在一些不尽合理和科学的地方。在普惠金融业务出现风险的考核上,对普惠金融业务相关人员,需要扣减风险保证金。同时,对出现风险的不良贷款进行呆账核销时,需要进行责任认定,根据责任性质,普惠金融业务人员需要承担一定的办理和管理责任。由于普惠金融业务同其他信贷业务一样,责任追究较为严厉,造成银行信贷人员对发展普惠金融业务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和恐贷思想。
三、县域农行发展普惠金融的对策建议由于县域农行在发展普惠金融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推进普惠金融业务发展,任务繁重,责任重大。下一步,县域农行应针对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新路子。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坚持扬长避短,积极探索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新路子。县域农行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商业经营是其经营的基本要求,因此,发展普惠金融,必须坚持商业可持续原则;同时,作为唯一一家将服务“三农”作为业务主阵地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应在推进县域和“三农”普惠金融业务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为。发展普惠金融业务,涵盖范围十分广泛,资金需求量非常庞大,农行无法包揽也无力承担县域范围内的所有普惠金融业务需求,只能根据自身特点,合理进行客户细分,与县域内其他金融机构做到相互合作、相互补充,共同推进县域普惠金融业务发展。一是坚持将产业集群作为普惠金融业务发展的重点。在客户选择上,以产业集群、行业集聚等群体类客户作为支持重点。根据每个县域的资源禀赋、特色产业等形成的企业集群,以产业集群龙头企业为纽带,对产业集群内的上下游企业进行整体授信,采取“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的方法,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时提供信贷资金,以此达到支持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发展的目的。二是将线上银行业务作为发展普惠金融业务的重点方向。积极推广使用科技金融,将线上业务引入普惠金融领域,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大力研发推广服务中小企业、个
基层聚焦
体工商户、农户等客群的线上金融产品,使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等客群通过掌银、网银等线上渠道,及时、快捷地办理普惠金融信贷业务。同时,线上普惠金融业务的推广,可为县域农行释放一定的人力资本占用,减小经营成本,从而推进普惠金融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二)完善经营机制,激发县域农行发展普惠金融业务的内生活力。县域农行作为一个相对独立核算的银行业务经营单位,内部经营机制的完善,对于推进普惠金融业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应将完善内部经营机制摆上普惠金融业务发展的突出位置,从而推动普惠金融业务可持续发展。一是完善县域农行发展普惠金融的经营目标考核机制。细化普惠金融指标考核体系,不仅注重普惠贷款增加数量等结果性指标的考核,同时注重普惠金融客户联系服务等过程性指标的考核。加大考核权重,调动营业网点发展普惠金融业务的积极性。根据营业网点所处地理环境、客户资源等特点,合理确定普惠金融业务指标,鼓励营业网点在普惠金融业务方面做大规模、提高市场份额。同时,对年度普惠金融业务指标不能完成的营业网点,对营业网点主要负责人在先进评比、年度考核等方面加大奖惩力度,并与绩效工资兑现挂钩,避免普惠金融业务发展考核中出现“宽松软”“打和牌”等现象。二是完善营业网点人员内部分工。加大对营业网点客户经理的选配力度,每个营业网点客户经理由1个增加到2个以上,对普惠金融客户资源较多的地区,网点客户经理可增加到3-4名。同时,抓好客户经理的业务培训,提升客户经理办理普惠金融业务的技能和操作水平。对客户经理,根据营销的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等客群的不同,进行合理(上接第55页)
品种作出一定的简化措施,如30万元以下的个贷,可以用图表加简单文字代替调查报告。进一步推广自助可循环贷款,对这类贷款可提高利率让客户自己选择。
四是扩大线上办贷规模。当前农行信贷批量化获客水平还较低。建议上级行研究市场,确定客户准入标准后,如筛选一定规模的种养殖类大户,再
分工,确定不同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目标,制订切实可行的客户经理考核办法,促进客户经理尽职尽责地将普惠金融业务抓实抓好。
(三)抓好风险管控,完善县域农行发展普惠金融业务的考核奖惩机制。由于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等普惠金融客群的抗风险能力不强,发展普惠金融业务会面临比其他金融业务更大的风险。同时,由于发展普惠金融业务成本较高,影响了营业网点和客户经理发展普惠金融业务的积极性。一是将风险控制“关口”前移。利用人行征信系统,及时掌握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等客群的信用情况,将内部操作系统进行接口联结,做到信息共享,及时筛选普惠金融业务客户群体。对信用等级存在瑕疵的普惠金融客户进行现场核实,及时甄别风险,将风险控制在业务发生之前。二是加强与政府等相关部门联系,做好普惠金融业务增信和风险处置工作。加强与地方发改委、科技等部门对接,对科技类中小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通过财政资金增信等方式,缓释普惠金融业务发展的风险。同时,加强与财政部门联系,做好财政资金补贴的对接,及时上报普惠金融业务发展情况,争取国家对银行发展普惠金融业务的税收优惠政策。三是完善县域农行普惠金融业务风险处置办法。在普惠金融业务发展过程中出现风险时,应根据业务的规范性、合规性等情况,合理确定风险承担方式,做到“尽职免职”。对客户经理在发展普惠金融业务过程中出现风险,可以采取按普惠金融贷款收回额一定比例提取风险保证金的方式,奖优罚劣,使客户经理在发展普惠金融过程中的风险承担更加科学、合理、公平。
(作者单位:农业银行南京高淳支行)
由基层行搜集相关目标客户的数据,统一与担保公司合作(反担保手续可在目标客户数据采集时一并办理),形成白名单导入系统。
五是加强对下信贷检查督导。风险防控始终要放在信贷营销的前面,对下进行检查与督导可以提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防范信贷风险发生。
(作者单位:农业银行东台市支行)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现代金融2020年第4期 总第446期
5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