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l671—2900 采矿技术 第10卷第6期 2010年11月 NOV.2010 CN 43—1347/TD Mining Technology,Vo1.10,No.6 硐室型采场通风的模拟研究 黄荣强 ,王明晓 ,廖芳艳 ,黄文波 (1.广西国土资源规划院, 广西南宁530028;2.广西地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 530023;3.广西南宁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支队, 广西南宁4.广西华银铝业公司矿山部, 广西百色市摘530022; 533700) 要:根据流体动力学和射流理论,建立了硐室型采场压入式受限射流通风的紊流数学 模型,并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方法分别对具有1条进回风巷道和2条进回风巷 道的采场通风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采场流场和浓度场,为研究硐室型采场合理并有效 通风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硐室型采场;通风;流场;浓度场;数值模拟 在金属矿的地下开采中,爆破作业产生大量的 粉尘和炮烟,严重恶化了井下的生产环境,危害工人 风速度均为0.5 m/s,初始炮烟浓度0.1%。通过计 算可知,2个采场的进风量相等。图1、图2分别为 采场I、采场Ⅱ的水平结构图。 进风道一的身体健康。硐室型采场结构不规则,井下污染物 分布复杂,如果通风设计不当,采场内炮烟排除困 难,势必影响井下工作的正常开展。 在通风过程中,进回风巷道的设置直接影响采 厂——————————] 一回风道 采场 场的排烟效果,因此确定最佳的进回风巷道设置十 分重要。本文对具有1条进回风巷道和2条进回风 巷道的采场通风过程进行模拟研究,对比分析2种 ] 图1采场I 进风道广———————————]‘ 厂__ 回风道 进回风巷道设置的采场流场和炮烟浓度场,为更好 地设置采场进回风巷道提供理论依据。 ] 进风道 l…一 采场 [ I 商风道 1 数值模型 1.1几何模型 图2采场Ⅱ 硐室型采场,是指采场进风巷道横截面与回采 1.2数学模型 工作面横截面相差较大,即采场宽度等于或大于8 m,采场长度不小于宽度的2倍,并利用贯穿风流通 风的采场。其中,采场空间高度基本等于进风巷道 高度的称扁平型硐室,采场空间高度和宽度比进风 巷道大得多的称非扁平型采场¨ 。 本文以2种进、回风巷道布置的扁平硐室型采 1.2.1假设条件 (1)视采场内的通风气流为不可压缩流体,忽 略由流体粘性力做功所引起的耗散热,同时假定壁 面绝热、等温通风。 (2)假定流场具有高紊流Reynolds数,流体的 紊流粘性具有各向同性,紊流粘性系数可作为标量 处理。 场为例进行分析。采场I:具有1条进回风巷道的 采场,假设硐室长度40 m,宽度16 m,高度2 m,进、 回风巷道断面高度均为2 m,宽度4 m,进、回风巷道 布置在采场中间,进风速度0.5 m/s,初始炮烟浓度 0.1%;采场Ⅱ:具有2条进回风巷道的采场,硐室长 (3)流动为稳态紊流,满足Boussinesq假设。 1.2.2控制方程 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即计算流 体动力学,是目前进行“三传”(传热、传质、动量传 递)及燃烧、多相流和化学反应研究的核心和重要 技术。其基本思想是用有限个离散点上的变量值的 度40 m,宽度16 m,高度2 m,进、回风巷道断面均 为2 m×2 m,2条进风巷道和回风巷道相距2 m,进 50 采矿枝朱 集合代替时间和空间域中连续的物理量的场,如速 度场和浓度场,通过对基本方程进行离散,建立离散 点上变量值之问关系的代数方程组,然后求解获得 变量的近似值 。 ———速度分量(X方向时,i=1;Y方向时, i=2;Z方向时,i=3),m/s; 层流动力粘性系数,Pa・S; ———紊流动力粘性系数,Pa・s; 硐室型采场的风流为紊流,在有关紊流的工程 计算中,Reynolds时均方程法中的标准k一 模型 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其控制方程包括连续性方程、动 量方程、能量方程、紊流脉动动能K方程、紊流能量 P——流体密度,kg/m 。 1.3边界条件 (1)进风口边界条件。采场内为不可压缩流 动,故采用速度进口边界条件(velocity—inlet)。 耗散率占方程。紊流控制方程的导出是从流体力学 的基本方程出发,引入时均值及脉动值的概念,经过 若干假设及简化,简化成为适于紊流粘性流动的紊 流时均方程 。 (1)连续性方程 垫:0 以 (2)动量方程 蠹( )=一毒(p+ )+毒[( + ( + )] (3)紊流流动能量方程 去( )=一去[( + )筹]+ i=1,2,3 (4)紊流脉动动能方程(k方程) 毒( )一 Oxi( Gk c3x ̄)+G—p i=1,2,3 (5)紊流脉动动能耗散率方程( 方程) ( s)=一蠹( 毒)+(ctG—c ) 其中:G——紊流脉动动能产生项, G= (差+ ) -l,2,3 ——紊流粘性系数, :! cl,c2,cⅡ,or#, ,or ——经验常数; c ——空气定压比热,kj/(kg‘K); k——紊流动能,Ill /s ; 紊流动能耗散率,nl /s ; P——时均压力,Pa; P,——充分紊流时的普朗特数; q——热流密度,W/m ; 7T——流体温度,K: (2)壁面边界。采场壁面为岩石,固定不动,故 采用无滑移的壁面条件(wal1),即认为壁面处流体 速度与壁面该处的速度相同,均为0。 (3)出风口边界。采场出风口边界的压力和速 度都未知,故出风口采用质量出口边界条件(out. lfow)。 2计算结果与分析 在通风排烟过程中,采场进风速度保持不变,为 0.5 m/s。在数值计算时,采用二阶迎风差分格式对 控制方程进行离散化,并选用SIMPLE算法对离散 方程进行求解。数值计算后,分别得到2个采场典 型截面的流场、炮烟浓度场以及速度分布结果。图 3为采场I在xy水平面的速度等值线( =1.0 n1), 图4为采场Ⅱ流场稳定后xy水平面的速度等值线 ( =1.0 in),图5、图6分别为2个采场的风流速度 分布( =1.0 m),图7、图8分别为2个采场排烟20 min时xy水平面的炮烟浓度等值线( =1.0 m)。 在数值模拟过程中,可以发现采场I内流场稳 定不变,但是采场Ⅱ在通风初期,2条主风流在进入 硐室采场后,由于采场内空间有限,2条射流扩展互 相影响,导致2条主风流首先向硐室侧壁偏移,进而 使采场内风流不稳定,最终风流又逐渐向采场中间 偏移,通风大约15 min后,采场风流趋于稳定。 从图3、图4 2个采场的流场可以看出,采场内 的风流均由主风流和回流组成,主风流的风速明显 较高,回流区风速则较低,主风流与回流之间存在循 环流动。采场I的进风巷道断面与采场Ⅱ2条进 风巷道断面之和相等,但是比较2个采场的流场可 以看出,采场I的主风流区域比采场Ⅱ的小,回流区 域则较采场Ⅱ大,这对整个采场的排烟效果不利。 观察采场Ⅱ的流场,可以看出,风流进入采场之后,2 条主风流在发展过程中,首先逐渐靠近,主风流区域 部分重合,在靠近回风口时,2条主风流逐渐分离, 重合区域减小。但是采场Ⅱ内主风流区域面积较 黄荣强,等:硐室型采场通风的模拟研究 51 5 4 4 3大,回流区域偏小,对排烟有利。 风流区域比采场Ⅱ小。观察2个采场内主风流轴心 埘埘埘埘L 图3采场I的xy水平面速度等值线(z=1.0 m) L 图4采场Ⅱ流场稳定后xy水平面速度等值线(z=1.0 m) 60oe—Ol 5 ooe-Ol 4・0oe一0 。m o1 瑙2_(1f1e一0l 1.OOe—O1 0.【l{Je+O0 0 5 lO 15 2O 25 30 35 40 X(m) 图5采场I风流速度分布(z=1.0 m) 0 5 l0 15 2O 25 30 35 40 X(m) 图6采场lI风流速度分布(z=1.0 m) 图5、图6为2个采场的风流速度分布,可以看 出,采场内主风流区域的风速明显比回流区的风速 大,而且,采场I内主风流的风速比采场Ⅱ的大,这 说明,采场I射流扩展程度较采场Ⅱ小,故采场I主 的风速可以看出,随着射流的发展,轴心的风速逐渐 降低,而且采场Ⅱ轴心的风速降低更明显,在靠近回 风口时,风速又逐渐增大,这主要是因为射流在发展 过程中,流量逐渐变大,风速减小,而且采场Ⅱ内2 条射流相互靠近,轴心偏移,当风流在接近回风口 时,由于回风口流出的风量等于进风口流进的风量, 致使射流流量减少,风速增大。采场Ⅱ中,2条主风 流重合区域,风速也较大,如图6中,Y=8的风速分 布,当2条主风流重合时,风速较高,主风流分离时, 风速迅速降低。 L 图7采场I通风20 min时xy水平面 炮烟浓度等值线(z=1.0i) L 图8采场U通风20 min时xy水平面 炮烟浓度等值线(z=1.0i) 从图7、图8可以看出,通风20 min时主风流区 的炮烟已经排净,由于回流区的炮烟依靠主风流与 回流之间的循环流动带到主风流后再排出采场,炮 烟浓度下降较慢,排除困难。比较2个采场内的炮 烟浓度可知,采场I内最高炮烟浓度约为0.00055, 采场Ⅱ内炮烟最高浓度约为0.00024,采场I的炮 烟浓度明显比采场Ⅱ炮烟浓度高,而且回流区较大, 炮烟高浓度区也较大,炮烟排除较采场Ⅱ困难。 3 结 论 (1)采场内的风流为受限射流,风流由主风流 (下转第71页) 黄伟健:NT30/NBB150型装药台车的改造 71 量,保持在7~14 kg/cm ,有时甚至无需任何水量。 装药完毕后,将电气系统中的选择阀置于下方, 到生产使用要求。 三通球阀置于水环方向,让水泵单独工作,即可清除 4 结束语 改造NT30/NBB150型装药台车,仅花费60多 万元人民币,节省了购买新乳化炸药装药台车的资 金约200多万元人民币,并解决了N 0/NBB150装 药台车的闲置问题,使其重新恢复使用,投入生产, 保证我矿生产的顺利进行。据了解,N1’30/NBB15O 装药台车的改造是我国首创,为我国同类装药台车 药管内的多余药液;清洗药泵则改变三通球阀的导 流方向,让水流向药罐即可。 3.5预防静电系统 由于装药过程中必须预防和保证车辆上的所有 静电能够顺利、安全的导人大地,因此,对车辆上的 每一个铰接点采用导电性好的电缆进行连接,并在 车身前、后和中铰处各用1条电缆作为车辆与大地 的导电连接线。 3.6改造后装药台车的工作性能 改造后的装药台车经过多个采场的工作试验, 的改造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运敏.中国采矿设备[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成大先.机械机械设计于册(第四卷)[M] 北京:化学工业出 版社,2002. 其效果明显,达到了预期的工作性能要求: (1)柴油机动力充足,车辆行走有力,转向和刹 车灵活; [3]雷大觉.液压工程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 [4]史良文.BCJ一1型中小直径散装乳化炸约装药车液压系统没 计[J].有色金属,2003,(5). (2)液压系统设计和布置合理,能够保证操作 人员在地上或吊蓝上对大臂进行操作,且大臂动作 灵活,大臂各油缸无泄漏现象; (3)液压和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和布置合理,能 够保证装药的顺利进行,预防静电系统安全、有效; [5]深圳巾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凡r=『铅锌矿.NT30/ NBB150型装药台车改造成乳化炸药装药台车[P].中国 CN200810028088.2.2oo8. (收稿日期:2010—07—20) 作者简介:黄伟健(1960一),男,广东梅州人,助理工程师, 主要从事矿山机械设备和备件管理工作,Email:luofushou@ 163.com (4)泵送乳化炸药能力达到60 L/min,完全达 (上接第51页) 近,直到接近回风口时,才相互分离。 参考文献: [1]王英敏.矿井通风与防尘[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3. 和回流组成,主风流与回流之间存在循环流动,回流 区的炮烟依靠循环流动带到主风流后再排出采场, 炮烟排除困难。 (2)在2个采场进风巷道断面相等,且风速相 等的情况下,具有2条进风巷道的采场主风流区域 较大,回流区较小,炮烟浓度下降快,整个采场的排 烟效果较好。因此,在采场设计时,应尽量增多采场 [2]张廷芳.计算流体力学[M].大连:大连理_T大学出版社, 1992. [3]王福军.计算流体力学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4]龙天渝,苏亚欣,向文英,等.计算流体力学[M].重庆:重庆大 学出版社,2007. [5]陶文铨.数值传热学[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88. 的进风巷道,以有利于采场内炮烟的排除。 (3)当采场内具有2条进风巷道时,在刚开始 通风时,采场内风流不稳定,2条主风流首先向侧壁 偏移,通风一段时间后,风流才趋于稳定。而且风流 稳定后,2条主风流在发展过程相互吸引,逐渐靠 ・ _._◆一’・ -.-’— -1 一■ ■ _—● ・・ -◆一 -。・.. ◆ -.。◆-‘- 。■ -’—..・。—●P。◆---● 0◆[6]术春燕,易丽军,黄业才,等.扁平型硐室采场风流结构的数值 模拟[J].采矿技术,2010,(1):48~51. (收稿日期:2010—07—30) 作者简介:黄荣强(1981一),男,广西钦州人,硕士,助理工 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矿业工程,Email:hwb83@163.eom。 0◆ ◆-◆0◆0◆。◆-◆-◆0◆0◆0◆0◆-◆●◆-◆-◆-◆-◆-◆●◆●● (上接第62页) 参考文献: [I]高梦熊.国外井下铲运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矿山机械, 1997,(9):10. [3]何晓波.大型系统程序设计模块化[J].装备维修技术,2005, (2):2. (收稿日期:2010—05—31) 作者简介:刘二振(1968一),男,河南鲁山人,工程师,主要 从事矿山工程机械技术。 [2]郑好民,技术创新打造中州分公司核心竞争力之路[J].河南 有色金属,2003,(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