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课外阅读越来越引起 了语文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新课程提出 “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 重要组成部分”, 由此可见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目前,在语文阅读 教学活动中,“重讲解,轻体验”、“老师阅读代替学生阅读”的现象 仍然十分严重, 重课内阅读轻课外阅读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 目前的 素质教育过程中, 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成了学生的必修课。 适量的课 外阅读可以让学生受益匪浅, 对学生整个学科的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 动作用。
1
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课外阅读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 要意义。他说,如果一个人在少年和青年时期没有受到这些英雄人物 的生活与战斗的珍贵书籍的鼓舞, 如果他们不为书中描写的英雄人物 的行为所感染进一步考虑自己, 那么就还不曾受到真正的教育。 所以, 要创造条件引导每个学生都能读几本使其振奋并终身难忘的书。 语文教学内容因其丰富的人文精神, 在培养新人方面更具优势。 学生 大量阅读富有人文精神的童话故事、人物传记、世界名著等,内心世 界很容易被震撼。《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有一种热爱自由、勇于反抗、 见恶必除、除恶必尽的精神。学生通过阅读后,可以学到一种在重重
困难之前顽强不屈,随机应变的品格。
2
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
苏霍姆林斯基发现, 博览群书的学生能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从课 外阅读中获得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构建起一个独特的知识体系。 课 内学得的阅读方法可以用于指导课外如何阅读, 而课外阅读又培养学 生的迁移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弥补课内不足,激发学生学语文的 兴趣。
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责任重大, 我们应精心指导学生, 比如给学生介 绍相关课外读物, 指导学生如何做课外阅读笔记, 组织课外阅读交流 比赛等。“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课内学会阅读方法,然后这些 方法指导课外阅读。一般来讲,一个课内阅读专题,往往有对应拓展 阅读的读本。 这是一个很好的阅读资源, 教师从读本中精选一些文章 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十分必要的。
3
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 课外阅读在提高人的语文实践运用能力中功不可没。 然而,有些家长 甚至有些教师认为, 只要学生把课本上的知识掌握了就已足够, 不要 再增加其负担。
其实,大量的课外阅读有利于: (1)学会字形,体会词义。在课外阅 读中,学生不但可以巩固字形,避免书写错别字,而且还能感悟出同 一个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比如甘肃定西方言在表达“覆盖”之 意时用“ shan”这个音,在形容“草棚” 一类的东西时,也会说“草 shan shar”,学生不知如何书写,而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会发现“苫” 字在一些有地域色彩方言的著作中很常见。 (2)纠正语序。尤其是在 一些方言区的学校, 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纠正语序。 如在定 西方言中经常会听到: “你给他给给十块钱”或者“你把十块钱给他 给给”,我们的学生在作文中也会有类似的表达。如果学生读一些标 准著作,就会知道这句话的标准表达应该是“你给他十块钱” 。长
期 进行课外阅读, 学生便能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语序, 达到“润物细无声” 的境界。
4
课外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课程理念强调,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让学生自由选择课外读 物,也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在语文教学中, 我们只有先培养出学生的阅读兴趣, 才能培养出他的 阅读能力。通过课外阅读,让学生自己去获取,去探求,从而感受读 书的乐趣,激发更强烈的读书欲望,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 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 ”自主学习强调 的是自由、自主创新。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外阅读这一媒介,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 精神,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