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电脑和网络的普及极大地缩短了人与人的距离,为人们提供了信息冲浪的无限空间。网络信息的丰富性、传播的便捷性、交流的互动性、时空的无限性,使我们与网络的接触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密切,尤其是中学生已成为上网大军中的一个庞大群体,有资料表明,上网人数中中学生占了45%。而网络无所不有,其中不健康的信息更是无孔不入地在毒害学生那稚嫩的心灵,部分老师和家长也将之称为“电子海洛因”。网络似乎成了打开的潘多拉之盒,成为蛊惑学生走向道德堕落的魔鬼,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危害,甚至有人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计算机从最初进行简单的运算,到现在有广泛、灵活的运用空间,简直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同时,计算机的使用也由最初的专业人士普及到了各三门类的用户群,乃至于普通的家庭。应运而生的计算机网络时代终于来临,它在推动整个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开始影响到社会各个因素的发展,其中也不可避免地深入到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应兴其利,去其弊,让网络成为我们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的好帮手。以下是我对学生上网所采取的几点对策。 一、网上交友要小心谨慎
对于聊天环境的褒贬可以说更是莫衷一是的了。良好的聊天环境首先可以起到多向交流的作用。不同地域的学生、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之间以前很少有方式可以实现直接交流,最多是通过交笔友或者其他单向流通方式实现。但是,通过网络就能够进行即时交互,
而不需要直接刻意创造一些条件来促成,包括时间上的和物质上的。更可贵的是,网络的交流是更加突破了双人形式,而是实现了多人间的交流。同一时间,上海、广东、北京、吉林甚至国外的学生能够一起进行直接对话,显然,网络的简捷成了它作为信息双向乃至多向流通的最大优势。它也为合作交流提供了直接而具有实效的平台。一位哲学家说过:“你给我一个苹果,我给你一个苹果,你我各有一个苹果;你给我一种思想,我给你一种思想,你我各有两种思想。”的确,许多不成熟的思想能够在网络上得到交流和改进,正确的更是得到了支持、巩固和加深。但是,有些学生把聊天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有的甚至从网络发展到现实,导致一些暴力事件的发生。从我做起,真诚交往,把网络变作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途径,是学生们应当树立的正确的网络交往道德观,也是网络教育应有的责任和任务。 二、网络游戏要正确对待
随着电脑产品的不断开发,电脑的多元化优势体现得可谓淋漓尽致。于是也就有人把触脚伸向了游戏领域。很快,游戏以其独有的趣味内容、新鲜的画面以及变幻丰富的画面很快就开辟出了它的市场。然而,这些趣味性迎合了谁的口味呢?恰恰是这批年纪尚幼、经历尚浅、意志尚薄弱的青少年,他们最容易深陷其中。从最初的游戏卡片、到后来的游戏棋、接着是游戏机,孩子在不断变换着游戏的“器械”,终有一天,他们必然会发现这只是网络游戏世界。它的互动性也会给孩子带来前所未有的新鲜感,加上它唯美而又立
体的视觉效果,也是促使青少年对其感兴趣的原因。对于此类游戏的出现争论也是不断的。到底它应该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到底它的存在会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如何的影响,这些都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推敲和思量的。首先,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些游戏的可取之处,如三国之类历史性游戏,让青少年能对东汉末年的历史人物有一定认识,并且了解了一些历史事件;也有一些科幻类游戏,可以为青少年拓宽想像空间;竞技体育类游戏,能够激发对体育竞技的钟爱及兴趣。但是它的负面影响也的确不小。最让人关注的就是学习的注意力问题。因为游戏“好玩”,“玩”的又是自己感兴趣的,那么在平时所想的、谈论的、关心的会转移到游戏中去,因而影响自己的学业,严重的甚至精神萎靡,深陷于游戏之中,做出脱离现实的事情来,电脑不应该成为超级游戏机。 三、网络信息要合理取舍
对于青少年学习而言,在预习工作中,可以通过网络来查找课文相关的文史资料。网络也成为了一个巨大的书库,能够方便地进行检索或者阅读。“学海无涯”,随着知识学习的立体化、多维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学科的知识点相融合,也必然促成其需要去接受课堂以外的知识。计算机网络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更倾向于接受“多维化”的知识,也并不会去轻易肯定或者否定一个论点,而是十分客观地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通过实证来明确思想。但是这样的学生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多。当笔者问及一些学生上网都做些什么时,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回答“搜集资料、
浏览信息”等等,但当进一步问他们如何搜集资料以及经常浏览的网站有什么特色、有哪些栏目时,他们往往一脸茫然地回答不出来。这说明,大多数上网的学生把大多数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聊天交友和游戏娱乐等“旁枝末节”上了,他们没有很好地、充分地利用网络这个工具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开阔视野,为自己的工作,学习服务。青少年还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并不十分健全的阶段,很容易受到低级趣味的内容迷惑和误导,但是面对一条捷于交互的道路,我们轻易就堵塞也未免可惜。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善用网络资源,并教会他们如何分辨其中有害信息的内容。
总之,在网络这个大染缸里,学生要做到“出污泥而不染”,需要信息技术老师的正确引导,需要我们每一位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老师,逐步转变自己的观念,提高自己的素质,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技术的优势,降低互联网对学生群体的不良影响,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理解、使用互联网,使网络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平台,提高广大学生的辨别是非能力与自控能力、自我约束能力,使他们在独立面对问题的时候,能够以健康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去解决,在法律与道德的指引下,安全、有效、健康地处理各种问题,从而健康向上的成长,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