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时代文艺评论的特征及发展方向
作者:谭笑
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6年第04期
摘 要:多媒体时代,传统意义上的文艺批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艺批评更倾向于互动性,批评的主题也不再是固定对象,多元化的批评模式使这一行为变得更为复杂。本文将针对多媒体时代的文艺批评特征展开论述,探寻多元化媒介时期文艺批评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多媒体;文艺批评;互动性;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2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2-00246-01 一、多媒体时代文艺活动与文艺评论概况
媒介种类的增加、媒介技术的发达以及媒介传播能力的增强是多媒体时代媒介领域所呈现的重要特质。而当代文艺活动的普及与传播则离不开媒介技术的发展,与此同时,多元化、复杂化的文艺思潮及观念也使得文艺活动面临着多种多样的观念冲击与思想挑战。
在多媒体时代,文艺活动与媒介之间的关系联系得更为紧密,包括现场演出等脱离媒介的文艺活动呈现形式不再是文艺活动和受众之间进行交流的主要渠道,因为多种多样的媒介为受众提供了更多的感知艺术作品、参与艺术活动的空间。经由媒介进行传播的文艺活动与文艺现象,使文艺的样式、种类以及内容不断增多,目的在于满足更广泛的大众需求。而对于文艺评论来说,传统观念上理论化、严肃化、专业化的评论风格为大众化、通俗化与娱乐化所代替。在多媒体时代,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人人皆可以通过开放的媒介空间成为文艺评论家,任意一种文艺类型、文艺呈现模式,均可以为任意人所评价,评价的目的也不再单纯地体现为指导文艺创作、提出文艺观点,或许在某种意义上,文艺评论仅仅是大众在感知文艺作品后常见的一种参与方式,评论文艺与参与文艺并存。可以说,一方面,文艺评论走向大众,丰富了大众的文艺生活,同时也为大众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文艺活动的机会,但另一方面,与大众传播媒介密不可分的文艺评论行为,则使文艺评论的专业化程度下降,从而影响到文艺创作与文艺思潮的健康导向。
二、多媒体时代文艺评论的特征
在多媒体时代,文艺评论的特征主要同媒介自身的特征密切相关。由此带来的文艺评论的目的、意义以及结果,同传统意义上的文艺评论相比,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1.形式多样化的文艺评论。传统时期的文艺评论,其传播的媒介载体通常为平面媒体,不论是书籍、报纸还是杂志,都是文艺评论的常见阵地。多媒体时期,媒介的种类呈现出了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除平面媒体外,广播、电视、互联网均是传播文艺信息的媒介载体,同时也突破了平面媒介载体只能传播抽象文字及图片的局限性。因此,多媒体时代的文艺评论最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观的特征主要体现为形式的多样化。包括传统的文字形态在内,声音、图片、视频等视听综合样式的评论形式成为这一时期文艺评论的主要风貌。
例如电视媒介上的针对某一文艺作品而拍摄的文艺访谈类节目,评论嘉宾和现场观众、主持人通过交流互动,表达观点,形成文艺评论的电视化模式。在网络媒介上,不论是图片、文字还是视频、音频,均可以在同一页面上针对同一文艺作品同时出现,突破了单纯用文字表达评论观点的限制。
2.主体多元化的文艺评论。同传统文艺评论相比,多媒体时代的文艺评论主体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专业评论家、文艺理论家,普通的文艺受众也能够通过较为开放的媒介平台参与到对某一文艺作品的评论阵营之中。这一现象的出现,首先归结于互联网媒介平台的开放性,其次则归结于电视媒体的大众化。
对于互联网媒介来说,任意个体既是呈现于网络平台上的文艺评论接收者,同时也可以针对某一文艺作品、文艺现象甚至文艺评论本身进行二度评论,论坛、博客、空间的设置使这种形式的大众化评论成为可能。这是互联网媒介互动性为文艺评论多元化主体带来的福利,同时也使得文艺评论这一行为本身变得更贴近普通受众。对于电视媒介来说,作为传播大众文化的主流媒介,其仍然具有最广泛的受众群体以及最权威的视听话语内容,一旦文艺评论这一行为需要通过电视这一大众媒介来呈现,电视媒介为了获取最广泛的大众收视率,会将文艺评论的参与者范围扩大,建构成由文艺评论专家、普通受众、一线知名人士等共同组成的文艺评论阵营,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一定收视率的文艺节目。评论的形式为了迎合视听化电视语言的特征,更重要的在于交流与讨论,由此,文艺评论行为完成了由专业人士用专业文论的表达方式到大众广泛参与的讨论方式的转变。
3.大众而通俗化的文艺评论。多媒体时代的文艺评论首先应该是面临最广泛受众群体的大众化文艺评论,正因为多媒体时代的媒介受众变得更为广泛,因此,要使得最广泛的受众群体能够参与到文艺评论过程中,且较为顺利、清晰地了解文艺评论所涉及的内容,就不得不使文艺评论的内容通俗化起来。网络语言、口语的大量使用,直观剖析文艺作品、文艺思潮等文艺评论内容的表层现象,去理论化、去文献化的评论方式使大众越来越能够直接了解文艺评论的内容本身。而图片、视频等直观的评论形式则更有助于文艺评论的大众化呈现,受众接收文艺评论的门槛被大幅度降低了,同时还能够针对大众的、通俗化的文艺评论,通过互联网媒介进行二度评论,真正意义上实现文艺评论者与文艺评论受众之间的角色和身份转变。 三、结语
如何在多媒体时期充分利用各大媒介平台资源,在扩大文艺评论参与者队伍、充分展开文艺评论空间的同时,规范文艺评论行为、提高文艺评论专业水平,是提高文艺创作水平、提升文艺工作者能力的关键所在,也是多媒体时代文艺评论未来发展的方向及趋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