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4年30卷第ll期 肉鸡鼠伤寒 沙门 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蒋勇军 (扬州市广陵区沙头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站,江苏扬州沙门氏菌病是家禽的一种常见病与高发病,给家禽养殖业 化特征。 225105) 造成了较大的危害。沙门氏菌感染不仅引起家禽发病死亡造成严 2.4 PCR鉴定 参考相关文献【3 针对沙门菌肠毒素st n基因设计如 重的经济损失,且易污染家禽产品,成为沙门氏菌的携带者。 目前,从家禽和禽产品中分离出沙门氏菌的报道明显多于其它动 下引物,目的片段大小为2 60bP。上游引物P 1:5 一 ,下游引物P2:5 一 物,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沙门氏菌在被感染的家禽中 CTTTGGTCGTAAAATAAGGCG一3能通过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造成广泛流行,同时,也反映出家禽 ,IGcC℃AAAGcAGAGAGATI℃_3 ;无菌 臼 (l_墓 柞 模板,PCR体系为 的饲养数量十分庞大川。目前,全球已知的沙门氏菌血清型超过 25 l,扩增程序:94℃5 min;94℃1 min、55 oC 1 min、 了2 500种,分属不同的血清群,不同血清型沙门氏菌的鉴定具有 72 cc l min,25个循环;72℃10 min。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 流行病学意义。而与禽类感染密切相关沙门氏菌主要包括引起鸡 电泳检测。结果见图1,所扩增的DNA片段大小约为260 bp,和预 白痢或禽伤寒的鸡白痢沙门菌与鸡伤寒沙门菌,引起禽副伤寒多 期片段大小一致。表明分离菌为沙门菌。 种血清型(以肠炎沙门氏菌与鼠伤寒沙门氏菌为代表),以及引 M 1 2 起火鸡亚利桑那病的部分血清型0】。雏禽对沙门菌较为易感,感 染后通常具有较高的死亡率。 多年生产实践表明,由于缺乏效果确实的疫苗,因而该病的 预防和治疗主要依赖于敏感抗生素,但由于抗生素在临床的长期 不合理使用导致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多,使得此病防治变得较为困 难。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对沙门氏菌分离菌株的耐药情况进行监 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试验背景 2014年1月,在江苏省扬州市沙头镇某肉鸡养殖场饲养的雏鸡 在15日龄开始陆续出现发病和死亡情况,使用恩诺沙星等药物给 予治疗,疫情有所好转,但未能根治,平均死亡率超过20%。发病 雏鸡主要表现为体形瘦小、精神萎顿、羽毛松乱、吃料减少或食 欲废绝、排淡黄绿色至绿色稀粪、并粘污肛门周围的羽毛。剖检 图1分离菌株的Stn基因扩增结果 i.DNA Marker DL2000;1.阴性对照2.分离茵stn基因扩增条带 病变主要表现为心包炎、肝脾肿大、胆囊充盈,部分鸡只肝脏有 白色结节等。为确诊,找出治疗该次疫情的药物,特进行了本试 2.5血清学分型 ’ 验。 在洁净的玻片上滴加l滴沙门氏菌属诊断血清(购自宁波天润 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将分离菌加入少量灭菌生理盐水中制成浓 2细菌分离与鉴定 2.1病料采集与培养 菌液,然后取少量菌液滴到血清中,混合均匀2min内判定结果。 现场无菌采集发病鸡的心血、肝脏、脾脏、胆囊、胰腺、脑 同时设生理盐水的对照。O抗原鉴定:用A—F多价O血清进行玻 组织、盲肠内容物等病料,无菌操作取待检病料接种分别接种麦 板凝集试验,同时,设生理盐水作为对照,阳性凝集者依次用 康凯琼脂平板、ss琼脂平板和营养琼脂平板,37℃培养24~48 O 、O 9、O 、O 8、0 。、O 和0 因子血清进行凝集试验。根 h,结果,从死亡鸡的组织脏器中分离到1株疑似细菌。该分离菌 据试验结果,判定分离菌O抗原型。H抗原鉴定:取疑似菌依次用 在麦康凯平板上生长出无色、透明菌落,在ss平板上生长出无色 H多价血清进行鉴定,对于阳性者,再用对应的H复合血清及H单 透明菌落,部分菌落中心有黑点,在营养琼脂上生长出无色透明 因子血清逐一检查,以确定H第一相及第二相H抗原。H抗原成分 菌落,初步判断为沙门氏菌。 的最后确定均应根据H单因子血清的检查结果 。 2.2显微镜观察 结果表明,分离菌与沙门氏菌0 因子血清发生凝集反应,与 将可疑沙门氏菌单菌落经涂片固定后,置高倍显微镜下观 其他0因子血清不凝集,可以判定该分离菌株属于沙门氏菌B群。 察,显示分离菌为长短不一、两端钝圆、两极着色、呈直线形的 进一步对H抗原的检测结果表明,分离菌分别与}n和H 1、2发生凝 革兰氏阴性细小杆菌,取单菌落接种到LB液体培养基中,37。c培 集反应。查阅卡夫曼一怀特沙门菌抗原表,判定该分离菌为鼠伤寒 养12—2O h培养后保存备用。 沙门菌。 2.3生化试验 2.6药敏试验 挑取纯化好的菌落加入少量灭菌生理盐水中制成浓菌液,以 取分离菌的24 h纯培养物分别进行糖发酵试验(葡萄糖、乳 糖、麦芽糖、甘露醇、蔗糖)、甲基红试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麦氏比浊管为对照调整菌液浓度为0.5个单位,将上述菌液均匀涂 与硫化氢试验等,结果表明分离菌株能分解葡萄糖、甘露醇、麦 布在MH琼脂平板上,分别贴上各种药敏纸片,37 ̄E培养22~24 h 芽糖,产酸产气,不利用乳糖和蔗糖,能利用枸橼酸盐,不分解 后观察,用游标卡尺测量抑茵环的直径。参照药敏纸片附带的抑 尿素,甲基红试验阳性,硫化氢试验产生H s,符合沙门氏菌的生 菌圈直径判断标准,分别记作s(敏感)、I(中度敏感)、和R 作者简介:蒋勇军(1970-),兽医师,中国农业大学网络学院动物医学本科,扬州市广陵区沙头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站长。 ・46・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4年30卷第11期 基础研究 (耐药)。结果该分离菌株均对头孢噻肟和环丙沙星较为敏感, 沙门菌通过禽产品传播。 目前,抗生素是预防和治疗家禽沙门氏菌感染的主要方法, 对氟苯尼考、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中度敏感,对氨苄西林、头孢 孟多、氯霉素、链霉素、复方新诺明、甲氧苄啶、四环素、氟哌 但其效果受流行菌株耐药性的影响明显。对某一地区流行菌株进 酸具有耐药性。根据上述结果表明,该分离菌属于多重耐药菌 行分离及体外药物敏感性测定是确保药物防治有效性的基础。本 研究发现,分离菌除对头孢噻肟和环丙沙星等少数几种抗生素较 株。 为敏感外,对其它抗生素均存在一定的抗性。由于临床耐药菌株 取分离菌的24 h纯培养物,经1:10稀释后肌肉接种7日龄健 的不断增多,给正确选择用药带来了很大难度,往往不能结合药 康雏鸡5只,剂量为0.3 ml/只,对照组以同样方式注射等量生理盐 敏试验结果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从而带来很多不必要的经济损 水,与试验组分开饲养。接种后,记录试验鸡临床表现,对病死 失。因此,开展对沙门氏菌分离菌株药物敏感性调查,检测其耐 2.7动物回归试验 鸡进行病理剖检观察。结果,分离菌株对健康雏鸡具有较强的致 药性的情况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病力,攻毒后96 h内,所有试验鸡全部发病死亡,症状主要表现 参考文献 为全身脱毛、呼吸困难、身体消瘦、水样拉稀等症状。剖检可见 心,肝有明显白色纤维素膜覆盖,气囊混浊;细菌分离,证实为 鼠伤寒沙门菌感染。而对照试验组则全部存活,无异常现象。 [1]张伟.鸡蛋沙门菌沙门菌控制及其公共卫生意义【J].中国家禽, 2010,(22):1—3. 【2 张则斌,王芳.2]鸭沙门氏菌的分离与鉴定[J]_中国家禽,2007,29 (23):45—46. 3讨论与分析 本研究对肉雏鸡感染鼠伤寒沙门氏菌的病例进行了诊断,根 据细菌形态、生化试验、PCR鉴定、血清学分型、动物回归试验 等,鉴定得到1株鸡源鼠伤寒沙门氏菌。由于鼠伤寒沙门氏菌具有 较强的传播能力,因而需要加强对鸡肉产品的检疫,防止鼠伤寒 [3]刘蓓蓓.沙门菌沙门菌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初步应用【D].扬州 大学,2009. f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沙门氏菌检验[s].北 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上接第9页) 2.3.3加速市场开拓 2.3.5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 鼓励农民和其他经营者以资本和劳动自愿联合组成畜牧合作 畜产品深加工滞后及流通不畅是巧家县畜牧业发展中的突出 问题。培育和开拓、完善畜产品市场体系,进一步搞活畜产品流 社,鼓励、帮助组建养殖协会,发展中介组织。鼓励专业合作社、通,成为产业化进程的关键环节。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运 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等发展多种形式的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 营畅通、符合畜产品交易特点的市场体系,是破解农民养殖增 服务事业。在政策、资金上扶持各种类型的中介组织和个体,探索 收增效的重要环节。一是组织力量制定市场开发策略与实施方 定单牧业模式,降低流通成本,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案。二是在乡镇集市建畜牧产地交易市场,在县城建设畜产品 2.4实施科技兴牧 交易市场。三是积极引导、鼓励各种经济成份的经济组织参与 2.4.1加强队伍建设 (1)建立健全和完善由县、乡、村组成的畜牧科技推广服务 畜产品流通,尤其要培养、发展农民营销队伍,让他们共同形 成开发市场的主力军。四是加强农贸结合,引导、帮助农民开 体系,稳定队伍,提高素质,充分调动和发挥现有畜牧科技人员 积极性,为科技兴牧创造良好的环境。(2)对现有专业人员有针 拓市场。 对性地进行继续教育,主要是进行产品加工、市场营销、中介服 2.3.4建立完善“公司+基地+衣户”的运作模式 大力引进、培植科技含量高的养殖龙头加工企业,通过规 务、信息服务等知识的培训,适时引进畜产品加工和营销的专业 模扩张和产业升级,进一步壮大经济实力,增强对养殖生产基地 人才。(3)通过机制创新,增强服务意识,充分调动畜牧科技人 的辐射带动能力。实施品牌战略,走联合开发的路子,努力提高 员的积极性。使其在生产、经营、管理不同环节,在价格信息、 产品的附加值。重点抓好以下措施:一是抓好公司与养殖大户的 防治手段,新技术不同方面全程服务。产、销衔接;二是在每乡镇扶持建设1个畜禽集转场,由公司与畜 2.4.2加速良种普及 加大良种引进和品种改良,完善县、乡、村三级良种繁育改 禽集转场经纪人通过合同形式加强衔接,做好散养农户畜产品收 购服务;三是加强营销环节贴息资金扶持力度;四是建立健全畜 良体系,形成以黄牛冻改和猪人工授精为重点的良种改良网络。产品市场体系和畜产品流通促销激励机制,县政府每年预算一定 2.4.3加强疫病防治 坚持“防治并举、防重于治”的方针,强化疫病综合防治、 奖励资金,对促进外销做出突出贡献的给予奖励。五是引导公司 与养殖协会、营销大户及畜禽交易市场等的衔接,相互结成利益 疫情监测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疫体系建设,提 共同体,密切产销关系,建立一种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相互依 高服务功能,确保畜牧业生产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存的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机制,把生产、加工、销售和服务等环节 2.4.4加强技术培训 用经济形式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订单牧业”、 “公司+农户” 注意农村劳力的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通过举办培训、电视 等形式,实现贸工牧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讲座、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搞好畜牧饲养技术的培训。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