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情山水》第一课时
《寄情山水》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通过学习中国画的树的画法,初步了解中国山水画发展的 概况,并对其材质、形式和内容有所认识。掌握山水画的步骤方
法,能理解“勾、皴、染、点”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活动,掌握美术欣赏、评价、表现等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感情,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并让学生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二、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山水画的内容、形式,并掌握山水画的四个步骤。
三、 教学难点: 能用笔墨表现山水,理解诗境与画境的统一。
四、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感受山水画: 1、播放有诗情画意的山水风景配以山水为内容的音乐,引导学生进行仔细的欣赏与观察,并提出“你知道有哪些描写和赞美祖国山水的名诗名句”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对“你看到的山水和画家笔下的山水有何不同?”的问题展
开讨论。
2、 揭题:中国古代诗人用文字做笔墨,寄情山水,而画家用笔墨做语言,抒情达意,让我们一起走进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殿堂。出示课题“写意山水”
(二)、技法示范,体验山水画: 1、毛笔运笔及国画用墨的方法。
(1)毛笔运笔的方法:中锋、侧锋、逆锋、顺锋。表现云和水多用中锋,画出的线条轻盈流畅;表现树木则多用逆锋,画出的线条则苍劲、雄健。
(2)国画用墨的方法:焦、浓、重、淡、清。 让学
生先体验破墨法,即浓破淡、淡破浓、水破墨、墨破水、色破墨、墨破色的效果,然后用泼墨法来体现水和墨浓淡相宜的层次。
2、示范画树的的传统技法:
先观察树的结构特征:上细下粗、干生枝、枝生梢、梢长叶。(学生观察总结)
教师示范:
第一、画树干:中锋用笔画树干,注意确定树的姿态,侧锋用笔皴擦树干,注意水分的多少,表现明暗关系 第二、画树枝:树分四枝,注意树的前后左右出枝 第三、画树叶:
点叶法:是用粗线、细线和干湿浓淡的笔点画成 。 夹叶:是用勾勒线法表现树叶。中锋用笔勾不同叶形,注意聚散疏密关系和远近关系
运用“勾、皴、染、点”,掌握山水画的步骤方法。
(三)、主动参与,学作山水画:1、展示选好的几幅漂亮的画树图片,要求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表现近树、远树。
2、选出自己最感兴趣的自然风光,画一幅构图比较完整的山水画。教师则巡回指导,协助解决创作中遇到的问题。体会中国画用笔用墨的妙趣。
(四)、多元评价,展示山水画:体验笔墨趣味,进行多元评价: 1、对课堂练习先做一番自我评价。 2、然后给同桌或同组同学评价。
3、展示代表性的作业,教师进行点评。
4、最后让学生们给自已创作的山水画配以恰当的诗句。
五、板书设计: 第三课、寄情山水
——树的画法 树的画法:树分四枝 点叶: 夹叶:
六、教学反思:大部分学生能运用形、色、肌理等美术语言,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并有一定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以及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能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通过对中国山水画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中国画绘画表现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