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免费师范生培养方案

来源:知库网
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数学与统计学学院 学科教学·数学 代码:)

一、培养目标

免费师范毕业生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总体目标是:造就面向基础教育的优秀数学教师和未来数学教育家。具体要求为:

1.具备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先进的教育思想,具有较高的现代教育理论素养,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素质,能够为学生创设并保持良好的学习环境。

2.掌握数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数学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应用现代教育和教学理论或管理理论的能力,能够透彻地理解和合理地组织学科知识的教学内容。

3.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方法,能够正确评估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水平,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高水平地进行教学设计,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4.熟练阅读教育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能够制定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成长为优秀数学教师、未来数学教育家。

二、招生对象

招生对象为我校免费师范毕业生。

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满一学期后,在服务期内均可申请免试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校根据其所在工作单位考核结果、本科学习成绩等,综合考核录取。

三、培养方式

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采取暑期集中面授、远程教育网上教学、现岗教育实践研究和双导师指导学位论文等培养方式。

课程学习采用采取“网络学习与指导”和“集中面授与研讨”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并且通过课程设计和环节控制使两者相互促进,有机结合。“集中面授与研讨”原则上基于经过系统的网络学习后进行了,主要采用研讨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网络学习与指导”以研究生基于网络课程进行的个体学习为主,辅之以研究生之间的小组合作实践研究和教师基于网络进行的辅导答疑等过程指导。课程学习中注重使用案例教学、行动研究和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侧重对本科知识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对本学科专业知识结构的系统掌握。

现岗教育实践研究强调将课程学习与研究生自身教育教学工作中进行的实践研究相结合,并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期望通过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全面提升研究生的教育实践研究能力、教学反思能力和自主专业发展能力,为将来成长为优秀数学教师和数学教育家奠定坚实基础。

四、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4年,总学分34-36学分。

第一、二学年以课程学习为主,兼顾教育实践研究和学位论文选题,第三学年学位论文开题、撰写与答辩。

第一个暑期,研究生需到校进行学籍注册,同时参加专业必修课的集中面授。

五、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学位必修课程、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教育实践研究五类。

(一)公共学位必修课(4学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政治理论 外语 学时 学分 36 36 2 2 开课 学期 1 1、2 授课形式 远程 远程 授课单位 理论课部 外语学院 (二)学位基础课程(8学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教育学原理 课程与教学论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学时 学分 36 36 36 36 2 2 2 2 开课 学期 2 2 2 2 授课形式 远程与自学 远程与自学 远程与自学 远程与自学 授课单位 教育学院 教育学院 教育学院 心理学院 (三)专业必修课程(10学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 数学课件的设计与制作 数学学习理论与方法 现代数学专题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组合数学研究 学时 学分 36 36 36 18 36 18 2 2 2 1 2 1 开课 学期 1 1 1 1 2 2 授课形式 授课教师 面授与自学 熊惠民 胡典顺 面授与自学 梅全雄 熊惠民 面授与自学 梅全雄 徐章韬 面授与自学 何 穗 严国政 远程与自学 徐章韬 胡典顺 远程与自学 胡智全 李书超 (四)专业选修课程(6—8学分)

课程编号 课程 课程名称 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学时 学分 36 36 36 36 36 36 学分 2 2 2 2 2 2 2 2 2 开课 时间 2 2 2 3 3 3 授课形式 授课教师 远程与自学 熊惠民 徐汉文 远程与自学 徐章韬 徐汉文 远程与自学 胡典顺 徐章韬 远程与自学 梅全雄 徐章韬 远程与自学 梅全雄 徐章韬 远程与自学 胡典顺 徐汉文 数学选修课系列选讲 数学教育论文检索与研读 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 竞赛数学研究 数学史与数学教育 内容 年度总结和教学反思 (五)教育实践研究(6学分) 要求 在职学习期间对任教工作进行的年度总结和教学反思,不少于4千字 结合工作实际,开展教育实践研究,撰写至少一篇教育实践研究报告,不少于4千字 结合工作实际,开展教学改革,完成一项教学设计,不少于4千字 教育 教育研究实践报告 实践研究 教学设计 教育实践研究安排在第3,4学期,并在第4学期结束前完成。

教育实践研究的考核流程是:先由学生本人提交相关成果,再由本院导师写出评语并评定成绩。

六、课程教学与考核要求

严格按照《华中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考核办法》执行。考核合格方可取得相应的学分。

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程均采用笔试与课程论文相结合的方式,其中笔试成绩占40%,课程论文占60%。

七、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选题与写作

学位论文的撰写要立足教育实践,突出学以致用,要运用科学的教育理论和研究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价值。论文形式可以是研究报告、调研报告、实验报告或教育教学与管理案例分析等。论文须符合学术规范,一般不少于2万字。

2.学位论文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评审应着重考察其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论文应按一定比例进行双盲评审,严格答辩程序,保证论文质量。论文的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至少有一名相关学科的中小学高级教师。

八、毕业与学位授予

修满规定课程学分,通过学位论文评审与答辩,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并颁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证书和教育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九、课程简介

1.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本课程由两大板块构成:第一块是对数学课程,包括数学课程的相关理论、课程标准的时代背景和课程标准一些内容的阐释;对课程标准与数学教学,课程标准的专题探讨。第二块是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有关分析,包括中学数学教材研究,不同版本高中数学实验教科书的介绍,以及部分内容解析。

2.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

本课程包括数学教育评价概论与数学教学测量两部分。前者主要介绍教育评价的内涵、本质、目的、作用以及评价指标体系;后者主要介绍数学教学测量的理论、方式、方法和手段,重点在“数学测验”。

3.数学课件的设计与制作

本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理论和CAI课件的基本理论;多媒体素材的设计与制作;PowerPiont与示教型多媒体课件的制作;Authorware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几何画板与动态数学课件的制作。

4.数学学习理论与方法

本课程在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本质、特征、类型、条件和机制,了解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数学的特点,重点研究数学学习的心理学问题,包括数学学习与数学认知结构,数学学习的认知过程,数学学习与思维发展,数学学习与能力发展,数学学习与非智力因素等内容。

5.现代数学专题

本课程主要介绍现代数学的思想方法,包括数学结构、度量空间、拓扑空间、微分流形、非线性数学以及计算机代数等。

6.数学史与数学教育

本课程主要介绍数学史学科的基本理论以及与中学数学相关的专题,并着重从数学教育的角度,以数学学科产生、发展的历史进程和一般规律为线索,探讨数学教育与教学应遵循的一般规律。

7.竞赛数学研究

本课程主要研究数学奥林匹克的发展与现状,竞赛数学的特征,竞赛数学中的专题,竞赛数学中的方法技巧,以及竞赛数学与数学教育的关系。

8.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

本课程主要介绍数学文化的内涵、特点、数学文化的价值、数学文化的内容等,在此基础上探讨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并进一步探讨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有关系,以及在数学教育中如何渗透数学文化的价值。

9.数学选修课系列选讲

本课程主要介绍高中数学选修课中主要内容的知识背景、课程目标、内容体系、教学要求和教学设计等。

10.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本课程主要介绍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过程和要求等,并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及具体的教学设计进行案例分析与研究。

11.组合数学研究

组合数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组合计数和组合设计等。前者主要研究一些具体的有限集合的计数问题,而后者主要目标是构造出各种特殊的有限集合,这些集合的元素受制于某些特定的约束条件。本课程主要介绍初等计数函数、生成函数、反演、递归关系、划分问题、置换群中的几个组合问题、Polya计数定理、Ramsey定理、相异代表系、组合设计等基本内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