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支持我省企业技术改造的政策建议

来源:知库网


内容摘要:技术改造具有投资省、技术新、消耗低、工期短、见效快、效益好的特点,不仅可以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而且可以有效减少资源消耗,降低污染排放,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省传统产业比重较高,企业技术改造的任务很重、余地很大。在对全省企业技术改造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报告提出了建立稳定的省级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完善技术改造的金融支撑体系、建立先进技术来源的新机制、健全技术改造的管理机制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技术改造 政策建议

关于支持我省企业技术改造的政策建议

技术改造是依托现有企业,依靠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产品质量,扩大市场份额的投资活动,是技术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的主要方式,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今年以来,国务院召开了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企业技术改造工作,并出台了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的指导意见,把技术改造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我省作为资源型省份,传统产业比重较大,转型升级的任务更加艰巨,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具有更为现实的意义。

一、我省技术改造的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1

“十一五”以来,全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导企业瞄准世界前沿技术,紧跟产业发展趋势,不断加大企业技术改造投入力度,有力地促进了企业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增强了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竞争力,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新的发展环境和发展阶段,我省技术改造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一)总体来看,技术改造投资规模稳步扩大,但与中部省份比较,差距仍然比较明显。2006年~2011年我省全社会技术改造投资(根据国家工信部的统计口径,是指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扩建和改建之和)累计完成1.02万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其中2011年全省技术改造投资达到2585亿元,比2010年增加了344亿元(见图1)。通过技术改造,全省主要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升,太钢、太重等一批大型企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众多中小型企业不断提档升级,形成了一批后劲足、带动强的新增长点,有力拉动了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如2009年全省技术改造项目新增销售收入达到800亿元以上,拉动全省工业增加值增长6个百分点左右。

2

30002500200015001000500020062007200820092010983.931493.571168.891776.242241.112585.07中部省份比较,差距仍然十分明显。以2011年我省技术改造投资的情况来看,中部六省中只有山西和江西技术改造投资总额低于3000亿元,我省略高于江西,排倒数第2位,与投资额最大的湖北省相差1159亿元(见图2)。从全国来看,我省技术改造投资规模居中游水平,排全国第15位,与投资额最高的山东省相差近5倍。

40003500300025002000150010005000占比逐步提高,但内部结构不尽合理。近年来,全省工业技术改造投资规模稳步扩大,从2006年的700亿元增长到了2011年的1860亿元,六年增长近1200亿元,年均增长

3

亿元2011图1:山西2006~2011年技术改造投资规模情况

纵向比,我省近年来技术改造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与

亿元374432122585245631783259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图2:山西与中部省份技术改造投资比较(2011年)

(二)分行业来看,工业技术改造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200亿元;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占全社会的比重虽然在2009年下降到不足60%,但是2010和2011年实现了恢复性增长,其中2011年达到70%以上。从工业技术改造投资的内部结构分析,采矿业无论从投资规模还是占比都呈现明显的上升态势,投资规模由“十一五”初的不足200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1000亿元以上,占全社会技改投资的比重则从20%提高到近40%,增长了一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30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规模2011年实现了大幅增长,比2010年增长了40%以上,占全社会技改投资的比重也有所上升,但比“十一五”初期仍然相差8个百分点,比全国更是低了26个百分点,这个情况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表1:2006~2011年山西主要行业技术改造投资规模及占比

单位:亿元、% 年份 全社会 规模 工业 占比 其中 采矿业 规模 占比 规模 制造业 占比 电气水 供应业 规模 占比 34.15 168.57 17.13 31.97 152.76 13.07 4

2006 983.93 701.35 71.28 196.80 20.00 335.98 2007 1168.89 807.77 69.11 281.26 24.06 373.75 2008 1493.57 969.41 64.91 365.86 24.50 399.46 26.75 204.09 13.66 2009 1776.24 1021.59 57.51 451.84 25.44 371.79 20.93 197.96 11.14 2010 2241.11 1390.59 62.05 731.09 32.62 473.48 21.13 186.02 8.30 2011 2585.07 1867.6 72.25 1012.24 39.16 668.99 25.88 186.37 7.21

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规模 占比 规模 占比 115.83 11.77 40.07 4.07 149.07 12.75 42.00 3.59 183.22 12.27 62.09 4.16 216.64 12.20 57.65 3.25 196.25 8.76 25.87 1.15 156.47 6.05 14.68 0.57 (三)政策支持来看,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技改扶持力度,但缺乏激励技改的长效机制。近年来,我省根据经济发展需要,部署了一大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技术改造的政策措施,有力促进了企业转型升级。但是,客观地看,我省技术改造政策支持力度还不够,尤其是激励技术改造的长效机制还不健全,如目前技术改造的支持政策比较单一,主要是贷款贴息,缺少税收、金融、贸易、标准等配套政策,且补助比例明显偏低;大部分技改依靠进口设备,企业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投入不足;政府资金投入引导作用发挥不充分,民间资本没有充分激活,银行贷款受到许多限制,项目融资渠道不多、不畅,严重制约了技术改造上规模、上水平。

二、技术改造过程中应注重四个结合

一是技术改造要与节能减排有机结合起来。技术节能是技术改造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我省节能减排压力巨大,在技术改造的过程中,应重点支持焦化、冶金、建材等领域的企业节能、节水、节材及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改造,鼓励企业采用高效、节能的新工艺、新技术、

5

新产品,推广焦炉煤调湿、烧结烟气脱硫和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尤其是着力抓好一批重点示范项目,加强用能监测和控制,促进传统产业节能技术和装备研发、生产、使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二是技术改造要与提升创新能力有机结合起来。目前,我省很多企业在技术改造的过程中,只注重先进工艺和装备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不强。今后,要引导企业把技术改造与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二次开发结合起来,在创新的推动下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在增加技术改造投入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自主创新。要切实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和区域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步伐,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合作,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为技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是技术改造要与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有机结合起来。我省传统产业比重较高,新兴产业发展不足,要充分发挥技术改造对抢占市场竞争制高点的重要作用,将技术改造和培育新兴产业结合起来,在装备制造、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布局一批重点技改项目,填补产业链关键、缺失环节,推进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力争形成全省新的竞争优势和经济增长点。

四是技术改造要与优化工业布局有机结合起来。目前,我省大部分市县主城区仍然存在一些化工、冶金等污染企

6

业,在技术改造过程中,要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以工业园区为载体,高起点、高质量进行技术改造,通过异地搬迁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扩大产业规模、提升发展水平,引导城区的焦化、冶金、化工等传统产业调整布局,“退城入园”集聚发展。对“退城入园”易地改造企业在土地盘活、资金补偿、工业用地以及基础设施配套等给予重点支持。

三、政策建议

“十二五”及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技术改造都将是推动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结构调整,进入内生增长轨道的重要手段,持续的技术改造必须贯穿于工业化的全过程。新的阶段,技术改造政策不能再局限于简单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政策,而是要探索建立有利于持续推进企业技术改造的配套政策体系和长效机制。

(一)加强对企业技术改造的统筹规划和引导。当前,为贯彻落实全国加强技术改造工作的精神,安徽、福建等多个省份编制或出台了全省性的技术改造“十二五”规划和企业技术改造的专项行动计划。我省也应尽快编制出台山西省加强技术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专项技术改造规划,以及重点行业技术改造指南和指导目录,强化省级层面对技术改造工作的引导。要突破计划经济体制下技术改造的概念和模式,不断转变技术改造方式,从以设备更新投资为主转向推

7

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从支持单个技术改造项目为主转向产业链的修补、完善和延伸,从资助个别企业技术改造为主转向重点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从投资政策为主转向体制机制的创新。

(二)建立稳定的省级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目前,广东、陕西、河北等省份都设立了省级层面的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对于推动技术改造的科学有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我省技术改造投入尚未形成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机制,且与技术改造有关的资金分散在各个部门管理,既有重复支持,也有空缺,难以形成合力。因此,建议整合现有煤炭可持续发展资金、省财政挖潜资金、新能源专项资金等省级技术改造资金,并适当增加财政资金投入,推动设立省级层面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并在资金安排上进一步向重点项目倾斜,加大对工业转型发展技术改造重点项目的扶持力度。同时,各市政府也要安排一定数量的煤炭可持续发展资金,配套国家、省贴息扶持项目支持企业技术改造。

(三)完善技术改造的金融支撑体系。加强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引导金融机构对企业技术改造提供信贷支持,拓宽技术改造项目融资渠道,逐步建立金融促进技术改造的投入机制。具体来说,一是搭建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合作平台。建立和完善政府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机制,相关部门要主动向金融机构推荐符合我省经济转型升级

8

要求的技术改造项目,引导鼓励银行与企业开展技改项目信贷合作,加大银行信贷资金对技改项目的支持力度。吸引产业投资基金、创投资金以资本入股等方式参与企业技术改造;二是推进企业扩大直接融资。支持项目业主通过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债券、中期票据、企业上市、增发配股、融资租赁等方式筹集技改资金;三是健全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设立多种形式的担保机构,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区域性再担保机构发展,为中小企业技术改造融资提供信用支持。

(四)建立先进技术来源的新机制。技术的来源是企业技术改造的重中之重。目前,我省企业技术改造绝大多数技术来源于省外,今后应积极探索拓宽技术改造技术来源的机制和途径,一方面,以重大技改项目换技术,在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前提下,加强合作开发和研发,提升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加强研发投入和创新平台建设,深化产学研合作,大力培植本省先进技术。具体来说,一是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加强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增强企业自身技术创新及新技术、新工艺研发推广能力;二是要加强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企业的战略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究,积极接受技术外溢,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自己的专利技术,迅速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三是大力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借鉴山西磁材

9

联盟、镁产业联盟的经验,在焦化、冶金、建材等其他领域支持新建一批产业联盟,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

(五)健全技术改造的管理机制。一是省政府应加强对各市技术改造的考核,每年开展一次全省技术改造工作绩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下一年度资金支持的重要依据;二是结合全省“扩权强县”工作,积极推进简化技术改造项目备案核准手续,除须由国家或省审批外,权限一律下放到市、县;三是利用转型综改试验区的机遇,积极开展先行先试,探索完善链式审批、打包审批模式,进一步开辟项目环评审批“绿色通道”,尤其要加大对“零增地”技改项目的扶持力度,营造项目落地、建设的良好环境;四是加快建立企业技术改造统计指标体系,完善省、市、县技术改造统计监测制度,强化投资动态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