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工资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1引言 1.1编写目的
随着科学的进步,一些公司不断发展壮大急需一套完整的工资信息管理系统帮助企
业的财务主管部门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企业工资信息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然而本系统包括修改员工信息、员工基本工资金额、设置其他项目的金额(奖金、福利、津贴、扣发等),设置工资计算等,能够和管理系统、考勤管理系统相结合,使单位实现工资信息管理的自动化,无疑将给企业管理部门带来很大的方便。真正实现企业高效、科学、现代化的员工管理。有利于财务部门对员工工资的管理,减轻人事部们的任务,提高公司效率,节约人力资源从而降低了企业成本。
1.2定义
数据字典:是有表和视图组成的,存储有关数据库结构信息的一些数据库对象。数据库字典描述了实际数据是如何组织的。对它们可以像处理其他数据库表或视图一样进行查询,但不能进行任何修改。
数据流图:是一种能全面地描述系统逻辑结构模型的主要工具,它可以用少数几种符号综合地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处理和储存情况。数据流的绘制是下一阶段设计的基础。
1.3参考资料
a. 老师发放的软件工程文档模板。
b. 网络下载有关的资料说明和一些部门的工资信息管理系统范例。
2.概述
数据流图
系统E-R图
部门编号 部门名称 职工编号 部门 性别 所属 职工 婚否 电话 姓名 出生日期 奖惩编号 职工工资标准 所属 金额 职称名称 职称编号 基本工资 记录人员 奖惩 记录时间 奖惩记录单 所属 公积金 奖惩名称 奖惩类型 奖惩类型编号 津贴
3数据域定义
数据表字典
表的编号 表名 内容 101 部门表
主要字段:部门编号,部门名称。
102 职工表
主要字段:职工编号,姓名,出生日期,性别,婚否,电话
103 职工工资标准表
主要字段:职称编号,公积金,职称名称,基本工资,津贴
104 奖惩记录
主要字段:奖惩编号,金额,记录人员,记录时间
105 操作类型表
主要字段 奖惩名称,奖惩类型编号
106 系统日志表 记录用户登陆信息:
主要字段:员工ID,登陆名,登陆密码,用户权限,登陆时间,退出时间,登陆事件记录。
4.功能需求
1 需求分析总体目标
需求分析的目的在于与开发人员与用户之间达成系统开发的共识,使开发人员所考虑的系统在功能(系统能做什么)、简单操作,良好界面,个人信息保密性,系统安全与稳定,良好帐户管理,友好信息返回模式(如报表及打印功能)。 5.2 性能需求
此工资管理系统对工资数据精度的计算能在默认情况之下精确到小数点后3位小数,即是精确到分的计算。但在用户使用过程中,能自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小数计算精度的设定,最大能允许保留小数点后5位的精度。在时间特性上,当用户发出命令请求时的服务器的响应时间、对数据更新处理、工资数据的查询检索等上,同样要求系统响应时间不会超过0.5秒时间。系统支持多种操作系统的运行环境,多不同操作系统,不同文件格式的磁盘上的数据均能实现信息的互通,及共享。当服务器移植到其他的系统平台,如:Linux平台下时,同样能和其他的系统进行数据存取同步,不会出现系统之间互不兼容的情况,系统支持多系统之间的互连互通,系统有巨大的强健性。 5.3 运行需求
系统在进行数据的录入、计算、统计的时候,能将数据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小数。系统接收到用户的操作命令后(如:计算处理、查询等),能迅速的响应其操作请求,响应时间不超过1秒。在同一时间,系统还提供支持至少10个客户端进行同一个操作请求的响应。系统可移植较强,在不同的平台下运行,均不会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同时,支持在客户端安装不同操作系统、浏览器版本,均不会影响系统的运行。 5.4 安全需求
为保障系统数据的安全性,系统采用访问控制策略,未授权者不能进入系统。同时,对不同级别的用户授予不同的使用权限。在系统运行期间,如发生掉电尚未保存数据,或由于操作不当等原因导致系统重启等,为保证数据的易恢复性,系统提供每隔30秒自动保存数据的机制,让用户的数据在发生意外时能最大程度上得到恢复。同时,系统提供强大的容错性能,当一台服务器发生故障时,系统能自动切换到另外一台服务器上,从而保障服务器能长时间的提供系统的运行支持。在输入数据时,如果用户输入的数据不符合系统的要求,则系统自动提示错误信息,并要求用户重新输入,直到输入完全正确时才允许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5.5 系统界面需求
系统开发基于B/S的开发模式,界面直观、简洁,人机交互性强。基于表单和弹出式窗口的数据录入方式,菜单电击的方式操作。用户使用时,只要是按照格式和要求填入信息,系统在后台响应用户操作过程。让用户在最短时间里,不需要经过专门培训,就可以轻松上手使用。
5.6 其他需求
数据不管是在企业内部之间传输,还是公司与分公司之间进行远程数据传输时,防止数据被不法分析任意的修改和破坏,对所有的敏感数据均进行基于SSL协议 的加密操作,只有对信息解密的人员才能最终读取数据信息。这样,能 最大程度的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的安全保密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