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li jie du・案例髓读● 在操T隹中体验3在揉究中发展 “认图形”教学案例与评析 汀苏省昆山市第一中心小学 陈辉 现代教学论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 用耳听科学。”儿童的动作思维在学习中占优势,他们 这里有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你能说一说哪些物体的 面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圆吗? 提问: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的智慧出在手指尖上。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 直接经验的体验,把教学过程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 【镜头2】围~围。 的物质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情境中,亲 身经历形象而生动的数学过程,亲身体验如何“做数 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从而理解知识.发展 能力。现结合“认图形”一课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课件出示情境图)星期天,小红请小明到她 家去玩。看,他们在玩什么呀?同学们喜欢玩积木吗? 生:喜欢。 师:老师给你们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套积木,请你 拿一个你认识的并且喜欢的积木向大家介绍介绍它 的名称。 二、引导探究。建立模型 【镜头1】感知“面”在“体”上。 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那这些图形你 认识吗? 师:你们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 生: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出示字) 师:它们呀,就藏在你们手中的积木上呢!不信, 你仔细地看一看、摸一摸,看谁先找到它们! 生1:我找到了.我在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 生2:我找到长方形了。瞧,他在长方体上! 生3:我在圆柱的底上找到了圆形。 【镜头2】从“体”上剥离出“面”。 师:你们能不能想办法把你在这些积木上找到的 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画下来呢?这里。老师为大家准 备了白纸和印泥等工具。想一想你会用什么方法画下 这些图形。再动手试一试。最后把你的方法在小组里 说一说。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看看同学们到底想出 了几种办法。 生1:我把正方体按在纸上,然后用铅笔画了一个 正方形。 生2:我把积木上的长方形纸直接剥下来,贴在了 白纸上。 生3:我用印泥印了一个圆形。 师:同学们的办法真多,有描的,有印的,有摁的。 三、解释应用,提高成效 【镜头1】找一找。 谈话: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与这些图形见面。看, 师:我们可在生活中找到这么多。那你想不想亲 手来做一个我们今天学到的这些冈形呢?这块是钉子 板,请你用橡皮筋在钉子板上围出今天学过的图形。 师:你围的是什么? 师:你们有的围了长方形、有的围了正方形,怎么 没有围出圆形?(指名上来围圆)对,在钉子板上围出 的图形的线都是直的,而圆是曲线的,所以围不出来。 【镜头3】画一画。 师:刚才我们用橡皮筋在钉子板上围出了长方形 和正方形,那你们想不想画一画长方形和正方形呢? (m示方格纸)那我们就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师:你准备怎么画?请你在纸上试一试吧。 【案例反思】 】.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案例中,通过创没小 红和小明玩积木这样一个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小朋友 摸一摸、说一说、找一找积木上的长方形、正方形和 圆。并用自己的方法把找到的这些图形画在纸上.让 小朋友从过去学过的几何形体中分离出了长方形、正 方形和圆这几个平面图形,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与欲望,又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形”与“体”的联系,有 效地突破了难点。这样的情境创没,符合低年级学生 的认知特征 2.重视操作,体验探究乐趣。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 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如何适应并满足学 生的这种需要,事关教学是否成功。课堂教学中,教师 必须充分尊重学生,重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 独立思考、探求新知。要尊重学生独立操作实践的情 感体验,正视学生个体体验的心理差异和对学习内容 的吸收感悟及心理感受。只有这样,学生的探究体验 才会进发出智慧的火花,个性才能得到发展和张扬, 创造潜能才会得到挖掘 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 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案例中,教师充分重视 操作活动,通过摸一摸、找一找、画一画、围一围等活 动,既加深对正方形、长方形和圆的认识,又丰富了学 生数学活动的经验.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 学到了知识,学得既轻松又愉快。教师组织汇报交流, 给学生创设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不仅知其 2011年第2期.总第110期43 ■案儡圈馥・an lijie du 磨课中成长9反思中提高 数学广角例1“有趣的搭配”磨课经历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龙溪学校施燕萍 【第一次试教】 一一共有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师:看大屏幕,小丽有2件衣服,3件裤子。请你想 师:如果裤子不变再增加1件衣服。(电脑增加) 想.如果1件衣服只能搭配1件裤子的话.一共会 会增加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1件衣服有3种搭配方 法,那么现在3件衣服就有几个3种?可以怎么列式? (电脑出示) 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 师:你们都说有六种。那么谁能说一说有哪六种? (2~3名学生说) 师:看样子说一说有点麻烦,那么你们能不能用 师:2 ̄3=6在这幅图里表示什么意思? 课上完后,和一起听课的老师进行了交流与讨 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你认为的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画 论。他们给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下来或者写下来。(投影切换) 1.缺少从整体上把握这节课的知识要点。这节课 【反馈1】拿出画衣服裤子的作品投影。 的教学是在学生原有2件衣服配2件衣服基础上的 师:请你说一说,你是怎么给他们搭配的? 进一步提高。在学生进行搭配的时候表示方法可以多 师:(强调)第1件衣服分别和3件裤子搭配,有 样化,教师的引导语一一定要简练明了.可以让学生用 字母等表示都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可是, 三种不同的穿法;第2件衣服和3件裤子搭配,又有3 符号、数字、种不同的穿法。一共有2个3种,所以有6种。 课堂中没有生成。另外,大屏幕在不断的切换,学生仅 凭印象说出这6种搭配方法似乎比较困难,能不能在 黑板上贴图片。课中间.当学生在表达2x3=6这个算 【反馈2】拿出连线的作品投影。 师:像这样画衣服裤子太慢也太麻烦了,有同学不是 画的,谁来交流一下。(只有寥寥无几的几个学生举手) 师:这个同学是这样来表示的,请你也来说一说, 服搭配裤子) 式的具体意义时,教师是否应该有引导性的小结,让 学生清楚地明白1件衣服搭配不同的3件裤子,就是 的教学做好准备,而不是急于求成。 你是怎么搭配的。他刚才是用什么去搭配什么的?(衣 有3种不同的方法,也就得到了1个3……为接下来 2.缺少对搭配问题的深入研究。整节课的设计都 师:刚才同学们看到的都可以表示6种不同的搭 配穿法。这么多表示方法中都是用什么去搭配什么 是针对例1展开的.课中在2件衣服搭配3件裤子的 时候。设计了多l件衣服会有什么不同?裤子不变,多 的?(都是衣服去搭配裤子的)(切换电脑屏幕) 师:(小结)看大屏幕,用第1件衣服去搭配3件 1件衣服的话又有什么变化?接下去的研究还是比较 裤子,可以得到几种不同的搭配方式?(电脑演示)(板 肤浅,没有清楚地让学生明白:其实像类似的搭配问 书:1个3)用第2件衣服去搭配3件裤子,又得到几 题,只要弄明白求几个几就很清楚了。这几个几所表 种不同的搭配方式?(板书:1个3)1个3再加1个3, 达的意思能领悟.那么这节课的目标也算真正落实了。一共得到几个3呢?(板书:2个3)2个3是多少,可以 听取了众多老师的宝贵建议之后。我重新整理了 用算式怎么来表示?(板书:2 ̄3=6) 师:在这个搭配问题中,2x3=6表示什么意思呢? (指名回答) 生:2表示2件衣服.3表示3件裤子,2 ̄3=6表示 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由被动接受变为积极发现,并在 交流的过程中增强认识能力,提高认识水平。通过这 教案,于是便有了第二次试教。 【第二次试教】(过程略) 这次试教中感觉整个教学过程更加合理了,教学 的目标也更加明确了,学生的参与度也有所提高,但 的生活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 动去观察、思考、分析,从中揭示某些规律,并再用以 行科学探究的意识 如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在生 活中,我们经常与这 图形见面。看,这里有一些不同 些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学生不再感到数 指导生活实践,体验探究的价值.初步形成主动地进 学是枯燥无味的,从而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3.联系生活,领悟探究价值。课程标准指出:“人 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应该与学生的 形状的物体,你能说一说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 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验有密切的关系,是对他们 些是正方形,哪些是圆吗?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 有吸引力、能使他们产生兴趣的内容。在数学课堂教 吗?”将数学课上认识的图形与生活中的物体融合,加 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探究是学习的一种手段,要把 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 探究性学习延伸到社会实践中去,把课本知识与社会 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44教育事 论锰 v 。Y 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