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广东省顺德市勒流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化学试卷

来源:知库网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段考

高 一 级化学试题卷

命题人: 审题人: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C-12 N-14 S-32 Fe-56 Cu-64 Na-23 Mg-24 Zn-65

第Ⅰ卷(选择题, 共51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以下对元素周期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有七个周期 B.有18个族 C.有三个短周期 D.有7个主族

2.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量变引起质变

B.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的变化

C.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的变化 D.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3. 以下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

A.锌与稀硫酸的反应 B.氯化铵与氢氧化钡晶体反应 C.煤的燃烧 D. 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 4.下列化合物中,同时含有离子键、共价键的是 ( )

A. NaOH B. H2O2 C. HCl D. NaCl

5.1. 是γ放射源,可用于农作物的诱变育种,我国用该方法培育出了许多农作物新品种。对 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质量数是60 B.质子数是 60 C.中子数是33 D.电子数是27

6.已知反应X+Y= M+N为吸热反应,对这个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X的能量一定低于M的能量,Y的能量一定低于N的能量 B.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一定要加热反应才能进行 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X和Y的总能量一定低于M和N的总能量

7.周期表中16号元素和4号元素的原子相比较,前者的下列数据是后者的3倍的是 ( )

A.电子数 B.最外层电子数 C.电子层数 D.次外层电子数

8.下列有关卤族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F>C1>Br>I B.最外层电子数:F>C1>Br>I

C.熔、沸点:F2>Cl2>Br2>I2 D.热稳定性:HF>HCl>HBr>HI

9.下列有关原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电池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B. 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C. 构成原电池的两极必须是两种不同的金属 D. Cu—Fe稀硫酸原电池工作时,铜是正极

10.某原电池的离子方程式是 Zn + Cu2+ = Zn2+ + Cu,该原电池正确的组成是 ( )

A. B. C. D. 正极 Cu Zn Cu Cu 负极 Zn Cu Zn Zn 电解质溶液 HCl CuSO4 CuSO4 ZnCl2 11.下列对比能说明氯元素比溴元素非金属性强的是 ( )

A.HCl酸性比HBr弱 B.HClO酸性比HBrO强

C.HClO比HBrO稳定 D.HClO4酸性比HBrO4

12.下列关于铷(Rb)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它位于周期表第四周期第IA族 B.氢氧化铷是

弱碱

C.在钠、钾、铷三种单质中铷的熔点最高 D.硝酸铷是离子化合物

13. 下列各装置中,不能构成原电池的是(电解质都为稀硫酸)( ) Zn

A B C D 14.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人体运动所消耗的能量与化学反应有关 B.煤和石油都属于化石燃料 C.化学反应必然伴随发生能量变化 D.不需要加热就能进行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15. 关于右图所示装置的叙述:①Zn为正极,Cu为负极;②溶液中氢离 子向负极移动;③电子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④铜极上有氢气产生; ⑤若有0.1mol电子流过导线时,锌片质量减轻6.5g;⑥若有1mol电子流 过导线,则产生的氢气为0.5mol 。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 ③④⑤ C.④⑤⑥ D. ③④⑥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只选1个且正确得1分;有错选或未选得0分。)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氯化钠的电子式 C.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一个D2分子所含的中子数为2

D.稳定性:HF > H2S

Fe Cu Fe C Fe C Fe 17.下列关于离子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离子化合物中都含有离子键 B.离子化合物中的阳离子只能是金属离子

C.有些离子化合物可能含有共价健 D.溶于水可以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18.金刚石与石墨是碳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在100 kPa时,1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1.895 kJ的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B.1mol石墨比1mol金刚石的总能量低

C.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D. 1mol石墨比1mol金刚石的总能量高

19.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下图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烧杯中溶液的pH值均增大 B. 产生气泡的速率甲比乙快

C. 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D. 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锌片是负极

20. 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HClO4、H2SO4、H3PO4的酸性依次增强 B.P、S、Cl最高正

价依次升高

C.HCl、HBr、HI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D.锂、钠、钾的金

属性依次增强

2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分子组成的物质中一定存在共价键

B.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相同非金属原子间形成的化学键只存在于双原子单质分子中 D.同种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键

22.X、Y、Z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6。Z位于Y的上一周期,则这三种元素形成的某种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为( )

A.X3YZ4 B.X2YZ3 C.X2YZ4 D.XY2Z3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9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9分。按题目要求作答。 23.(12分)填写下列空白(每空1分)。 (1)表示含有17个质子、20个中子的原子的化学符号是

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周期ⅤA族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3)原电池的本质是 。

(4)与Na具有相同电子数的分子有_______、_______(写分子式,只写出两种)。

2131440401(5)在①126C ②19K ③1H ④6C ⑤20Ca ⑥6C ⑦1H几种符号

+

中,有

种核素,有 种元素;①、④、⑥互称为 。

(6)水分子中,共有 对共用电子。

(7)从能量角度看,断开化学键要 能量,形成化学键要 能量,所有的燃烧反应都会 能量。

24.(15分)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⑨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 主族周期 一 二 三 ⅠA ① ⑤ ⅡA ⅢA ⑥ ⅣA ② ⑦ ⅤA ③ ⅥA ⑧ ⅦA ④ ⑨ 0 (1)画出元素④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⑦元素的名称

是 ,

⑨元素的离子的电子式是 ,②的气态氢化物中的化学键有 (填“离子键”、“极性键”或“非极性键”)。

(2)在标号元素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写元素符号) 。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写元素符号) 。

(3)⑦、⑧、⑨元素所形成的气态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写化学式) 。

(4)⑤、⑥、⑦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写元素符号) 。

(5)①与③形成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 。用电子式表示⑤与⑧形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 (6) ⑦、⑧、⑨三种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写化学式) 。

25.(3分) A、B、C、D四种金属分别浸入稀硫酸中,C、D产生气泡缓慢,A、B产生气泡较剧烈。把C、D两金属用导线连接后浸入稀硫酸中,气泡从C金属片析出。把A、B两金属片用导线连接浸入稀硫酸组成原电池时,电流由A→B。 根据实验可知,A、B、C、D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排列是 。 26.(19分)某同学做同族元素性质相似性、递变性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见下表,表中“实验方案”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①将氯水滴加到溴化钠溶液中,振A.浮在水面,熔成小球,不定向移荡后加入适量CCl4溶液,振荡,静动,随之消失 置 ②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冷水中 B.分层,上层无色,下层紫红色 ③将溴水滴加到NaI溶液中,振荡C. 浮在水面,熔成小球,不定向移后加入适量CCl4溶液,振荡,静置 动,并伴有轻微的爆炸声,很快消失 ④将一小块金属钾放入冷水中

D.分层,上层无色,下层橙红色 请你帮助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⑴实验目的: ⑵实验用品:

①试剂:金属钠、金属钾、新制氯水、溴水、0.1mol/LNaBr溶液、0.1mol/LNaI溶液、CCl4等。

②仪器: 、试管、烧杯、镊子、小刀、玻璃片等。 ⑶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方案对应的实验现象的标号及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实验实验现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方案 象 ① ② ③ ④ ⑷实验结论:

密座位号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段考

高一级化学答题卷

命题人: 审题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9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9分。按题目要求作答。 23.(12分)填写下列空白(每空1分)。 (1)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 _____。 (3) 。

(4)____ ___、___ ____(写分子式,只写出两种)。

(5 , , 。 (6) 。

(7) , , 。

24.(15分)(1)—(3)每空1分,(4)—(7)每空2分:

(1) , , , (2) , 。 (3) 。 (4) 。

(5) ,

(6) 。

25.(3分)

26.(19分)

⑴实验目的: ⑵仪器:试管、烧杯、镊子、小刀、玻璃片、 等。 ⑶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方案对应的实验现象的标号及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实验方案 ① ② ③ ④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⑷实验结论:

高 一 级化学试题答案

1 B 9 D 2 C 10 C 3 B 11 D 4 A 12 D 5 B 13 D 6 D 14 D 7 B 15 D 8 D 16 16 BD

17 BD 18 BC 19 AB 20 BD 21 AC 22 BC 23.(12分)填写下列空白(每空1分)。 (1)_____

______________。

(2)______HNO3___ _____。

(3) 氧化还原反应 。

(4)____H2O ___、___ CH4 ____(写分子式,只写出两种)。 (5 6 , 4 , 同位素 。 (6) 2 。

(7) 吸收 , 放出 , 放出 。

24.(15分)(1)—(3)每空1分,(4)—(7)每空2分:

(1) , 硅 , , 极性键

(2) Na , F 。 (3) HCl 。

(4) Na〉Al〉Si 。

(5) , 。

(6) HClO4〉H2SO4〉H2SiO3 。 25.(3分) B〉A〉D〉C 。

26.(19分)

⑴ 探究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性 ⑵ 胶头滴管 。 实验方案 ① ② ③ ④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D A B C Cl2+2NaBr=2NaCl+Br2 2Na+2H2O=2NaOH+H2↑ Br2+2NaI=2NaBr+I2 2K+2H2O=2KOH+H2↑ Cl2+2Br-=2Cl-+Br2 Br2+2I-=2Br-+I2 ⑷实验结论: 同主族元素性质相似,自上而下元素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