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O卷 2011年第6期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en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V01.30 NO.6,2011 文章编号:1006—2920(2011)06—0095—03 高校美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刘 琰 摘要: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美育存在美育意识薄弱、缺乏完善的美育理论体系、师资力 量薄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高校美育要更新美育观念,加强美育师资力量,坚持课内外相结合,把美育渗透到各 科教学实践当中。 关键词:高校;美育;对策研究 作者简介:刘琰,河南教育学院中文系讲师(郑州450046) 一、美育的内涵 美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是美 育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二、美育的意义 18世纪的席勒使美育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观 念范畴。在我国,王国维第一个提出把美育列入教 育方针;蔡元培则丰富了美育的内涵,形成了较为系 统的美育理论。我们因此也把蔡先生誉为“近代中 当今世界,瞬息万变,新思潮、新观点、新事物不 断涌现。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新 世纪中国前进的步伐。审美修养关系到大学生综合 素质提高的大问题,应当引起教育界足够的重视。 审美体验和追求对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意义体现 为以下几方面。首先,审美有利于大学生提高智能、 国美育思想之集大成者”。但美育在中国理论界一 直说法繁多并且至今未能达成共识。如:梁启超认 为美育是一种“趣味教育”;蔡元培认为应该把美育 提升到是救国的教育的高度,相应提出了“美育代 宗教”的观点;鲁迅则把美育的特殊性概括为“其教 复非常教”和“无用之用”;还有一种观点提出了美 育是“改造人间的福音、划除万恶的利器”,代表人 物是王统照。笔者进行梳理后将现在几种主要观点 汇集如下:美育是审美观念与美的价值的教育,是美 学方面的教育,是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是艺术教育 增长知识。大学生们强烈的愿望之一就是探求自然 奥妙、了解社会人生。审美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细致 入微的观察力、深刻透彻的理解力、敏锐丰富的感知 力、自由无羁的想象力以及科学的思维方式。学习 审美有助于大学生们掌握主客观世界变化和发展规 律。大学生正处于逐步触摸到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 律的阶段,他们对此也有探究的热情和渴望。只有 具备较丰富的审美修养,才有实现摸索和探究的可 能。其次,审美可以陶冶大学生的情感。大学时期 是一个人的心理矛盾大量涌现并且很难把握的时 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情感发展的高峰期。一来大 学生面对新事物总是会充满好奇和探究的精神,二 来大学生的情感具有复杂易变的特点,心理也不够 成熟稳定,很容易受暗示。情感的发展对一个人个 性的形成以及精神世界的逐步完善关系密切。一个 人的个性精神的发展是否自由全面,取决于其情感 体验是否丰富深刻;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是否充实完 或者美术教育等。这些观点虽有不同,但它们存在 同样的问题:即对什么是美育以及美育的根本特点 都没有涉及到或是涉及不够充分。 叶朗认为,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使人可以 “免俗”,这里所说的“免俗”就是指要具有超越精 神。… 叶朗这一观点受孑L子思想的影响颇深,孔子 认为超越功名利禄羁绊的审美境界才是一种生活的 理想境界。只有把超越精神渗透进美育之中,才有 可能使美育进入人生境界的领域,才能把感性和安 身立命、艺术和做人结合得相得益彰,进而健全我们 的人格。美育从本质上讲,是追求人类生命的至美 至真以及人类精神的至善至纯,是对人的全面教育。 美,取决于其情感体验是否积极健康。第三,审美可 ・95・ 以使大学生美化自身、美化生活。“美在生活”是很 多美学家的共识。在现代社会,人们追求生活和形 象美的欲望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强 烈,审美也就顺其自然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大学生肩负着历史赋予的重任,他们必须体现出未 来接班人和建设者所应当具备的外在形象和内在修 养,使自己各方面都能顺应时代要求。为此,大学生 除了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之外,还需要学习和 掌握一定的审美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及审美素质。 第四,审美还可以净化心灵、完美人格。苏霍姆林斯 基认为:“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人们的精 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 塑造学生 健全的人格,是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只 有具备高尚人格魅力和纯洁心灵,才有望在思想和 行为上成为他人的榜样,成为道德高尚、心灵美好、 人格健全的高素质高品位的建设者。大学生成才的 重要条件是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崇高的人生境界,这 正是高校大学生通过加强审美修养所应达到的 高度。 三、当代大学生美育现状分析 高校的审美教育,应该追求多渠道、高效能、全 方位的综合效应,应以美育基础课为主干,在高校的 整个教学和教育工作当中,都关心美育、渗透美育。 然而,因为种种原因,美育仍然是高校教育中相对薄 弱的环节。当前我国高校美育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 问题。 (一)美育意识薄弱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那就 是过分重视知识的积累和专业素质的培养,素质教 育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总是被忽视。在大学,老师 所传授的只是以专业知识为主的教育,诸多的人文 素质课,比如美育方面的课程,通常都是以选修课的 形式开设。因为是选修课,就存在课时量少的问题, 加之可以选课的学期也很有限,所以实际情况是只 有少数非常感兴趣的学生才会主动积极地选择与美 育相关的课程。这样的现状,必然会导致大学生审 美能力的匮乏。许多大学生是不知Aesthetics(美 学),只知Internet;不会欣赏中外艺术名作,只懂专 业设计图纸。 (二)缺乏完善的美育理论体系 美育的理论研究往往缺乏学科上的独立性和完 整性,总是依附于美学理论的研究之中。美育的学 科特点和教学特色没有被充分认识,它独特的价值 和作用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利用,教学方式和 手段受到极大的限制,也没有健全的教材体系。所 ・96- 以,高校的美育教学急需能够将严谨的理论知识、脉 络清晰的历史、各种艺术欣赏和美育基础知识融为 一体,重点突出、深入浅出的教材。 (三)师资力量薄弱 美育涉及美学、艺术、史学、文学、社会学、心理 学等领域,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广,内 容庞杂,这些都会无形中增加编写教材、选用教材、 教学实践、课件研发等工作的难度。不仅如此,美育 的教学工作对教师有很高的要求,需要其不仅具备 深厚的美学理论基础,还应具备丰富的人文知识和 综合的艺术素养。在过去的教育模式中培养出来的 教师很难达到这个要求,这使得高校美育师资无论 在质量还是数量上都较为薄弱。 四、新形势下构建美育的对策 (一)更新美育观念 新的美育理念应该是符合马克思所揭示的“人 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的人类实践活动原 则的一种美育思想与观念。新的美育观中审美客体 是丰富多样的,有艺术之美、社会之美、自然之美,更 有人格之美、综合素质之美、自然之美、生命之 美……新的美育观应是一种对人具有科学意义和现 代价值的美育观。 (二)坚持课内课外相结合 学校美育的主要渠道就是课堂教学,必须建设 健全美育课程,要把这点作为教学的重要部分纳人 教学计划当中。要结合新形势,改革美育的内容和 教法,要体现出时代特色和精神。应该明白审美教 育不能仅仅是艺术教育,了解美育教育的内涵。高 校美育的目标不仅仅是要提高技能,更应该是要提 高人的素质。高校可以从提高审美能力人手,开设 艺术赏析课程和相关的艺术欣赏实践,逐步设立美 育理论课程。只有以美育理论作指导,以艺术欣赏 为手段,配合丰富的美育欣赏实践,才能使大学生形 成正确的审美观、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高校应该 将美育渗透到所有课程的教学领域当中。正如蔡元 培所说:“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没有与美育无关 的。” ”。所以,要把美育渗透于各门学科的日常教 学之中,每个教师都应该重视自身的仪态、语言,还 要把各门学科教学中蕴涵的美的因素充分发掘出 来,再参照各学科的不同特点把美育融人其间。开 展美育,不能只限于课堂教学,还应和课外活动相结 合。课外活动,是高校实施美育的另一重要阵地。 大学生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几门课程的学习不能满 足他们美和艺术的才华的施展。基于此,高校应该 多举办诸如各种艺术专题讲座、艺术节等全校规模 的与美育相关的实践活动,并且积极引导大学生们 活跃社团活动,比如组织摄影俱乐部、书画团、歌舞 政治修养,重视美育教师的业务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其次,高校应不断完善艺术场馆等美育活动设施。 高校应充分利用艺术文化场馆等设施开展审美教育 活动。学校还应有一定的文化艺术场馆设施,供大 学生们活动、娱乐。这些文化艺术设施应成为高校 美育活动的重要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具有审美价值、 教育价值的精神食粮。 总之,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 该重视美育。高校应当为美育提供更多的实践机 会,以充分发挥美育的特殊功能,提高大学生的艺术 修养和思想境界,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叶朗.现代美学体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 修海林.美育与音乐教育的若干理论问题[J].音乐研究, 1998(12). 团等各种社团,使大学生们能更充分地发展文艺特 长、提高审美情趣。在课外活动中的美育能使课内 美育成果得到加强和巩固,还能使课内美育得到延 伸和补充。这二者相互结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三)加强美育师资、设施、设备建设 由于许多高校对美育重视不够,使得大学美育 的师资、设备、经费等基本条件缺乏保障。所以,要 保证美育的顺利实施就必须进一步加强高校的美育 师资、设备建设。首先,应培养一批合格称职的专职 从事美育的教师,这显然是高校开设美育课程、辅导 课外活动、提高美育教学质量的保障。学校应该对 美育专职教师的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不仅要帮助 他们确立科学的、牢固的审美观和艺术观,还要培 养丰富他们的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使他们热爱 美育事业。不仅能够在课堂上对大学生进行美育理 论教育,还能在课外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们认识美、 发现美,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学校要切实保 [3]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M].刘丕坤泽.北京:人民 出版社,1985 [4]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障美育教师的工作条件以及待遇,提高美育教师的 (责任编辑周军伟) Research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s of University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LIU Yan (Chinese Department,Hen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Zhengzhou 450046,China) Abstract:Aesthetic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quality education.The article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and put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thinking:up— date the idea of aesthetic education,strengthen aesthetic education teachers;infiltrate aesthetic education to the subject of teaching practice both in class and after class. Key words:college;aesthetic education;countermeasure research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