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什么是女性主义

来源:知库网
什么是女性主义

什么是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女权主义)的理论千头万绪,但是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

等。所有的女性主义理论有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女性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受压迫、受

歧视的等级,即女性主义思想泰斗法国著名存在主义作家、女权运动的创始人之一、

让-保罗·萨特的终身伴侣波伏娃所说的“第二性”。 女性的第二性地位是如此普遍,如此持

久。在这样一个跨历史跨文化的普遍存在的社会结构当中,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

认知、观念、伦理等各个领域都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即使在家庭这样的私人领域中,女

性也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

女性主义理论的目的在于了解不平等的本质以及着重在性别政治、权力关系与性意识

之上。女性主义政治行动则挑战诸如生育权、堕胎权、教育权、家庭暴力、孕妇留职、薪

资平等、投票权、性骚扰、性别歧视与性暴力等等的议题。女性主义探究的主题则包括歧

视、刻板印象、物化(尤其是关于性的物化)、身体、家务分配、压迫与父权。

现代女性主义理论主要、但并非完全地出自于西方的中产阶级学术界。不过,女性主

义运动是一个跨越阶级与种族界线的草根运动。每个文化下面的女性主义运动各有其独特

性,并且会针对该社会的女性来提出议题。

第一次妇女解放运动:大概是19世纪末左右,是妇女解放运动的第一次浪潮,当时

争论的一个焦点是要求性别包括男女之间的生命全历程平等,也就是两性的平等,当时也

要求公民权、政治权利,反对贵族特权。反对一妻多夫、一夫多妻,强调男女在智力上和

能力上是没有区别的。最重要的一个目标是要争取家庭劳动与社会劳动等价、政治权利同

值。

第二次妇女解放运动:一般地说,是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开始的。人们认为,

最早也是起源于美国。这次运动一直持续到80年代。其基调是要强调两性间分工的自然性

消除男女等工不同酬谢。要求忽略把两性的差别看成是在两性社会关系中,女性附属于男

性的基础的观点。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带来的另外一个结果,就是对于性别研究,女性主

义的学术研究兴起。因此,也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女性主义流派。

第三次妇女解放运动:提议女性自尊自省自爱自觉自理自治,要求男性辅助女性摆脱

蒙昧和压制,走向等位同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