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二氧化碳保护焊工艺文件

来源:知库网
二氧化碳保护焊工艺指导书

一、目的

本指导书规定二氧化碳保护焊的基本方法,焊接时的一般参数以及正确的作业规范和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二、范围

本工艺适用于各种钢结构的制作,一般低碳钢、普通低合金钢的制作所需的各种厚度焊接。 三、设备

半自动二氧化碳保护焊机SWF—5002CY 额定输入电压:单相380V±10%/50Hz 焊接电流调节范围:5A—500A 焊接电压调节范围:5V—39V 适用焊丝:Ø1.2—Ø1.6 预送气时间:0.3S 气体延时:0.3—16S 冷却方式:风冷

逆变半自动二氧化碳保护焊机FR—200A 额定输入电压:单相380V±10%/50Hz 焊接电流调节范围:5A—200A 焊接电压调节范围:5V—24V 适用焊丝:Ø0.8—Ø1.2 预送气时间:0.3S 气体延时:0.3—16S 冷却方式:风冷 四、操作工艺

1、焊接操作前应首先检查被焊工件部位有无铁锈、割渣、毛刺、油脂、涂层等垃圾物,焊前必须严格清理,否则极易引起熔核成形不良,甚至会产生未焊透等质量的发生。

2、焊接前应领会图纸的技术要求,严格按照图纸要求进行施工,在将焊接件按图纸尺寸要求定位好后,应用工艺撑杆加强、加固,以防止或减小在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焊接变形,确保产品质量。

3、一般情况下,在焊接6mm以下的板材时,不需要开坡口,而在大于6mm以上时,为了考虑到焊接强度通常情况下在焊接前需开坡口,开坡口时,一般需留2mm钝边,角度为30˚左右。(见下图)

单面坡口双面坡口 4、焊接所用焊丝应干燥、无油迹、铁锈,应放置于通风良好的地方。

5、当风速超过2m/s时,应停止焊接,或采取防风措施,以免把保护气体吹散,而影响焊接质量。

6、焊接前打开CO2气体瓶阀门,将CO2气体的焊接流量调至10L/min左右。 7、调整好合适的电流,具体的不同板厚的焊接电流见下表。

8、在焊接前应将焊接件用点焊的形式固定,点焊所用的焊接材料应与正式焊接的材料一致,定位焊焊缝应与正式焊焊缝有相同的质量要求,定位焊厚度不宜超过设计焊缝厚度的2/3,其长度不宜大于20mm,定位焊焊缝上如有气孔和裂纹等焊接缺陷时,必须清除重焊。

9、打底焊层高度不超过4mm,填充焊时,焊枪横向摆动,使焊道表面下凹,且高度低于母材表面1.5mm―2mm,盖面焊时,焊接熔池边缘应超过坡口棱边0.5―1.5mm,防止咬边。

10、采用多层焊时,应将前一道焊缝表面清理干净后,再继续施焊。

11、在焊相同板厚的仰焊、立焊时,焊接电流比正常焊接的电流要略小些,一般小

10%左右;而在焊角焊缝时,却比正常焊接电流要略大一些,一般大10%左右。 12、在焊接前要注意焊接变形控制,除了用一定的工艺撑杆加固外,还应在焊接时

采取一定的反变形措施。比如:交错焊接、对称焊接、里外同焊等措施。 13、焊接时手势应平稳,焊枪摆动速度要均匀、摆动幅度要一致,以确保焊缝宽度

均匀、一致。

14、在焊接过程中,为保持焊丝送丝速度正常,应将焊枪的焊嘴定时用焊咀防堵剂

润滑。

15、焊接时,焊丝伸出长度大约等于焊丝直径的10倍左右。

16、在焊接时的焊接速度一般每分钟约为400—500毫米,具体情况跟据个人的实

际能力而确定二保焊的焊接速度。

17、焊缝宽度应均匀、高低起伏应一致,焊缝应美观、漂亮。

18、焊后待焊件冷却后,应去除工艺撑杆,去除焊接毛刺和各种不必要的焊疤。 二氧化碳保护焊(Ø1.2)焊接工艺参数: 板厚(mm) 1.0 1.2 1.5 2.0 2.5 焊接电流(A) 80—100 90—110 100—120 120—140 130—150 电弧电压(V) 14—18 17—20 20—25 25—30 30—35 气体流量(L/min) 10 10 10 10 10

五、注意事项

1、在操作前应严格按照图纸及工艺要求作相关的准备工作。 2、在使用二保焊时,CO2气体纯度不得低于99.5%。

3、在焊接过程中如遇板材不平,应先将其校平、校直,方可进行焊接。

4、二氧化碳保护焊操作者,必须戴好头面罩、手套、穿好工作服、工作鞋,以避免电弧光中的紫外线和红外线灼伤。

5、在焊接过程中,特别是在夏天不能吹电风扇,以避免把保护气体吹散,确保焊接质量。

6、在焊接过程中,应确保焊机内风机正常运作,以保护设备正常使用。

7、焊接过程中,不能有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缺陷,如:咬边、焊瘤、烧穿、弧坑未填满、未焊透、夹渣、气孔、裂纹等。

8、在焊接过程中,不应在焊缝以外的母材上打火、引弧等操作。 9、焊接完成待焊接件冷却后应将工艺撑杆去除,并将焊疤磨平。 10、焊后应去除毛刺等飞溅物,保证焊后产品清洁、美观。

11、在焊接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焊接变形,焊后应根据图纸的技术要求作相应的焊后校正。

12、当操作者在工作过程中发现有任何影响设备或产品质量的不确定因素都应立即

停止工作,并切断电源,排除不确定因素后方可继续工作。如遇难以解决的问题应立即通知班组长或设备维修部。

13、操作完成后应对产品按图纸、工艺要求进行自检,并填写相应的单据(如:生

产日报表、工序卡等),填写要认真、详细、规范。

14、在操作过程中,如遇难以解决的技术性问题,应及时与相关主管、工艺等部门

联系。

15、未经培训人员不得擅自操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