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卷第3期 激光生物学 报 V0l_22 No.3 2013年6月 ACTA LASER BIOLOGY SINICA 3un.2013 doi:10.3969/j.issn.1007-7146.2013.03.004 基于单片机 的温室 植物LED补光系统设计 周益民,周国泉,徐一清 (浙江农林大学理学院,浙江临安311300) 摘 要:为解决温室植物对光环境的需求,依据植物对光的选择性吸收特点,突破传统的点、线光源局限,采用 模块化阵列设计理念,研制出了基于单片机的温室植物LED补光系统。该系统配置了由红光、蓝光、远红光和 紫外光四色LED组成单元模块,再由若干个单元模块组成的LED阵列平面光源,采用STC12C5A60¥2单片机实 时监测LED基板温度和光强,并通过脉宽调制信号控制红、蓝光LED补光灯亮度,以满足温室植物在不同阶段 对补光量的需求。此外,本系统能够对光质、光强、光周期和工作方式进行动态调节。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具 有操作简便、检测准确的特点,可有效实现定量精确补光,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推广性。 关键词:LED;单片机;PWM;精确补光;模块化 中图分类号:04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146(2013)03-0214-06 A Design of Led Light System Used For Greenhouse Plants Based on MCU ZHOU Yimin,ZHOU Guoquan,XU Yiqing (School of Sciences,Zhejiang A&F University,Lin’an 311300,Zhejiang,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satisfy the demand for the light environment in greenhouse plants,the authors broke through the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point and line source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 of selective absorption from light of plants, adopted the concept of modular array design,and designed the LED light system used for greenhouse plants based on MCU.The LED light system has numbers of primitive modules that are composed of red light,blue light,far—red light and ultraviolet light LEDs.Also,the LED tight system is based on STC12C5A60¥2 MCU to real—time monitor the tem— peratnre of LED circuit board and light intensity.The LED light system utilizes PWM signal to control the luminance of red or blue light.The LED light system can satisfy the light demand of the greenhouse crops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the growth.Besides,this LED light system can dynamically adjust the quality,intensity,cycle of light and work mode.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shows that this LED light system has the features of easy operation and accurate detection,and is li— able to popularize with its strong usability. Key words:LED;MCU;PWM;precision light supplement;modular “万物生长靠太阳”,光照是作物进行光合作用 产量和品质。发光二极管(1ight-emitting diode,简称 的必备要素之一,光照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作物的 LED)作为新一代光源,除了环保节能的特点外,相 收稿日期:2013-05.22;修回日期:2013-05-28 基金项目:浙江农林大学科研发展基金(201 1 FK020);浙江省科学技术攻关资助项目(2007C22064) 作者简介:周益民(1976一),男,汉族,浙江临安人,高级实验师,从事生物物理学、光学及其在农林上的应用研究。 (电子邮箱)zym20092009@163.con 第3期 周益民等:基于单片机的温室植物LED补光系统设计 2l5 较于目前农业领域常用的荧光灯或高压钠灯等人工 光源,具有光量可调整、光质可调整、冷却负荷低与 允许提高单位面积栽培量等优点,对封闭有环控的 农业生产环境,如温室、植物组培室等是一种非常适 合的人工光源 。目前单颗超高亮度LED还未能提 矮的形态,较强的红光使得植物茎部过长而出现黄 化现象,因此,合适的红光与蓝光光通量之比即R/B 是培育出形态健全的植物的必要条件 J。光不仅作 为一种能源控制植物的光合作用,而且作为一种信 号源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所有方面。蓝光会影响植 供足够的光照强度以供温室植物正常生长,但多颗 LED通过组装设计就能满足温室植物的光需求 J。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及LED性能的提高和经济成 物的隐花色素,从而调控植物的向光性等;红光会影 响植物的光敏素而调节植物叶的分化等,所以,通过 改变R/B可以调节植物的光形态建成,培育出满足 本的迅速下降,以LED作为光源的植物补光灯不断 面世,相关研究已不鲜见,各有其理论依据和应用价 值。但现有的研发方案和产品多采用小功率的红、 蓝或红蓝光组合,只能获得2或3种组合光谱,与植 物的选择性吸收谱欠匹配,且多采用连续照射方式, 不能对光密度、光周期和照射方式实施定量调 制[3-6],未考虑不同植物不同阶段需光量的差异,造 成补光不足和补光过度并存的现象,仍未能真正意 义上解决低能耗精准化补光的问题 。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依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形 态建成、光周期调节对光谱的选择性吸收,研发了一 种基于单片机的温室植物LED补光系统,该系统可 以对红、蓝、远红、紫外等4种光色的LED进行精确 组合调制,实现光色、光强和照射时段、时长的分段 自动调控。基于分波段光强检测技术、温度传感技 术和智能控制技术等现代电子信息技术,该系统采 用STC12C5A60¥2单片机作为核心处理器 , PT4115为LED驱动模块 J,根据温度和光强检测结 果,利用脉宽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简称 PWM)信号实现LED的精确定量补光,以满足温室 植物在不同阶段对补光量的需求。 1 设计原理 1.1 温室植物对光的需求 研究 10-11 表明,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是 400-520 nm的蓝光和610-720 am的红光,720-800 nm 的远红光和315-400 am的紫外光对植物生长也有积 极影响。植物吸收光谱的最强区域是波长为640— 660 am的红光部分和波长为430-450 nm的蓝光部 分。红光是在转录水平上调节光合机构的组装,从 而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蓝光对光合作用的调 控,主要集中于气孔的开启,叶绿体的分化和运动, 以及调节光合作用酶的活性。红光和蓝光对植物生 长发育的影响不同,蓝光有利于植物叶的生长,红光 促进植物茎的伸长。较强的蓝光将使得植物形成较 特定形态需求的植物。波长为720—800 nm的远红光 有利于增加植株高度,波长为315-400 nm的紫外光 有利于植物的趋光性和杀灭病菌病毒,减少病害传 播。610—720 nm的红光和720.800 nm的的远红光两 者光通量之比即R/FR比对植株高度调节具有重要 影响 12]。610-720 nm的红光能降低植物体内赤霉 素的含量,从而减小节问长度和植株高度;而720. 800 nm的远红光其作用恰好相反,能提高植物体内 赤霉素的含量,从而增加节间长度和植株高度。 R/FR比已成为控制植株形态的一个重要评价参数。 在大自然中随着季节和天气的变化,光照强度是不 同的,隆冬与初春比盛夏与早秋光照弱,阴雨天比晴 天弱,不同的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也不同,阴性植 物需500-2 500 lx(勒克斯),中性植物需2 500— 30 000 lx强度的光照,阳性植物则需大于30 000 lx。 温室与大棚中栽培的作物,尤需补光。 1.2补光模式与植物生长 不同的植物需要的光照时间不同,补光模式与 植物的生长和节电又有很大关系 13]。LED是未来 植物工厂的一种重要光源,它除了节能耗电外,使用 寿命也大大延长,而且可以进行跳动式的问歇照射, 对于植物发育来说比连续照射更具效率。从植物的 光合生理来说,光反应过程分为明反应与暗反应两 个阶段,植物的叶绿素a与叶绿素b在接受光照射 后,受光量子激发而产生电子跃迁,形成电流,这些 能量为光合成提供了大量的ATP能量,而这种把二 氧碳及水合成有机物的过程却是在暗反应条件下形 成。明反应需要光才能进行,而暗反应不需要光,在 黑暗环境中进行。根据这个机理进行间歇式补光与 连续性补光的对比试验,在光量子相同的情况下,以 明暗周期为1:2且幅度为200 s:400 p,s情况下进 行莴巨栽培,发现日生长率可提高20%一25%,甚至 达30%以上,表现出明显的增长效果。并且在试验 中发现,在相同补光时间下,以间歇或脉冲的补光方 式最好,可节能20%-30%左右。 216 2 设计方法 激光生物学报 第22卷 为突破传统的点、线光源技术缺陷,本补光板采 用模块化阵列式设计理念 ,选取4种单色LED,以 行、列数各为7之方阵组成单元模块(由8只红光、8 只蓝光、4只远红光和1只紫外光LED组成),见图 2,再由若干个单元模块组成LED阵列的平面光源, 每种光色LED先串联再与对应驱动模块连接,达到 均匀照射、快速安装、更换和拓展之目的。 基于单片机的温室植物LED补光系统主要包括 系统硬件(四色LED组合补光模块、驱动电路模块、 控制模块、检测模块和人机接口模块)、光谱组合与 调控方法(光质、光强、照射方式和温度的调控)以及 系统软件。 2.1 系统硬件的设计 该系统的硬件部分采用模块化设计,主要由四 色LED组合补光模块、驱动电路模块、控制模块、检 测模块(包括光强检测和温度检测)和人机接口模块 温度检测 光强检测 键盘 STC12 C5A60S 27 (包括薄膜键盘和液晶显示)组成,其组成框图如图 1所示。 四色 LED 单片机 母 2.1.1 四色LED组合补光模块根据上述原理, LCD显示 组合 本研究设计的“四色LED组合补光模块”从多数植 物对光照强度要求的实际情况出发及综合考虑R/B、 实时时钟 图1 LED光源系统硬件框图 器 补光 基板 R/FR合适比值和适当的紫外光照射强度,确定选择 超高亮圆形LED,其规格如表1所示。 Fig.1 Hardware chart of LED light system 表1 LED发光管的主要光色电参数 Tab.1 The main light color electrical parameters of LED 2.1.2驱动电路模块LED阵列采用降压恒流驱 为采样电阻。本系统由单片机输出两路PWM信号 分别与红蓝光两路PT4115的DIM控制端相连,利用 PWM的信号控制驱动芯片PT4115的输出电流,由 此实现LED灯组的定量补光。 2.1.3 控制模块 控制模块选用STC12C5A60S2 动方式¨ ,LED可获得恒定的颜色输出。该模块选 用PT4115恒流驱动芯片,驱动电路如图3所示。 PT4115是一款连续电感电流导通模式的降压恒流 源,它具有直流6 V到30 V的较宽输入电压范围,输 出电流可调,最大可达1.2A,可满足驱动点亮N颗 串并联的小功率LED。PT4115内置功率开关,采用 高端电流采样设置LED平均电流,并通过DIM引脚 可以接受模拟调光和很宽范围的PWM调光。LED 的最大平均电流由连接在VIN和CSN两端的电阻 RS决定,通过在DIM管脚加入可变占空比的PWM 单片机作为核心处理器,该单片机是深圳宏晶科技 有限公司推出的新一代单时钟8051单片机,具有高 速、低功耗及超强抗干扰等特点,采用5 V电源供 电,具有8路10位A/D接口、2路PWM输出口,4个 16位定时器,56 K Flash存储空间、1280 B静态存取 内存、1 K可编程只读存储器,能够满足数据采集、智 能管理、光谱调控、PWM信号输出等工作,为系统的 功能实现提供了基础和保障。电路如图4所示。其 信号可以调节输出电流以实现调光,可通过公式 , =0.1×D/R 计算,式中D是PWM的占空比, 第3期 周益民等:基于单片机的温室植物LED补光系统设计 217 图2 LED单元模块 Fig.2 LED Primitive module 图3 LED驱动电路原理图 Fig.3 LED driver circuit schematic 中,PO口连接液晶屏的8路数据口;P1口连接采样 信号和控制PWM输出,P1.0接入红光检测信号、 P1.1接入蓝光检测信号、P1.2接入远红光检测信 号、P1.6接入温度检测信号,从而完成对传感器检测 数据的采集;P1.3,P1.4为单片机PWM控制端输出 口,其根据单片机计算出与两波段所需补光量对应 的PWM信号占空比,输出PWM信号对LED灯组的 亮度进行控制。P2口连接4×4矩阵键盘,P3.0, P3.1用于单片机与串口连接的数据读写线,完成程 序的下载;P3.3.P3.6为液晶控制端,控制液晶屏实 时显示系统的设定频率、占空比、红蓝远红光光强和 LED基板温度等参数。 2.1.4检测模块 检测模块利用光照传感器、温 度传感器实时检测温室内部光照强度和LED基板温 度,并将采集数据提供给单片机进行处理,原理图如 图5所示。其中温度检测模块由温度传感器18B20 及其标准调理电路组成,数据线接入单片机P1.6 El,实现对温度的采集。光照检测包括红光光强、蓝 光光强和远红光光强检测,采用波长范围在 400.500 nm的蓝光2BU6硅光电池、波长范围在600- 700 nm的红光2BU6硅光电池和波长范围在700— 800 nm的远红光2BU6硅光电池作为检测元件,采 用4路运算放大器LM324设计运放电路将硅光电池 的微弱模拟信号分别进行转换和放大,最终将模拟 信号接入单片机P1.0、P1.1和P1.2端口进行A/D VCC5 VCC5 B皿 ; 柏 I --T BI IaWM LuE LU EI 2 39 DB0 23 l+ PwM R皿 4 5 1-、Cs 1蹭 D0—号 DB5 76 I 8 I】I 孥鬻踟 P3 ‘1 P22.,01/A/ADD1 ̄ "2j P20 101, : ・  ̄IKOUT tr'2z.3/A ̄l一 ,n pRR 16 PP03j, 6)rWI u: ̄ 吼聘 r rr?n I P苗; 2 4, )D n l 26 PZ5 I J工 P3 面 2;/∞ ̄lJ1; ¨.1I I ;;} / 1 4T I 一 图4.控制模块电路原理图 Fig.4 Control module schematic 转换,从而实现分波段光强检测。 2.1.5人机接口模块人机接口模块主要包括液 晶显示屏和按键系统两部分,其中显示屏采用 FYD12864 402B液晶显示模块,分辨率为128×64, 采用并行操作方式,可实现系统数据的查询显示;而 键盘采用4×4矩阵键盘,实现对系统相关数据的设 定及改变。 LED基板温度 图5检测模块原理图 Fig.5 Detection module architecture 2.2光谱组合与调控方法 为实现温室光环境调控,需要实时分波段自动 采集温室光照度与LED基板温度,反馈给控制器。 控制器根据设定照度值调节LED驱动电路PWM的 占空比,进而调节温室光照度近似等于设定值,最终 达到照度调控以及R/B、R/FR的设定值。同时,控 218 激光生制器根据LED基板反馈的温度值与设定值比较,当 温度超过设定值时启动降温风扇。系统LED光环境 调控原理图如图6所示。 图6 系统光源调控原理图 . Fig.6 Regulate and control of light system architec- ture 系统光照度调整使用增量式的比例积分微分(PID) 算法¨ ,根据变换量按比例调整PWM定时器 CCAP1L、CCAP1H的值,输出不同占空比的PWM信 号调节LED照度,其中PID表达式为Au =Ae 一 一l+Ce 。式中Au 为控制量的增量; 为采样 序号;e 为第k次采样的输入偏差值;e㈧为第k一1 次采样的输入偏差值。当光照度当前值小于输入设 定值时,则PWM波形占空比增加,当光照度当前值 大于输入设定值时,则PWM波形占空比减小,直到 输出值等于设定值,通过不断检测与调整,保持光照 度恒定。 LED基板由于LED数量较多,在工作中会产生 热量的积累,而热量的积累会降低LED的发光性能, 甚至引起严重的光衰现象。为保证LED的发光性 能,LED基板温度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当温度高于 设定值时,单片机控制启动降温风扇,使系统工作在 安全的温度范围内。 为了提高补光效率,本系统对LED照射方式进 行调控,可选择连续、间断或闪烁的补光模式。其中 频闪设定范围为0.1~9.9 s,问隔设定范围为 1~99 min,并可进行定时设置,使补光灯仅在植物需 要补光的时期照射,其余时问都关闭,以达到降耗节 能的目的。 2.3系统软件设计 系统软件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思想[17],用C语 言编写,程序流程图见图7,主要包括主程序模块、时 基调控模块、检测模块、PWM信号控制模块和显示 模块等。子模块各司其能,有主程序统筹协调各模 物学报 第22卷 块依存关系,以期达到操作界面友好,控制效果理 想,系统高度稳定的目标。系统首先完成各模块的 初始化,并进行系统参数设置,包括温度、红蓝红外 光强设定和.后采集温室光环境参数和LED基板温 度并把参数实时显示在液晶屏上。接下来进行测量 值与设定值得比较,利用相关算法对光照度和温度 以及R/B、R/FR等数据进行调控,达到对温室植物 实施精确补光的目的。 3 结论 本文研发了一种基于STCI2C5A60S2单片机的 温室植物LED补光系统,采用红、蓝、远红、紫外等4 种光色的LED进行精确组合调制,根据温度、光照传 感器监测结果,通过核心处理器的PWM信号,控制 特定波长的红、蓝、两路LED灯组驱动电流,实现光 色、光强和照射时段、时长的分段自动调控,并有多 种工作方式(闪频、连续和间断),其发射光谱与作物 的选择性吸收相匹配,用于温室植物补光,针对性 强,光效高。系统试验证明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 满足在不同阶段对不同温室植物进行智能化、精确 化的补光要求,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推广性。 参考文献 [1] 周国泉,吴家森,汪小刚.三色发光二极管组合灯补光对生 菜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长江蔬菜,2010(4):30-33. ZHOU Guoquan.WU Jiasen.WANG Xiaogang.Effect of illumi- nation supplement of an assembled light source with three color hght emitting diodes on growth and photosynthesis of Lactuca s0一 tiva[J].Journal of Changjiang Vegetables,2010(4):30-33. [2] 周国泉,徐一清,付顺华,等.温室植物生产用人工光源研 究进展[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8,25(6):798-802. ZHOU Guoquan,XU Yiqing,FU Shunhua,et a1.Artiifcial light sources for production of rgeenhouse plants[J].Joumal of Zhe— jiang Forestry College,2008,25(6):798-802. [3] 魏灵玲,杨其长,刘水丽.LED在植物工厂中的研究现状与 应用前景[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1):408-411. WEI Lingling,YANG Qichang,LIU Shuili.Review on re— search and developing trends of light-emitting diode in plant factoyr[J].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2007,23 (11):4O8_411. [4] 曲溪,叶方铭,宋杰琼,等.LED灯在植物补光领域的效用 探究[J].灯与照明,2008,32(2):42_45. QU Xi,YE Fangming,SONG Jieqiong,et a1.The research on the effects of LED in the realm of supplementary lighting on plants[J].Light&Lighting,2008,32(2):42-45. [5] JAO Rueychi,FANG Wei.An adjustable light source for photo— phyto related research and young plant production[J].Appl Eng 第3期 周益民等:基于单片机的温室植物LED补光系统设计 2l9 Agr,2003,19(5):601-608. [6] JAO Rueychi,LAI Chienehou,FANG Wei.Effects of red light on the growth of zantedesehia plantlets in vitro and tuber forma— tion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J].Hort Sci,2005,40(2): 436-438. [7] 胡永光,李萍萍,邓庆安,等.温室人工补光效果的研究及 补光光源配置设计[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22(3):37-40. HU Yongguang,LI Pingping,Deng qin’an,et a1.Study on the effect of aritiifcal lighting in greenhouse and disposition design of light source[J].Journal of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2001,22(3):37-40. [8] 胡瑾,田威,赵斌,等.基于LED的设施农业智能补光系统 [J].农机化研究,2012,32(2):99—103. HU Jin,TIAN Wei,ZHAO Bin,et a1.LED based intelligent light supplement system for facility a culture[J].Journal of Ag— ireuhural Mechanization Research,2012,32(2):99—103. [9] 陈雷,赵艳军,王艳玲.基于PT4115的大功率LED恒流驱 动的设计[J].灯与照明,2008,32(4):31-34. CHEN Lei,ZHAO Yanjun,WANG Yanling.The high-power LED constant current driven design based on PT4115[J]. Light&Lighting,2008,32(4):31-34. [10]顾雪松,陈章良,朱玉贤.光敏色素与光调控[J].植物学 报,1997,39(7):675-681. GU Xuesong,CHEN Zhangliang,ZHU Yuxian.Phytochrome and photoregulation[J].Acta Botanica Siniea,1997,39(7): 675-681. [11]潘瑞炽,董愚德.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1. PAN Ruichi,DONG Yude.Plant Physiology[M].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2001. [12] 刘再亮,马承伟,杨其长.设施环境中红光与远红光比值 调控的研究进展[J].农业工程学报,2004,20(1): 270-273. LIU Zailiang,MA Chengwei,YANG Qichang.Review on con— trolling the ratio of red light to far--red light in protected environ-- ment[J].Transactions of the CSAE,2004,20(1):270-273. [13] NHUT D T,TAKAMURA T,WATANABE H,et a1.Growth of banana plantlets cultured vitro under red and blue light—emit- ting diodes(LED)[J].Acta Hortic,2002,575:1 17—124. [14] 周国泉,郑军,周益民,等.温室植物生产用LED组合光 源的优化设计[J].光电子・激光,2008,19(10): 1319.1321. ZHOU Guoquan,ZHENG Jun,ZHOU Yimin,et a1.Optimal design of LED assembled light source used in the production of greenhouse plant[J].Journal of Optoelectronics・Laser,2008, 19(1O):l319-1321. [15] 陈辉煌,佘明辉.基于LED光源的温室光环境监测与控制 系统设计[J].电子技术,2012(8):24-27. CHEN Huihuang,SHE Minghui.Design of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m for greenhouse luminous environment based on LED light source[J].Electronic Technology,2012(8): 24_27. [16] 邹恩.基于模糊理论的电阻炉温度控制[J].仪表技术与传 感器,2000(10):41-42. ZOU En.Temperature control in resistor furnace based on fuzzy theory[J].Instrument Technique and Sensor,2000(10): 4142. [17] 刘晓英,徐志刚,焦学磊,等.可调LED光源系统设计及 其对菠菜生长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1): 208-212. LIU Xiaoying,XU Zhigang,JIAO Xuelei,et a1.Design on LED flexible light system and its effect on growth of spinach [J].Transactions of the CSAE,2012,28(1):208-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