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英语方位介词意义习得的认知分析及教学启示

来源:知库网
第23卷第1期 2010年1月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Journal of Zhejiang Wanli University Vo1.23 No.1 January 2010 英语方位介词意义习得的认知分析及教学启示 何俊芳 (渭南师范学院,陕西渭南714000) 摘要:英语中的介词数量多而且大多数都是多义词,但这些意义都是相互联系的。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分析,一 个介词意义的扩展是从最初表示的方位意义到表示抽象概念的一个过程,介词所表示的方位意义是介词意义扩 展一隐喻化的重要过程的基础。文章主要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通过简单的英汉对比来浅析方位介词意义的扩展及 其对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带来的影响,希望能够在日常的介词教学中帮助学生准确生动地理解介词的隐喻意 义,促进介词的习得和使用。 关键词:方位介词;认知;隐喻 中图分类号:H 3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250(2010)0l—o093—05 引言 英语中的介词相对于汉语来说数量特别丰富。英语是一种分析性的语言,介词在英语语言及结构中 起着很大的作用。除介词本身表示的各种意义外,介词还可以和动词构成很多动词短语,这样介词的意义 就显得更加繁多。但是不管一个介词的意义有多少项,它们都是从这个介词最先表示的方位意义通过隐 喻等方式引申衍化而来的。英语中的介词一般从表示方位概念开始,然后表示时间概念,继而表示各种各 样的抽象概念『l1。Nesfield在论述“Metaphor”时,专门开辟出一章来论述介词,他指出,英语中几乎没有任 何一个词类比介词更加容易地用于隐喻。它们最初的文字意义都是用来表示空间方位关系的,继而喻指 时间关系,然后逐渐地引申到许多其他抽象关系Ⅲ。 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对英语介词above,behind,beyond的语义扩展方式进行解释并与汉语介词的意义 和用法进行简单的对比,以此来探讨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介词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促进 他们对介词意义的重视,加速它们对介词意义的学习、理解、应用的过程。 2 从认知的角度看介词意义的扩展 英语中大多数介词都是多义词,这些意义相互联系,都围绕一个最初表示的空间概念衍射开去。方位 介词的认知语义表示一个实体和界标的位置关系。如“The book is on the desk”,“the dog is under the table”.例如介词“in”表示“在…内”,例如:“He is in the classroom”,“He is in the dormitory”.从认知角度 看它表示实体位于界标之内的这样的方位关系,于是由这一基本空间概念引申开去就形成了一系列表达 抽象概念的表达方式:[1](98--99) 1.,I1}le joke is in poor taste. 2.She is in a bad mood. 3.She is still in tw0 minds. 收稿日期:2oo9一O9—16 基金项目:渭南师范学院科研项目成果之一(编号:07YKZ051)。 作者简介:何俊芳(1978一),女,陕西渭南人,渭南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与外语教学。 ・ 93 ・ 2010年1月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4.He is in danger. 介词“in”对应汉语“在……里(内,中)”,但是在上述的表达中,除了“in danger”还能对应汉语“处于 危险中”之外,大多都无法在汉语中找到对应的介词,因为这些表达实际上都是介词“in”的原型意义通过 隐喻方式构成的方位隐喻。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也发现,学生很少使用以介词的隐喻意义表示的英语表达方式。比如上面 表达中的前三句,06级本科两个班八十个学生在翻译“这个玩笑趣味低级”,“她情绪不好”,“他还没拿定 主意”时只有l0个人(12.5%)使用介词“in”的这些隐喻表达:四个学生(5%)使用了“in poor taste”或“in low taste”,六个学生(7.5%)使用了“in bad mood”或者“not in good mood”。第三句没有学生使用“in two minds”而是使用了诸如“He has not decided yet”或“He has still not made his mind”等汉语对应的 动词或动词短语来表达。有一个学生使用“in hesitation”,这表明已经有使用介词隐喻意义的意识。学生在 表达中很少使用介词的现象的原因之一可能是他们对介词所表示的隐喻意义不熟悉,介词大多是在短语 中学习的,不了解介词出现的短语,也很难使用介词的隐喻表达;另一个原因可能因为大多数介词表达的 隐喻意义在汉语中都是用动词来表达的,而汉语中介词本来就很少,且大部分都是由动词经语法化而来 的,所以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一看到汉语动词就自然很难跟英语的介词对应起来。但是第四句所 有学生都(100 ̄)表达成“in danger”.大概因为汉语中有对应的“处在危险中”这样的相似的表达。 笔者认为介词的教学应该结合原型意义强调其隐喻意义,指出这些隐喻表达背后潜在认知层面的隐 喻概念,并且将这些潜在的隐喻概念与汉语进行比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使用介词表达一些概念的习惯, 培养其介词使用的隐喻意识和能力。下面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分析三个常见重点介词above,behind和 beyond的方位意义和引申意义及其对英语介词教学的重要作用。 介词above的认知分析及对教学的启示 英语表达“上”的概念的介词(英语介词往往还是副词,这里我们统称介词)“above”,“over”,“up”,对 应汉语表达“在……上”,“(向,朝)上”等,比如,“We flew above clouds”,“The lamp is over the table”, “his office is up the stairs”.在认知语义学看来这是表示实体与界标之间的上下方位关系图式。由此具体 方位意义衍射出很多隐喻表达: ‘(1)They values people S interest above their own. (2)Captain of a ship is above seaman. (3)He wouldn't steal;He is above that. 第一句反应了“MORE IS HIGHER,LESS IS LOWER”这一隐喻概念,所以其英语释义为“more than”.第二句反映了“HIGH SATUS IS UP,LOW SATUS IS DOWN”这一隐喻概念,所以释义为“higher in rank or position than”.第三句反应了“GOOD IS HIGHER,BAD IS LOWER”这一隐喻概念,因而其释 义为“not having(bad thoughts,plans)or doing(sth.bad).”所有这些隐喻意义都是从表示方位关系 的原型意义引申而来的。 汉语中有“高于……”,“在……上”这样的表达。汉语表达“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吃得苦中苦,方为 人上人”,“低三下四”,“在下”等习语和词汇表达也反映了“HIGH SATUS IS UP,LOW SATUS IS DOWN”这一隐喻概念。第三句隐含的隐喻概念,汉语的某些词汇也能体现出这一观念,如“高尚”,“下 流”,“高低贵贱”等等。‘在教学中笔者也发现学生对于第一二句的理解基本上没有什么困难。第三句的表 达汉语中没有相应的介词更没有相应的概念隐喻,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因为很大程度上他们还 是借助于母语思维。所以,教学中应该多强调介词的隐喻意义,指出这些引申意义背后的原型意义,通过 介词背后潜在的隐喻思维方式和概念隐喻帮助学生建立隐喻意义和原型意义之间的联系,使他们对介词 的意义有一个完整而生动的认识,才能够在表达中正确地使用介词。 对于方位介词完整而彻底的理解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一个介词而不是另一个介词可以用来更好地表 达一个隐喻概念,比如在利用方位介词表达社会活动或社会阶层时,below(反义词over)就不如under ・94・ 何俊芳:英语方位介词意义习得的认知分析及教学启示 第1期 (反义词above)更合适。所以人们一般不说“She severed below master”,“He studied below Halliday”, “Captain of a ship is over seaman”.而在表达一个静态的上位图式概念时人们常说“There is a picture over the blackboard”;表达动态的上位图式概念时常说“The kite is flying over the building”;表达上方 覆盖图式含义时,人们常说“rrhe icecream spread over his face”,由此引申权力关系的隐喻表达“He has lost control over the orgnazition”。(CONTROL IS UP/LACK OF CONTROL IS DOWN)。在《新视 野》大学英语第一册第四单元Section A中第九段“The audience always believe what they see over what they hear”I3J,句中over的含义就是要结合它的上方覆盖图式含义来向学生解释,这样会使学生理解起来 更形象生动,也更容易记住并加以运用。如果仅仅将其paraphrase为“The audience always believe what they see rather than what they hear”,学生对于over的深刻含义还是不能了解,更谈不上理解性的运用 了。 介词behind的认知分析及教学启示 介词behind的中心意义表示实体和界标的前后方位关系。汉语表述为“在……后”,如“behind the house”,再比如“He was sitting behind me”.以这个意义为中心进行隐喻就有这样的隐喻表达: (1)He did this behind the scene. (2)I am fight behind you all the way. 第一句反映了“SEEING IS KNOWING”这一隐喻概念,汉语中也有“幕后操作,秘密地,不为人知地” 等表达,但是汉语不使用什么介词,(汉语中介词很少,而大部分介词都是由动词语法化而来的,所以介词 动词很难区分)。第三句反应了“ABSTRAT SUPPORT IS BACKING UP”这一隐喻概念,但汉语中找不到 对应的介词表达,我们只能将其翻译成汉语中的动词“支持”,因此学生在翻译成汉语“支持”时,全班四十 多个人,没有一个人使用介词“behind”,都用了动词“support”。 Behind的第二个空间概念是表示当实体离开界标,界标通常位于射体后面。这种意义通常出现在与 某些表示具体意义的动词连用时。比如: (3)We cannot leave our firend behind,can we? (4)You should put your past behind you.(the film King Lion II中的台词) 这个隐喻意义在汉语中也没有相应的介词表达,只能同过翻译出隐喻意义,这样原来句子中介词传 达出的生动的隐喻意蕴就不存在了。 Behind的第三个空间意义表示次序的接连关系,也就是表示一个实体紧接着另一个实体这样的方 位关系。比如“The dog runs behind me”.汉语也有对应的介词表达“在后面跑”。由此基本方位意义引 申,就有这样的隐喻表达: (5)Jimmy was behind Joey in the speech contest. Behind还有一个引申意义表示实体位于界标后推动界标向前,根据这个认知意义,就有下面的表 达: (6)What is the force behind the revolution? (7)The prime mover behind the project,Luca Cavali—Sfortza,a Stanford professor,labored with his colleagues for 16 years to create nothing more than the first genetic map of the world.[41这个隐喻意 义在汉语中根本找不到相应的介词,只能理解成汉语的动词或名词“推动”。至于这个意义是如何跟 behind的原型意义联系起来的,就需要老师帮助学生从认知的层面将这一隐喻意义和它本身表示的范围 意义联系起来,指出这样的表达隐含着这样一个概念隐喻“CAUSITION IS SE r丌NG SOMETHING IN MOTION”.实际上behind的这个意义很多词典上学生也查不到,也是最难理解和掌握的一个隐喻意义。了 解这一点,就可以引导学生说出“the motive behind his acts”,“the cause behind the earthquake”,“the people’behind the movement”等等类似的表达。 介词Beyond的认知分析及教学启示 ・ 95 ・ 2010年1月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英语中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介词“beyond”,这个词表示的方位意义不像以上列举的介词那样对应的 汉语意思相对稳定,朗文英汉双解词典解释为“在或到较远的一边”,甚至不对应汉语的介词,而直接用汉 语表达为动词“越过”。所以这个介词意义的学习必须借助认知语义学的分析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它的 用法,单纯借助于母语去理解和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Beyond表达的最基本的方位意义表示两个被理解为置于不同区域的实体之问有一定的距离【5J。例 如, (1)There is a windmill beyond the castle. (2)What lies beyond the mountain? 有时,两个区域问的界限或区域本身被当作界标,于是就有下面的方位表达: (3)There is a village beyond these fields. 这一方位概念可以利用“ABSTRACT INACCESSIBILITY IS DISTANCE”被隐喻化,于是就出现了以 下表达: (4)His behavior is beyond my understanding. (5)This idea is beyond me. 区域是有限的空间概念,因此利用“CATEGORIES ARE BOUNDED SPACE”隐喻,就不难理解以下 表达: (6)The fruit is beyond my reach. (7)It is beyond my contro1. (8)Love lies in a region beyond rationality. Beyond的第二个空间意义表示一个动作过程,即位于一个区域的实体向另一个相邻的区域移动。例 如: (9)He runs beyond the castle into the forest. (10)They threw the stone beyond the garden. (1 1)He drove the castle beyond the bush. 另外还有 She pushed his patience beyond the limit. 这些隐喻表达十分形象生动,在汉语中却找不到相应的介词表达。所以,在讲解这些方位介词时,不 但要结合介词的原型意义,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在认知的层面去理解掌握这些介词的隐喻内涵,而不 是用这些词的词典上的各个释义给学生把句子意义讲清楚就可以了。让他们了解这个意义是怎样通过隐 喻和原型意义发生联系的,了解这些方位介词在表达抽象概念时的合理性形象性生动性,有效地学习这 类词汇。 3 结语 本文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对英语的部分方位介词进行阐释,并指出从这一角度学习英语介词的重大 意义。需要指出的是,每个方位介词的各个义项在隐喻方式上都存在着程度差异,在学习的难度上存在着 等级差别,有的隐喻义项是最容易最早掌握的,而有的是后来经更多的认知努力才得以掌握的。方位介词 的学习必须首先明白方位介词所表示的方位意义,然后从认知的层次根据难易度,了解介词的各种隐喻 表达是如何根据这一方位意义引申而来的,里面隐含了什么样的隐喻概念。母语的迁移会对外语介词的 学习构成正面或负面的影响,两种语言表达的相似性能促进外语的学习,表达的差异有可能会造成理解 上的困难,但这些方位介词表示的方位意义对于操各种语言的人都是一种客观存在,并且介词的各项隐 喻表达都是基于人的认知的,而人们的认知方式具有相似性,所以,从认知的角度分析介词的意义对于英 语学习者的意义十分重大,可以帮助学生逐渐改变将目标语词汇的意义与母语词汇意义过分等同的心 ・ 96 ・ 何俊芳:英语方位介词意义习得的认知分析及教学启示 第1期 理,更多地从认知的角度来洞察两种语言词义和表达的差异,从而提高他们对英语词汇学习的积极性和 英语词汇习得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国楠.词格与词汇[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97-99. 【2】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33-134. 【3]郑树棠,等.新概念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册)(第二版)【M].北京.夕 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79. 【4】Boers, F&Demecheleer. A cognitive semantic approach to teaching prepositions【J】.Tubingen:Gunter Narr Verlag,ELT 1998(52). [5】郑树棠,等.新概念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四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174. [6】Langman Contemporary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M】.北京:现代出版社,1988. 【7】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8】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 【9]erson,E."language and Context,language as means:spatial cognition and habitual language use 【J】.Cognitive Linguistics 1995(6/1):33—62. Acquisition of English Prepositions From Cognitive Perspectiv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Preposition Teaching HE Jun-fang (Weinan Teachers University,Weinan Shaanxi 714000) Abstract: English prepositions are great in number and most of them have more than one meaning. These meanings of a proposition are different but closely related.From a cognitive semantic perspective,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a proposition is orientation, from which other abstract meanings are developed. In everyday propositi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students should be guided to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how the abstract meanings of a proposition are related to the prototype meaning,because it is the basis for meaning motivation-metaphor.This paper,from the cognitive semantic perspective,tires to analyze how the meanings of an orientational proposition are developed from the prototype meaning with the hope that this analysis can bring help in propositi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Key words:proposition;cognition;metaphor ・9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