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二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来源:知库网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方 案

第三单元 主备人: 投放日期 2019年3月20日 一次备课 《神州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 2、会写“州”“奔”“湾”等9个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9个生字的书写 2、感受汉字的鲜活生命,准确领悟字义。 教学准备: 课件(教师)、预习生字(学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音乐,你们想听听吗? 播放《三字经》 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齐读课题,交流以下问题: (1)从课题上看,你知道了什么? (2)你怎么理解课题中的“谣”字? (通过组词,理解“谣”的意思,歌谣) 3、齐读课题《神州谣》 二、随文识字,初读课文。 1、齐读课题,提问:课题中有一个我们本课的生字朋友,它是谁?(州) 2、有哪位同学有什么好主意能记住“州”字? 给“州”字组词 试着造句。 3、细讲“州”字(注意笔画顺序的讲解), 引导学生观察其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4、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5、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结识了课题中的生字朋友,我们再去课文中找一找还有哪些生字新朋友吧。 6、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课文, 读准字音,标画出生字。 二次备课 7、白板出示生字、词语, 加拼音读, 去拼音读,领读 开火车读, 指名同学领读,字词过关。 抽查个别同学 8、把生字朋友送回到课文中,谁能把课文读好?指名同学读。 三、细读课文,加深理解 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提问:从他的朗读中你知道了什么? (神州指的是什么) 2、学生自己读这句话,对照图片观察:中国地图像什么? (昂首挺胸的雄鸡) 教师板书“中华人民共和国” 3、祖国妈妈还有许多响亮的名字 (神州、九州、华夏、中华) 4、教师介绍这些名字的由来 神州、华夏 5、同桌之间相互读第一句,配合读,争取达到能够背诵的程度。 (注意朗读节奏指导,教师及时点评) 6、这句话有什么特点?哪位同学发现啦? (都是三个字) 7、指名同学读第一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一小节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8、引导学生以洪亮的声音、自豪的语气读一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检查生字和词语的认读。 2、指名同学朗读课文。 二、观察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课文中要求会写的生字:奔、湾、峡等需要会写的生字。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字形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指导按结构划分生字的类型。 3、教师范写。 4、组织学生自由练习书写,教师巡视。 5、组织全班展示。 三、总结提问,引出下文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节,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背诵一下第一节呢? 指名同学及时表扬 2、学习第二小节,同桌之间互读第二小节 3、现在我们一起去游览一下祖国几处著名的山川。 4、出示黄河、长江、长城、珠穆朗玛峰的图片,看图片,说说分别是哪儿。 5、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说每个地方的特点,相机出示第二句“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练习读一读,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 6、结合图片交流体会“奔、涌、长、耸”的特点。 7、结合中国地图,了解黄河、长江、长城、珠穆朗玛峰的位置,边读边体会祖国山川河流的壮美。 四、精读课文,尝试背诵 1、学习第三小节,指名同学读第三小节。 2、观察地图,指认台湾岛,引导认识台湾岛与大陆的地理关系,告诉学生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课件出示“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联系地图理解课文句意。 4、同桌相互读第三小节尝试背诵。 5、学习第四小节,同桌互读第四小节。 6、提问:我们属于哪个民族?我们祖国一共有多 少个民族? 7、观看各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图片,让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8、反复朗读、体会,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9、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语气。 10、小组同学多次朗读,争取达到背诵的程度,教师点评,及时奖励。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师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祖国大好的河流山川,体会中华民族团结向上的精神。 2、课后把《神州谣》背给伙伴听。 教学反思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方 案

第三单元 主备人: 投放日期 2019年3月20日 一次备课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等14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新字,会写“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中秋、圆月、转眼、全家、团圆、热闹”等词语。 2、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3、通过春节等节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4、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5、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听关键词,猜节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 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就请大家来猜猜是什么节日,在哪一天过节? 放鞭炮,拿红包(春节正月初一) 祭祖、扫墓(清明4月3日—5日) 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五月初五) 吃月饼,赏圆月(中秋节八月十五) 师:像这些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板书课题:传统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多数都是按农历来过的,只有清明是按公历来过的,它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早在唐朝就有诗人写下了《清明》这一首诗(引:清明时节……)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自读要求: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将生字读熟。 (2)圈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3)把课文读熟,不重读,不漏字。 二次备课 (4)用横线画出文中提到的节日。 2、学生自读课文。 3、汇报自学情况。 (1)同桌互读生字,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2)交流不认识的生字,重点指导。 (3)指导识字: 翘舌音:传、舟、赏 后鼻韵:统、巷、堂、郎、饼、赏 乞:它与哪个字相似,它可以组哪些词? 4、开火车读生字。 三、送生字进课文,初识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注意生字。 2、师生对读课文,看谁读得更流利。 3、分小组对读课文。 4、男女生对读课文。 5、找出文中所讲到的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生字,看看哪些生字在书写时存在问题,给大家提示一下。 2、重点指导:贴、街、转、闹 (1)街字是左中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把握结构。 (2)贴字的偏旁最后一笔是点。 (3)转字最后一点也是难点。 (4)闹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市”字。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畅谈春节,导入新课。 1、在众多传统节日中,最隆重最喜庆的是哪一个节日? 2、春节的浓浓年味至今还让我们回味无穷,你能说说春节有哪些主要活动吗? 3、文中介绍了春节的哪些活动呢?我们一起来读读。 二、研读课文,了解各种传统节日。 1、汇报文中讲到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2、勾出各种节日的主要活动。 三、品读课文,学习汇报。 1、了解春节。 (1)春节:贴窗花、放鞭炮。 (2)说说春节还有哪些活动? 吃年夜饭、贴倒福、给压岁钱、看春节联欢晚会、贴春联、走亲戚。 2、元宵节 (1)元宵节:看花灯 (2)说说花灯的热闹场面。 (3)体会“大街小巷人如潮”。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人流比作潮水,说明大街小巷里的人非常多。 (4)指导朗读。 3、清明节 (1)清明节:扫墓。 (2)介绍扫墓这个习俗,是为了祭奠死去的先人。 (3)同学们参加过扫墓吗?主要准备些什么?怎么做? 4、端午节 (1)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 (2)观看赛龙舟的场面。 (3)指导朗读,读出喜庆的语气。 5、乞巧节 (1)讲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 (2)指导朗读。 6、中秋节 (1)说说家里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 (2)吃月饼、赏月亮,欢度中秋。 7、重阳节 (1)讲解重阳节的习俗。 (2)教育学生学会尊敬长辈。 四、再读课文,感受传统文化。 五、拓展延伸。 说说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都有哪些主要的庆祝活动? 六、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认识了许多的传统节日,这是我们的历史财富,希望同学们能珍视我们的财富,热爱我们的传统节日。 七、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抄写你喜欢的句子。 教学反思: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方 案

第三单元 主备人 投放日期 2019年3月20日 一次备课 《“贝”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二次备课 【知识技能】 1.能够认读“甲骨文”“饰品”的词语,会写珍贵钱币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贝字的起源,贝的作用以及字形字义。 3.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与偏旁有关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认识形声字的规律,归纳一批学习过的形声字来学习本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受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贝字的起源和字形字义特点,掌握贝在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中书写不同的特点。 【教学难点】 有贝字推衍开去,总结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贝壳吗? 2.出示课件,学生欣赏感受。 贝壳不光外表漂亮,能做饰品,还有更大的用处呢!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好好学习一下关于“贝”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课件出示) (1)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请教老师同学。 (2)读顺句子,不唱读,不回读,注意语气和语调。 (3)把容易读错的字和句子多读几遍。 (4)看看这篇短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2个自然段) 2.检查自读情况,疏通字词障碍。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 自由练读;指名读,相机指导;再指名读;齐读。 开火车。按照小组快速念出老师出示的生字。让全体学生兴奋起来。 抢答。教师拿出哪个字,学生举手抢答。 教师随机纠正读音:“钱、关”前鼻音,“财”是平舌音,“甲、坏”是三拼音节。 (2)认读本课新词:(课件出示) 漂亮、贝类、珍贵、饰品、随身、损坏、容易、赚钱、赔本、购物、贫困 同桌互读。同桌读有困难的地方帮助他纠正,读得好的地方表扬他并向他学习。 注意“珍、饰、赚”是翘舌音,读音分别是;“随、损”是平舌音,“品、贫”是前鼻音。:“漂亮”的“亮”读轻声。 检查评价。谁能大胆、响亮地读给大家听?指生读。 3.(课件出示):与财钱甲骨贝壳坏币关 识记生字“与财钱甲骨贝壳坏币关”。 (1)认读生字,重点认读故事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2)开火车读、齐读。 (3)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们。如:“财”是“贝+才”,“坏”是“土+不”,“币”是“丿+巾”,“关”是“丷+天”,“甲”是“日+〡”。“壳”是“士+冖+几”。 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们:“线”把“纟”换成“钅”,就是“钱”。 可以用减一减的方法记住它们:“写”去掉“冖”,是“与”。 还有用猜谜语的方法记住它们:“城头月”就是“骨”,“回来团圆”是“贝”。 2.指导写字:重点指导“钱、骨、壳” (课件出示):钱、骨、壳的动画笔顺图 (1)教师讲解笔画名称和笔顺,扩词。 (2)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 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 (3)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 (4)展示学生作业,点评优缺点。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要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同桌互读互听。 3.分小节展示朗读。 4.评价。 5.课件出示练读。 (1)自由模仿练读。 (2)男女分小节接力读 (4)自由练读,说说读了短文,你知道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总结: 我国的汉字文化正是博大精深,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我们下节课接着学。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本课生字词。 (1)出示本课词语自由读一读。 (2)指名读词语师生纠正读错的字音。 (3)全班齐读词语三遍。 (4)单独出示文中12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指名学生朗读。 (5)一起朗读生字。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 2.指名说明每个自然段的大致意思。 3.精读理解,重点突破。 A.学习第一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贝壳是什么?出示贝壳图片。 (贝壳是保护动物身体的铠甲。) (2)在甲骨文中贝字的样子像什么? (甲骨文中的“贝”字,画的就是贝壳的两扇壳张开的样子。) 引导学生归纳,这一段讲的就是贝字的起源。 B.学习第二自然段 引导学生归纳:这一段讲的是贝壳在古代的作用作为饰品。 (1)除了珍贵、漂亮,贝壳还有什么特点? (贝壳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 (2)它在古代有什么用途? (古人还把贝壳当作钱币。) (3)根据这个特点,用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表示什么。 (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比如,“赚、赔、购、贫、货”。) (4)除了书上列举贝字旁的字,你还知道哪些其她贝字旁的字吗? (学生查字典回答) (三)课堂小结: 说一说,为什么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贝壳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古人还把贝壳当作钱币,所以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教学反思: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方 案

第三单元 主备人: 投放日期 2019年3月20日 一次备课 识字4 中国美食 [教学目标] 1. 会认“菠、煎”等16个生字,会写“烧、茄”等9个生字。 2. 读准文中美食,了解食物的制作方法。 3. 通过对美食文化的了解,养成爱惜粮食的情感和吃中的文明礼仪。 [教学重点] 1. 识记生字,读准词语。了解食物的制作方法,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 2. 继续了解生字中形旁表义的特点。 [教学课时] 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1.播放《舌尖上的中国》片段让学生欣赏。 同学们,看了刚才的短片,你有什么感受? 2.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中国美食的世界,领略中国饮食文化的魅力。 3.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看图说美食,学习生字词 1.出示美食图片。 2.指名学生看图说出美食的名称。 3.出示美食名称,看看和你们讲的是不是一样的? 4.出示词语,学生自学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 5.同桌出示字词卡片,互读检查。 6.教师检查:带拼音读词语,去拼音读词语。开火车读生字。看图说词语。 三、了解食物的制作方法 1.出示词语,请学生找出词语中表示食物制作方法的汉字。 拌 煎 烧 烤 煮 爆 炖 蒸 炸 炒 2.除了课本中说到的那些方法?你还知道哪些?(焖、熬、煲……) 3.从上面的这些字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没有? (煎、煮、蒸:都是四点底 烧、烤、爆、炖、炸、炒:都是火字旁 拌:提手旁)(教师讲解食物制作方法的区别) 4.同学们,制作哪些食物时会用到上面这些方法呢? 蒸:粉蒸肉 烧:红烧鱼 炒:农家小炒肉 …… 二次备课 2.在括号里填入食物的制作方法。 香()豆腐 红()茄子 葱()牛肉 番茄()鸡蛋 3.照样子,写出一个带有下列汉字的食物名称。 拌:凉拌菠菜 烤:烤鸭 煮:水煮鱼 四、了解一日三餐中食物的不同 1.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早上、中午和晚上各吃了什么。(学生自由讨论) 2.大家吃的东西真丰富,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我们的一日三餐。 3.出示课文中的词语,让同学们将他们进行归类。 中餐或晚餐:凉拌菠菜 香煎豆腐 红烧茄子 烤鸭 水煮鱼 葱爆羊肉 小鸡炖蘑菇 早餐:蒸饺 炸酱面 小米粥 蛋炒饭 4.将下列不是同类的食物找出来画上横线。 (1)炸酱面 热干面 兰州拉面 小米粥 (2)蛋炒饭 水煮鱼 回锅肉 葱爆牛肉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的一日三餐很重要,熟话说“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我们吃东西可不能挑食,要讲究营养均衡,同时更不能浪费,这些食物可是经过许多人的劳动才做成的,就像《千人糕》一文中所讲的那样。 六、拓展延伸 1.请同学课后做一个家乡美食的作品展,可以是图片,也可以美文,还可以是小视频。 2.请同学们回家自己学着做一做简单的菜肴。 5.你的家乡有哪些美食?选一种和大家讲一讲这种美食的制作方法或味道、特点等。 七、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出示生字和词语,指名读。 2.齐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呢? 二、课文学习 1、你还了解哪些中国美食?你知道它的制作过程吗? (1)分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 (3)师小结。 2、读一读,说说制作哪些食物时需要用到这些方法。 炒、烤、烧、爆、炖、炸、煎、蒸、煮 (1)学生说一说。 (2)多媒体展示。 (3)师小结。 三、书写指导。 1、学生观察书写时应该注意的生字。 2、学生交流汇报。 3、指导“火”字旁的字“烧、烤、炒”的书写,特别是“火”字旁的几个点。 4、“鸭、鸡”同时指导。 5、学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6、书写生字。 四、作业。 1、书写生字。 2、了解中国的其他美食。 教学反思: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方 案

第三单元 主备人: 投放日期 2019年3月20日 一次备课 口语交际 长大以后做什么 教学目标: 1、鼓励孩子用完整的语句讲述自己长大后的梦想。 2、让孩子自由发挥想象力,能大声说出自己不平凡的心愿。 3、教育孩子要坚持自己的梦想,不要怕困难而半途而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自信表达自己的梦想。 难点:用上句式来练习说话,让孩子学会坚持自己的梦想。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介绍一种职业,例如医生。医生是给病人看病的一种职业,救死扶伤。 2、有谁想来介绍自己爸爸妈妈,他们是做什么的。在小组内说说,说完推选出小组里说得最好的同学说给大家听。 3、指名学生上台发言。 4、教师:有的同学爸爸妈妈是做医生的,有的是做老师的,还有的是工人,他们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的建设作出贡献。 5、教师:在这个社会上,还有许多的叔叔阿姨和我们的爸爸妈妈一样在为祖国的建设而努力着,他们是谁?出示搜集的各种职业的图片(7-9张),仔细观察图片,看看图上的叔叔阿姨分别是做什么工作的?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可以用上句式:我猜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教师:同学们真会观察,那么你长大以后要做什么呢?让我们今天一起来说说。(板书课题:长大以后做什么) 二、感受话题 1、指名说说自己长大想做什么。 2、教师朗读例句,听完以后请同学模仿着讲一讲。 3、教师点拨:他们都是先说自己长大后想做什么,再说理由,用上句式:我长大以后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教师引导学生在座位上练习这个句式说话,联系完之后指名同学来说,老师个别指导。 三、我是小记者 1、情景演出。安排两名同学扮演采访记者,其他同学为被采访二次备课 者。采访的问题设置:你长大以后想做什么?为什么? 2、同学点评。他们点评记者和被采访者的表现,老师点评总结。 四、升华主旨 1、教师:有了我们自己的目标,那么我们怎么样去实现它呢?小组讨论,你怎么实习自己的目标。 2、请小组代表发言,说说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 3、教师总结:有了目标,还要有行动,不能半途而废,要努力的一步一步的靠着自己的目标更进一步,不要遇到困难就放弃,坚持最可贵。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努力学习知识,这样我们才能一点点的实现自己的目标。 五、课堂小结 这节口语交际,我们谈论了一下长大后做什么,那么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目标,其实啊,光有目标是不行的,还要有实际行动,要努力去实现它,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老师希望你们每个人的目标都能够实现。 板书设计: 长大后做什么 目标 行动 努力 贡献 教学反思: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方 案

第三单元 主备人: 投放日期 2019年3月20日 一次备课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熟读识字中的词语。 2.会区分形近字,根据偏旁,猜测字义。 3.学会部首查字法,看到汉字会分析汉字的部首。 4.了解中国的十二生肖传统文化。 5.培养爱阅读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根据汉字偏旁分析字义,掌握部首查字法。 2.初步了解中国的十二生肖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会读 1.出示生字,学生自由认读生字,教师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出示图片(各种食物图片),观察图片,说说你看到了哪些食物。 3.(示例:葡萄)说说看,你吃到葡萄之后是什么感受?是酸的还是甜的? (出示词语:甜津津、酸溜溜)教师引导说句子:我吃到的葡萄是的,我吃过的葡萄。 4.(出示其他图片)请仿照老师刚刚说话的句式来说一说你吃过哪些食物。 5.(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认读词语,开火车读词语。 6.你还能想出其他的与食物有关的词语吗?(示例:热腾腾、凉丝丝、黏糊糊) 二、我会认偏旁 1.出示两组字:“霄、宵、削”“赔、陪、培”。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组字,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都有相同的偏旁,分别是“肖”和“咅”) 2.出示“我的发现”中的三组字,小组讨论这些字又有什么特点。 3.猜一猜,这些汉字都与什么有关?是什么意思?(与偏旁有关,偏旁表意) 火字旁、四点底:与火和水有关。 心字底、竖心旁:与人的心情、感觉有关。 利刀边、刀字旁:与武器有关;表示切割、分离。 二次备课 4.出示课本中的题目,完成课堂练习。(对于错得集中的题目做重点讲解) 5.出示“字词句运用”中的8组汉字,说说这些汉字的偏旁部首。 6.复习部首查字法。 三、我爱传统文化 1.观察与认读。 (1)学生观察图片:这是什么?(邮票)上面画的又是什么? (2)学生认读图片下面的词语,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 2.了解十二生肖。 (1)让学生知道邮票上画的是十二生肖,这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 (2)交流一些有关十二生肖的传说。 (3)交流生活中与十二生肖有联系的地方,如人的属相、年份。 (4)学生说说自己的属相是什么。 3.读读与背背。 (1)学生读词语,注意按十二生肖的顺序朗读。 (2)学生试背十二生肖。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好,今天咱们班来了两位朋友,它们分别是——小枣树和小柳树(生看图片回答),我们跟它们打声招呼好吗?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展示读课文,请8名同学一人读一段。 三、品读1~4自然段 1.教师引读课文题目和第1自然段,学生分小组读2~4自然段。 2.用“——”画出写小柳树外形的句子,用“”画出写小枣树外形的句子。 3.逐段交流反馈,并进行朗读指导。 4.读第2自然段,在文中画出描写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句子。 四、学习5~8自然段 1.出示课文的第二幅插图,引导学生看图,猜一猜这是什么季节。(秋季)提问:秋天的小枣树发生了哪些变化? 2.默读5~7自然段,回答问题。 小枣树结出了又大又红的枣子,小柳树没有结果子。小枣树嘲笑小柳树了吗?(生:没有)小枣树不仅没有嘲笑小柳树,还怎样跟她说话?(生:温和地说话) 3.反复读第7自然段。 4.体会小柳树和小枣树各自的优点。 小柳树:好看、能乘凉;小枣树:宽宏大量,能看到别人的长处。 5.读第5自然段填空:秋天的时候,小枣树结了。 6.读一读第7自然段中小枣树说的话,从中可以看出小枣树的品质。 五、总结升华 说说你从文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教学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