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考历史一模试题二

来源:知库网


中考第一次模拟测试试题历史(开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分,共30分。)

1.“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首在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下列远古人类中,生活在周口店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秦皇”最主要的功绩是

A.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B.实施焚书坑儒

C.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D.推行削藩政策 3.发生在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战后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这场战役是

A.官渡之战

B.巨鹿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4.孙中山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其历史依据是我国古代实行的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5.学习完中国古代史后,李文同学想对中国古代的文化概况作一梳理,其中错误的是 ..

A.昌盛的秦汉文化 B.时代特征鲜明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C.辉煌的隋唐文化 D.灿烂的宋元文化 6.研究下列表格,最符合其内容的学习主题是 序号 1 2 3 历史事件 清政府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 清政府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签订《尼布楚条约》 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B.清朝边疆商业贸易的繁荣 C.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 D.民族政权的并立

7.据《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统计,1894年前的50多年间,外商在华共创办企业103家,到1913年,外资企业增加到300余家。外商企业骤增的主要原因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8.“从此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一现象说明辛亥革命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建立了中华民国 D.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9.图片是形象的史料。下列图片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如果要找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你会选择的图片是

用心 爱心 专心 1

A.“一大”会址 B.南昌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遵义会议 10.蒋介石在给张学良的一封密电中说:“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这份电报与下列哪一事件直接相关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南京大屠杀

11.1947年夏,毛泽东对一次战略部署作了生动的比喻:“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我们就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这一战略部署是

A.人民解放军发动辽沈战役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D.陈粟大军出击鲁西南

12.从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的发展历程中,我们能认识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 A.均衡发展 B.迅猛发展 C.曲折发展 D.持续发展

13.近代风俗的变迁与社会政治革新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下列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变化的是

A.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 B.剪发兴,辫子灭

C.“先生”兴,“大人”灭 D.小脚一双三寸莲,作揖跪拜大人前 14.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一五计划的完成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5.“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改革鼓点先敲响,如今飞出金凤凰”。这两段《凤阳花鼓》词反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民生活的巨大变迁,这是因为我国广大农村

A.开展了土地改革 B.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C.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6.一九九七年三月二十六日江泽民接受法国《国际政治》杂志采访时说:“我们一贯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通过两岸政治谈判解决两岸间的政治分歧,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目前指导我国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方针是

A.“三不政策” B.民族区域自治 C.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武力解决 17.“凡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我国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是在

A.1949年 B.1978年 C.1986年 D.2000年

18.仔细观察下图,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出自于

主要原因是

A

B

C

用心 爱心 专心

D

19.中世纪的欧洲被称为“黑暗时代”,人性和思想自由遭到扼杀。导致这种局面产生的

2

A.神权在精神和文化领域凌驾一切 B.西欧封建社会等级森严 C.保守狭隘的封闭心态 D.当时老百姓大多是文盲

20.要了解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首先应查阅

A.《荷马史诗》 B.《马可·波罗行纪》 C.《天方夜谭》 D.《哈姆雷特》

21.下列历史事件中,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的是

A.三大宗教的创立 B.文艺复兴 C.新航路的开辟 D.殖民掠夺

22.美国纽约港口的自由岛上矗立着自由女神像。女神右手高擎火炬,左手拿一铜板,铜板上刻着“1776.7.4”。因为1776年7月4日

A.来克星顿打响抗英第一枪 B.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 C.萨拉托加战役扭转战局 D.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23.“„„当日本在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文中的“社会变革”指

A.大化改新 B.南北战争 C.1861年改革

D.明治维新

24.从“l917年”、“列宁”、“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等信息可以联想到的是 A.俄国十月革命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 赫鲁晓夫改革

25.2011年11月11日至12日, G20峰会在韩国首尔召开,峰会主题是“跨越危机,携手成长”。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也曾爆发过世界性经济大危机。那次大危机是从哪个国家开始的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日本

26.丘吉尔在1946年3月5日的演说中指出:“在全部历史中,没有一次战争比前不久使地球上这么多地区沦为废墟的这次大战更容易被及时地加以制止,它本来可以不发一枪就被制止住„„但是,谁也听不进„„。” “这次大战”是指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干涉俄国十月革命

C.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D.1929年经济大危机

27.根据图片信息,下列各项最符合20世纪50~7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特征的是

A.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B.20世纪70年代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C.经济发展起伏不定 D.20世纪90年代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28.二战以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东欧国家中,改革较为突出的是

A.南斯拉夫 B.捷克斯洛伐克 C.民主德国 D.匈牙利

29.20世纪末全世界的跨国公司有六万多家,他们创造了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40%,贸易额的60%,对外投资的90%。这表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是

A. 全球化 B. 区域化 C. 单极化 D.多极化

用心 爱心 专心 3

30.某校举办主题为“科技改变生活”的图片展,以下是历史兴趣小组收集的部分图片,其中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是

二、材料题(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31.(1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采集植物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材料二:(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连连征战,百姓流离失所,大量逃

亡,

掀起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更多的北方人迁到了南方。

——人教版《中国历史》

材料三:“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四: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 ——《宋史》 材料五: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帝致英王的一封信 请回答:

(1)对比材料三与材料一,江南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这一变化对我国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江南地区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2分)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材料四的这种情况最早出现于何时?(1分)此时为鼓励对外贸

易,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了什么机构来加以管理?(1分)

(4)材料五说明清朝前期实行什么对外政策?(1分)这一政策实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1分)

(5)综合以上材料及问题,你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需要哪些条件?(1分)

用心 爱心 专心

4

A. B. C. D.

32.(10分)近代以来,中国外交经历了百年的屈辱历史,到新中国成立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道路。这一过程充满艰辛,相继取得了丰硕成果,赢得了当今世界各国的尊重。某校八年级(2)班准备开展一节《近代以来的中国外交》的活动课,请你一起参与。

(1)第一组同学:将下列图片的序号填写到下列表格相应的空格处。(4分)

图一:1842年,中英双方在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上签订条约的场景 图二: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主会场的夜景

时间 旧中国 新中国

(2)第二组同学:介绍新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史实。

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确立了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1分)

②中美正式建交,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始于哪一年?(1分)

(3)第三组同学:介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对外开放和外交事业的新成就。 ①写出图三中A.B两个经济特区的名称。(2分)

②图二会议的召开,在新中国外交史上具有怎样的重要地位?(1分)

七十年代 八十年代 21世纪初 外交情况 弱国无外交 外交出现新局面 对外开放格局逐渐形成 外交事业新成就 史实或成就(填写图片序号) 图三:经济特区示意图

图四:乔的笑

用心 爱心 专心 5

(4)第四组:结合上述新旧中国的外交状况,分析推动新中国外交事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分)

33.(10分)近代化是指以近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推动力,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

社会的大转变。其主要表现有经济的工业化、政治的民主化、思想的理性化。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材料二: “蒸汽和新的工具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化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工场手工业时代的迟缓的发展进程变成了生产中真正的狂飙时期。”

——马克思 材料三: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欧洲中部最大的国家,这片土地饱受古典音乐的浸润滋养,散发着古典哲学的理性光芒。这里曾经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以现代大学和科技发明闻名于世。” ——《大国崛起》

材料四:有一位思想家,他“对封建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批判,宣扬人天生的自由,主张由开明君主执政”。 结合所学知识,并回答: (1)材料一出自于哪一部法律文献?(1分)通过这一文献确立了什么政治体制?(1分)

(2)根据材料二,请写出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及最先兴起的国家。(2分)简述工业革命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1分)

(3)结合材料三,请列举一位德国历史上伟大的作曲家。(1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涌现出了一批发明家,请写出其中一位人物及其成就。(2分)

(4)材料四中的“他”是谁?(1分)他所引领的是一场什么运动,促成了世界范围内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1分)

用心 爱心 专心 6

中考第一次模拟测试试题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分,共30分。)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二、材料题(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31.(10分)

(1)由落后贫穷到先进富饶;(1分)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1分) (2)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1分)②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1分)

(3)南宋。(1分)市舶司。(1分)

(4)闭关锁国。(1分)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的封闭性和保守性(封建经济稳定)。(1分)造成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1分)

(5)政治稳定;注重生产技术的改进和人才的引用;坚持对外开放等。(言之有理即可得1分)。 32.(10分) (1)(4分) 时间 旧中国 新中国 七十年代 八十年代 21世纪初 ②1979年。(1分)

(3)①A:珠海、B:深圳。(2分)

②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1分)

(4)新中国成立,民族独立,主权完整;确立正确的外交政策;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等。(言之有理即可得1分) 33.(10分)

(1)《权利法案》;(1分)君主立宪制;(1分)

(3)贝多芬;(1分)卡尔·本茨与内燃机(汽车)。(2分) (4)伏尔泰;(1分)思想启蒙运动。(1分)

用心 爱心 专心

7

1 B 16 C 2 C 17 D 3 A 18 B 4 D 19 A 5 B 20 C 6 A 21 C 7 C 22 B 8 B 23 D 9 D 24 A 10 A 25 B 11 B 26 C 12 C 27 A 13 D 28 D 14 A 29 A 15 D 30 B 外交情况 弱国无外交 外交出现新局面 对外开放格局逐渐形成 外交事业新成就 史实或成就(填写图片序号) 图一 图四 图三 图二 (2)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分)

(2) 蒸汽机的改良(1分) 英国。(1分)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1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