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回腐复匡亏瑶毒2010年,第25卷,第9期 ・调查研究・ 重庆市精神残疾人康复情况分析 缪定国 舒彬1,3杨志金 李香平 马占山z 精神残疾,是指各类精神障碍持续1年以上未痊愈.由 照料_l1。 于存在认知、情感和行为障碍。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 1.5康复形式 参与。随着我国残疾人康复事业的不断发展,精神残疾人的 是残疾人实现康复的基本途径,包括以下3种:①机构 康复需求也不断增加。本文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 康复:指在康复中心、综合医院设置的康复科室等机构中.以 重庆市的调查结果,对精神残疾人的基本情况、致残原因、康 门诊和住院的形式提供的康复服务途径;②社区、家庭康复: 复形式、康复内容、曾接受服务与扶助及主要需求进行了分 是指在社区和家庭为残疾人采取的康复措施。这些措施是利 析,以便提供更合理的康复服务。 用和依靠社区和家庭的人力资源而进行的.包括依靠残疾人 及其家庭成员和社会;③延伸服务(上门服务):是指由康复 l资料与方法 机构派专业人员到实地,为康复对象提供专业性康复服务的 1.1资料收集 途径。 根据国家分配给重庆市的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 1.6统计学分析 的样本量,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抽样方法.在 采用SPSS1O.O统计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全市抽取24个区县f自治县),96个乡镇、街道,共192个调查 小区,26243户,82460人,调查的抽样比为2.95%0。 2结果 1.2研究对象 2.1精神残疾人的基本情况 根据上述筛选结果确定的556名(含多重残疾74名)精 符合精神残疾标准的精神残疾人共计556人.占残疾人 神残疾人为研究对象。 群总数的9.68%;其中男性255人(45.86%)、女性301人 1.3研究工具 (54.14%);单纯精神残疾482人(86.69%),其中残疾一级81 本研究的数据来自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统一制 人(16.80%),残疾二级89人(18.46%),残疾三级102人 定的调查表,包括《残疾人调查表》和《残疾评定记录表》。调 (21.16%),残疾四级210人(43.57%);60岁以上的126人 查内容主要是残疾人基本情况(年龄、性别、残疾类别、残疾 (22.66%),16—59岁420人(75.54%,其中28—59岁387人, 等级、地区分布)、致残原因、康复形式、康复内容、曾接受服 占69.60%),15岁以下l0人(1.80%);城镇144人(25.90%), 务或扶助、主要需求。 农村412人(74.10%)。 1.4精神残疾分级标准 2.2精神残疾致残原因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Ⅱ》(WHO—DAS II)分 精神残疾的前五位致残原因分别为:精神分裂症336 数和下述的适应行为表现,把精神残疾划分为四级。精神残 人,占69.71%;其他器质性精神障碍39人.占8.09%;神经症 疾一级:WHO—DAS值在l16分以上,适应行为严重障碍,生 性障碍35人,占7.26%;癫痫34人,占7.05%;痴呆22人,占 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长期、全部需他人监护。精神残疾二 4.56%。精神残疾不同等级的主要致残原因见表1。 级:WHO—DAS值在106一l15分之间,适应行为重度障碍.生 2.3精神残疾人的康复形式 活大部分不能自理,需要环境提供广泛的支持,大部分生活 在精神残疾人的康复形式上,405人(84.02%)选择机构 仍需他人照料。精神残疾三级:WHO—DAS值在96一l05分之 康复,77人(15.98%)选择社区和家庭服务,没有人选择延伸 间,适应行为中度障碍,生活上不能完全自理,需要环境提供 服务。精神残疾人分残疾等级的康复形式见表2。 部分支持,部分生活需由他人照料。精神残疾四级:WHO— 2.4精神残疾人的康复内容 DAS值在52—95分之间,适应行为轻度障碍,生活上基本自 在精神残疾人的康复内容上.需要医疗服务405人 理,偶尔需要环境提供支持,一般情况下生活不需要由他人 (84.02%),需要辅助器具1人(0I21%),需要康复训练与服务 DOI10.3969j.issn.1001—1242.2010.09.017 1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重庆市,400042;2重庆市残疾人联合会:3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缪定国,男,主治医师;收稿日期:2009—8—12 “ tM.rehabi.com.cn 889 Chinese JolZlT ̄ofRehabilitation Medicie,Senp.2010,Vo1.25,No.9 表4精神残疾人分残疾等级的曾接受服务或扶助 残疾一级残疾二级残疾三级残疾四级 残疾一级残疾二级残疾三级残疾四级 表1精神残疾不同等级的主要致残原因 (人) 190人(39.42%)。精神残疾人分残疾等级的康复内容见表3。 2.5精神残疾人曾接受服务或扶助 精神残疾人曾接受服务或扶助共包括l3项,其中排在 前五位的分别是医疗服务与救助262人(54.36%),贫困残疾 人救助与扶持137人(28.42%).康复训练与服务36人 (7.47%),法律援助与服务15人(3.11%),无障碍设施14人 (2.9O%);163人(33.82%)未曾接受任何服务或扶助。精神残 疾人分残疾等级的曾接受服务或扶助情况见表4。 2.6精神残疾人的主要需求 精神残疾人的主要需求,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医疗服 务与救助462人(95.85%),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450人 (93.36%),康复训练与服务169人(35.06%),生活服务71人 (14.73%),就业安置或扶持37人(7.68%);但在未曾接受服 务或扶助的教育费用补助或减免、职业教育与培训、文化服 务上,均有少数残疾人作为主要需求。精神残疾人分残疾等 级的主要需求情况见表5。 3讨论 本次残疾人调查.全国精神残疾人占残疾人群总数的 7.40%I ̄J,刘民等报道北京市精神残疾人占残疾人群总数的 表2精神残疾人分残疾等级的康复形式 表3精神残疾人分残疾等级的康复内容 890 WWW.rehabi.con.cn 表5精神残疾人分残疾等级的主要需求 残疾一级残疾二级残疾三级残疾四级 7.11%I31:本调查显示:重庆市精神残疾人占残疾人群总数的 9.68%,高于北京市及全国的平均水平,这可能有地区差异, 也可能与主要致残原因相关:在全国残疾人年龄构成中,60 岁以上占53.24%141。北京市65岁以上的占55.09%【引,均呈现 明显的老龄化表现。而本研究显示:重庆市精神残疾人在年 龄分布上以中、壮年为主,28—59岁占69.60%,60岁以上仅 占22.66%.;这很可能与精神残疾人的主要致残原因相关. 中、青年人易患精神分裂症[61: 精神残疾的主要致残原因为精神分裂症.韩国玲等报导 青海省为32.8%m,李春林等报导宁夏回族自治区为53%Isl, 高力军等报导黑龙江省为60.43% 。本调查显示:重庆市精神 分裂症高达致残原因的69.71%,这可能是地区差异所致。虽 然不同地区报导精神分裂症的致残原因百分比有所不同.但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残疾的第一致残原因是相同的。因此。及 时、有效地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减少精神残疾人最重要的 手段。 本调查显示:精神残疾人的康复形式,以机构康复为主, 占84.02%,社区和家庭服务为辅,占15.98%。据研究,慢性精 神分裂症患者长期住院治疗与社区康复治疗在疗效、社会功 中圊旆夏匡学磐磊2ol0年,第25卷,第9期 能缺陷以及对社会的影响方面无明显差别,而社区康复更经 参考文献 济㈣。因此,加强社区医疗机构建设,正确引导更多慢性精神 f11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 分裂症患者接受更经济的社区服务,可能成为减少精神残疾 查主要数据手册fM1.第1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124--126. 【2】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 人的重要手段之~:精神残疾人的康复内容,以医疗服务为 查主要数据手册fM1.第1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2. 主(84.02%),康复训练与服务为辅(39.42%)。而加大精神分 『31刘民,栾承,沈励.2006年北京市残疾人抽样调查流行病学特征 分析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6):550--552. 裂症患者的心理社会康复…】、社会技能训练_I2l、综合康复治 f41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 疗l1]】能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缓解精神症状,促进情感交 查主要数据手册[M].第1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16. 流.减少社会功能缺失,提高生活能力与社会功能,从而提高 [5]刘民,栾承,沈励.2006年北京市残疾人抽样调查流行病学特征 分析Ⅲ.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6):550--552.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因此,加强康复训练可能成为减少 『61吴树跃,刘长琳,蔡琳,等.精神分裂症男女患者的发病年龄研究 精神残疾的另一重要手段。 lJ1.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OOl,l】(6):359. 【7]韩国玲,杜欣柏,魏洪,等.青海省精神残疾康复工作现状调查及 本调查显示:精神残疾人曾接受服务或扶助,主要是医 对策lJI_中国康复,2009,24(1):62—64. 疗服务与救助(54.36%)、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28.42%)、 f81李春林,赵志清,周保.宁夏精神残疾流行病学现状调查结果分 康复训练与服务(7.47%);精神残疾人的主要需求也是医疗 析lJI.宁夏医学杂志,2008,30(11):lO41--1o42. [9]高力军,吴群红,宁宁,等.黑龙江省居民精神残疾流行现状及致 服务与救助(95.85%)、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93_36%)、康 残因素分析『J].医学与社会,2008,21(9):4—6. 复训练与服务(35.06%)。但精神残疾人曾接受的服务远不能 [1O]陈贻华,林振东,欧阳晓青,等.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住院与社 区康复治疗对照研究IJ1.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3): 满足其需求,约1/3的精神残疾人未曾接受任何服务或扶助, 263—264. 对康复训练与服务、生活服务、就业安置或扶持的需求大量 [11】沈峰,杨彦春,邓红,等.精神分裂症心理社会康复的进展fJ1.中 增加;精神残疾人的主要需求与曾接受的服务或扶助有很大 国康复医学杂志,2o07.22(2):l85—187. [12]徐文炜,袁国桢,张紫娟,等.慢性精神分裂症社会技能训练的 的差距,这需要社会、特别是政府更加关注精神残疾人的需 研究ljI.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3):241—244. 求.加大在精神残疾人救助中的力度。 【l3】魏庆莲,张英辉,王秀珍,等.综合康复措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 疗效的对照研究『J1.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9):841. ・调查研究・ 石家庄市纳入社区慢性病管理的脑卒中患者功能障碍调查 白国芳 何凤英 魏静丽 王莉珉, 张翠兰 李向丽s 我国康复医学起步晚.目前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绝大部 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分未曾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因此,我国所谓的“后遗症”患者 仍然可能从康复训练中受益I】-21,需要积极探讨在社区康复层 1资料与方法 面如何为此类患者提供有效的康复治疗。随着我国社区卫生 1.1资料收集 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社区康复已经成为其中的主要管理内 以石家庄市为整体.整群分层抽样法抽取5家社区卫生 容之一。石家庄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了完善的慢性病管 服务中心.截止到2008年1O月20日前被调查社区管辖人 理档案,记录了脑卒中患者的一般健康资料,但对患者的功 口共计68430人,纳入社区慢性病管理的脑卒中患者共计 能障碍状况没有记录。为探索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的有效社 368人,其中346人接受了调查,22人因调查期不在辖区居 区康复工作模式和实用技术.本课题组于2008年10月一12 住而未接受调查。 月对当前石家庄市城区社区脑卒中患者的功能障碍状况进 1.2调查方法 DOI10.3969j.issn.1001-1242.2010.09.O18 1石家庄市第八医院康复科,石家庄市,050081;2石家庄市汇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石家庄市裕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石家庄市 西三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石家庄市阜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作者简介:白国芳,女,副主任医师;收稿日期:2009—08—27 www.rehabi.COI'B,.Ctl,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