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梳理了城市建筑景观照明发展的历程,分析城市中建筑景观照明中一些常见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建筑景观照明从色彩关系、图示语言和材料表现三个方面着手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建筑;景观;照明
建筑景观照明就是利用灯光的表现力重塑建筑物夜间景观形象,并揭示其建筑风格和文化艺术内涵。现代城市中,夜景观照明在环境与城市建设中的美化作用和经济效益日益明显。建筑作为城市中最能凸显地域文化的载体,受到不同地域文化影响的同时,其呈现出的风格也大不相同。如何借助夜景照明的手段,利用光的表现力、灯具造型、光色的协调,将照明技术和文化艺术有机结合,来对建筑空间进行艺术加工,营造恰当的气氛和意境,体现一定的风格,需要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一、建筑照明发展历程
我国建筑照明专项设计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19年上海外滩建筑群立面照明为起点,中国的城市夜景观照明和建筑照明逐渐受到关注。随着城市建设的蓬勃发展,一些地区或境外的照明顾问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并渐渐出现细分的照明设计行业,但很少有专门的夜景观照明设计师,多数以电气工程师或其他专业来完成,夜景照明以解决功能照明为主,评价标准也基本以“亮起来”为需求导向。第二阶段为2007年至2014年,这八年是景观照明高速发展的时期,期间的标志性事件是轻工部于2007年通过并设立了照明设计师这个职业工种,随后,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城市盛会陆续举办,极大的带动了建筑行业景观照明发展,尤其是城市夜景观照明建设得到了空前发展。同时,LED等高新照明技术应用也得到了的大力扶持,成就了照明行业的繁荣。第三阶段为2014年至今,以杭州G20峰会、厦门金砖五国会议、青岛上合组织峰会、深圳改革开放40周年等重大活动为契机,城市美化照明已经普及全国,建筑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使得照明设计逐渐专业化,建筑景观照明需求逐步提高,并作为建筑的一个专项设计逐渐走向成熟与规范。 二、建筑照明现存问题
良好的建筑景观照明应当与周围的环境和谐整体,而在实际的项目中,业主要求照明的亮度越来越高,相邻建筑间盲目攀比趋势明显,导致光污染严重、建筑整体通亮,远望只见一片光亮,照明缺乏层次,立体感差,建筑的表面质感、色彩、材料难以辨认,不同材料对光的反射失去特点,照明效果也无从谈起。
此外,很多建筑物都有玻璃幕墙,在设计景观照明时采用大功率的投光照明,不仅电能资源浪费严重,而且由于玻璃这种透光材料的低反光率使得投射到表面的光线无法反射,达不到应有的照明效果,反而对室内工作人员产生严重的光干扰,引起不适。
三、建筑照明的方法
建筑的照明受建筑的自身功能、风格形态、所处环境、表面装饰、材料新旧程度、文化内涵等多方面的影响而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外观形象,照明的方式、光色、器材、投光方向等差别巨大,建筑的夜间形象也是多种多样,对建筑的夜景照明不仅要求在技术上合理,在艺术上的要求也很高。艺术表现形式是多样的,是对美的具体表现方法,对建筑景观照明的空间、时间、载体、色彩等形式的运用,同样也要遵循美学原则,这些原则与方法有如下要点。
(1)色彩关系
色彩是把握人视觉的关键所在,在建筑夜景观照明中运用适当的色彩吸引人们注意,渲染建筑个性,将更易于捕捉人们的情感要素,给人们留下良好印象。随着技术的发展,夜晚灯光的颜色从单一的白炽或暖黄色发展为多种多样的色光。建筑景观照明具有很大的很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如高大的建筑夜景观表现要求其气势恢弘而又轻巧的夜间形象;商业建筑要求突出其繁华热闹、流光溢彩的气质而在颜色的选择上更丰富;休闲场所如公园的亭台楼阁等园林建筑照明则以颜色纯粹低调的色彩为主,营造轻松舒适的氛围。但无论哪种建筑,各种色彩都要做到和谐统一,需要注意设置色彩基调,各种色彩都要服从这一基调,控制整个画面的情感走向,即以某一色相为主要倾向进行色彩组合,这可大大加强画面强有力的印象,便于识别和记忆。此外,要正确处理相似色和互补色的调配,相似色有秩序地排列,可以起到和谐的效果,如红、黄等以及明度和对比度较高的色彩能让人感到愉悦与兴奋,而蓝、绿等以及明度和对比度低的色彩能激发忧郁和沉静之感,通过这些不同色彩的调配在照明设计中引发不同的心理感受。 (2)图式语言
图式语言是指借助线条等图形对建筑形体进行表现,不同的线条排列、组合设计在一起,都会呈现出不一样的视觉效果,直线给人以理性、整齐、简洁、安全等感受,而曲线的特点则是动感、婉转、自由,给人以活泼灵动之感。通过不同类型的光线组合,可很好地表达建筑的层次感。所谓的图式语言,并不是单纯的点、线、面组合,若想削弱建筑体量感,可通过水平的灯光线条,在建筑物顶部进行照亮,进而建立相反的失重视觉效果;若想尽可能清晰地展示建筑物关键部位结构和装饰细部特征,可在建筑的一、二层,即人视觉范围地面10m左右,重点表现这段建筑的夜景。 (3)材料表现
建筑立面通过材料、纹理、色彩及构成形式来赋予建筑物独特的个性,立面反映出的是文化和美学的变化以及建筑物使用者习俗的演变。建筑表面墙体是直接接触到光的空间界面,不同的材料肌理,对光的影响不同,所表现出的光影效果也不同,建筑外立面的材料和构造形式的不断发展也对建筑外立面夜景观照明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根据建筑外立面材料和结构的不同,建筑照明的方式也会随之改变,建筑外立面材料主要有钢材、玻璃、金属、砖石混凝土木材等混合而成的。从审美的角度,钢材立面可从钢结构和细部构件着手,凸显钢结构的美感,特别体现在高层办公楼和现代公寓的设计中,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玻璃立面由于反射率较低,可采取内透光的方式表现建筑的氛围;木质材料具有生命的沧桑感和木材的纹理,可塑性强,在木质材料建筑上可着重设计阴影效果和光斑的找寻,使其富有光影效果。 结语
现代建筑的照明设计先驱理查德• 凯利(Richard Kelly,1910-1977)认为光的设计应该是建筑设计的精华,照明设计应该贯穿建筑设计过程的始终。随着电脑技术、激光、光纤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必将对建筑景观照明设计带来新影响,实现建筑景观照明效果品质的有效提升,同时建筑照明的不断发展、革新、与其他专业的互动,也将对建筑立面设计的内容和手法起到充实和推动作用,最终实现双赢的美好局面。 参考文献:
[1]肖辉乾,张绍纲. 夜景照明的术语和定义[J]. 照明工程学报,2004,04:55-59
[2]杨慧,建筑与光浅析.深圳土木与建筑,2007(3):9-12
[3]面出熏,都市与建筑的照明[M].韩然松译.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4]李文华,建筑与景观照明设计[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4 [5]詹庆旋,光•建筑•城市——呼唤建筑师关注光环境设计[J].世界建筑,2000(06):18-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zicool.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