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管理规范 编制: 审核: 批准: 共 5 页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第 1 页 1 目的
为规范公司内产品图样、工艺文件等技术文件的归档、分发和更改,特制订本办法。
2 范围
本管理规范适用于产品图样、设计文件、工装图样、工艺文件和技改资料(以下简称图样和技术文件,含电子文档)的归档、清打(复)印、分发和更改的管理方法。
3 职责
技术部负责对图样和技术文件的归档、请打(复)印、管理和发放;负责对图样和技术文件进行更改;各车间现场工程师负责对更改图纸的保存、管理。
4 流程图
4.1 技术文件发放流程(生产技术图样)
5 内容
5.1 总则
5.1.1 图样和技术文件必须有专人管理。
5.1.2 图样和技术文件经鉴定或验证后,相关部门及时归档并办理手续;产品图样在产品上公告后三个月内应归档。归档底图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标题栏填写完整,签署齐全; b) 清晰,无破损,无皱褶;
c) 图样按产品明细表或目录成套归档,技术文件按车型成套归档。 5.2 归档原则
5.2.1 所有产品底图及电子文本原则上由技术部档案管理部门保存。
1
标题: 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管理规范 共 5 页 第 2 页 5.2.2 工装图样底图、工艺文件底图、技改资料底图及相应电子文本应归档案管理部门保存。 5.2.3 尚未归档的图样和技术文件需请打(复)印时,应签署齐全,填写完整。
5.2.4 每年晒换新图时,由技术部相关设计部门对产品图样、设计文件、工艺文件进行确认后方可打(复)印。
5.2.5 凡属密级的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及本公司保密原则进行管理。 5.3 更改原则
5.3.1 本办法适用于图样及文件的更改。图样及文件的更改必须填写《图样/技术文件更改通知单》(简称通知单,格式附后)。
5.3.2 通知单由图样及文件的设计部填写;图样及设计文件的更改工作应由设计人员负责进行。
5.3.3 图样及文件的更改不得降低产品质量,亦不得违背有关标准的规定,更改后的图样及文件应正确、完整、统一和清晰;并应保证更改前的原图样及文件有据(档)可查5.3.4 一个更改项目所涉及到的全部图样及文件应成套改全。 5.3.5 凡更改项目不需准备,且不影响互换的正式生产图样,允许将几个项目编在同一份通知单中,但每个更改项目之间用贯通横线分开,以示区别。
5.3.6 凡更改需准备且能独立实现的更改项目,应分成独立投产的最小单元分别编制通知单。 5.3.7 通(借)用图样更改,不得破坏通(借)用的性质,否则应绘制新图另编代号,而通(借)用的图样仍予保留,代号改变时应相应更改与其有关的图样及文件。
5.3.8 已发出的通知单发现错误,在生产准备期间,可采用补充更改通知单将错误内容作废;对同一更改项目的遗漏也可采用此法给予增补。 5.3.9 当关键零部件、材料和结构等变更,有可能影响与相关标准的符合性或型式试验样机的一致性且图样需要更换,应在实施前向认证机构申报,并执行《认证产品变更管理办法》的规定,等获得批准后才能变更;零部件材料或结构有较大变更(如铸件改成冲压件等)且图样需要更换,应改变图样编号中的变更经历代号,其变更经理代号按QC/T265-2004《汽车产品零部件编号规则》中的规定。
5.3.10 生产试制阶段的图样及文件,更改和取消一律不填写通知书,需更改时,由相关人员直接打(复)印上更改和签字,底图则在试制总结后一次更改,并不加任何更改标记。
5.3.11 正式生产中出现的临时性有关图样及文件问题(如加工尺寸有误、材料代用等)一律不填写通知单,不改图样,可用其他方法处理。
2
标题: 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管理规范 5.4 图样和技术文件的请打(复)印、发布方法
共5 页 第 3 页 5.4.1 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由技术部统一打(复)印,随技术通知分发至相关部门。技术部应按车型代号分类,将品种。数量逐一登记,并与接收人办理签收手续。 5.4.2 生产部将需要发放的通知单和产品技术图样发至车间。 5.4.3 定型生产的技术文件发放的类别及数量见表1。 表1 名称 技术通知(份) 产品图样(套) 明细表(份) 采购部 1 生产部 1 2 质管部 1 1 财务部 1 备注 5.4.4 新产品试制用图样,由技术部相关设计部门根据需要提供,并加盖“试制用图”印章后随通知发放至生产部和试制小组。 新产品试制的技术文件发放的类别及数量见表2.
表2 名称 试制组 采购部 生产部 质管部 备注 技术通知(份) 1 1 1 1 产品图样(套) 1 1 明细表(份) 1 5.4.5 新产品试制工艺文件、批量生产的基本成型产品工艺文件及重大改变特殊订单产品工艺文件由技术部整理、等级,按生产用、质管用、核价用文件分别下发生产部(或试制小组)。质量保部、财务部核价员;一般订单产品的工艺文件由现场工程师负责修订和发放。 5.4.6 技术部各设计部门技术用图、工艺文件,每三年更换一次,到期前,各单位自行请打(复)印,并交旧领新。
5.4.7 生产部门、采购部门、财务核价、检验用图和技术文件两年更换一次。到期前填写《请打(复)印》(格式附后),经审批后打(复)印,同时将原发图样,收齐交技术部。
5.4.8 各生产车间用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每年更换一次,每年年底前,由各生产车间填写打(复)印,审批后交档案管理部门请晒,同时将原发图样和技术文件收齐交技术部。
5.4.9 技术部门应将各单位用图样、技术文件分别加盖“生产用图”、“检验用图”或“技术用图”及日期、是否受控等印章,以确保图样的有效性。 5.4.10 产品说明书由技术部负责编制、印制和发放。
5.4.11 工装、非标设备、公用工程、技术改造等技术资料由设计单位根据需要复制。 5.5 图样及文件的更改方法
3
标题: 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管理规范 共 5 页 第 4 页 5.5.1 图样及文件的更改一把应采用划改,将需要更改的尺寸、文字、符号、图形等用细实线划掉,然后填注新的尺寸、文字符号、图形等。被划部分应能清楚地看出更改前的情况。 5.5.2 划改时在靠近图样或更改部位上写更改标记:用加圈的小写汉语拼音字母表示。列如:①、②、③··
5.5.3 当划改不能表示清楚时,必须在保证更改有据可查的条件下,可采用刮改。
5.5.4 通知单时更改图样及文件的依据。图样及文件的更改必须持有签署齐备的通知单,不得先更改,后填写通知单。
5.5.5 图样及文件的更改应严格按通知单规定的内容进行,不得增、减,并在更该部位近处加注更改标记。
5.5.6 产品技术问题处理通常应采用填写《技术问题处理通知单》(见格式2,附后)。 5.5.7 图样更改通知单和技术问题处理通知单的填写,应按各栏的相应要求填写;若因图样更改影响在制品时,应在“在制品的处理”栏内叙述清楚,是修改、报废还是退货等要求。 5.5.8 图样更改通知单的编号采用部门代号+年号(两位数)+发放日期+流水号。例:2009年的5月8日第2份更改通知单的编号为:“JS09050802”。 5.5.9 技术问题处理通知单的编号采用部门代号+年号(两位数)+发放日期+流水号。例:2009年的5月8日第2份更改通知单的编号为:“JS09050802”。 5.5.10 每张通知单的编号及管理应由技术部负责。
5.5.11 当更改标记已填满时,图面中所有更改标记均不复制出,更改标记栏仅复制出采用通知书号,并在图样边框外左上角注明原图的最后更改标记。 5.6 图样和及时文件的管理
5.6.1 各单位的相关部门应有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本部门的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的验收、登记、加盖本部门标记,做好保管、发放、回收、工作。
5.6.2 需重新换发新图时,应由技术部统一打(复)印,并与更改通知单一并发放,同时从新图生效之日起三日内交回更改前的全部旧图交技术部门;如不需要发新图时,设计人员应及时将更改部分做好更改标记,并做好记录。
5.6.3 图样及技术文件遗失后如补打(复)印,需经技术部负责人批准并填写扣款单后方可安排补打(复)印。
5.6.4 正式投产前的图样和技术文件资料,竣工验收前的技改技术资料,未经公司领导批准不得向外提供。
5.6.5 本公司老产品图样、工装图样、工艺文件、已正式投产的技改技术资料等,未经公司主管领导批准,不得向外提供。
5.6.6 经批准向外提供的技术资料,应按不同用途和目的收取费用。
5.6.7 电子文件的管理应根据公司《电子文档管理办法》,配合PDM系统统一进行管理。
5.7 处罚
5.7.1 因保管不善丢失图样,技术文件,按图样文件的重要程度及丢失数量,按以下规定进行处罚(以4号幅面为标准页,其他类推):
4
标题: 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管理规范 共 5页 第 5页 1) 丢失一般图样,每一张4号幅面罚款5元 2) 丢失总成图,每一张4号幅面罚款10元
3) 丢失新产品样图,除加倍处罚外,还应由直接责任人作出书面检查交公司领导,根据情节
轻重做相应的处理。
4) 丢失技术文件可查找1)、2)、3)进行。
5.7.2 违犯本管理办法规定,自行为外单位提供本公司产品图样、技术文件者,除按5.71 3)条规定处理外,还应根据对本公司造成的影响程度,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严重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5.7.3 罚款从责任单位奖金中扣除,技术部负责将责任单位扣款通知责任单位和管理部,由管理部负责从该单位奖金中扣除。
6 相关文件
6.1 《技术文件电子文档管理办法》 6.2 《认证产品变更管理办法》 6.3 《汽车产品零部件编号规则》
7 记录
7.1 JS-JW-BD-001 《技术问题处理通知单》 7.2 JS-JW-BD--002 《图样/技术文件更改通知单》 7.3 JS-JW-BD-003 《打(复)印申请单
5
标题: 编制: 产品图样编制规则 审核: 批准: 共 4 页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第 1 页 1 目的
为加强产品图纸管理,依据JBT 5054.4-2000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编号原则标准编制本规定。
2 范围
本规则适用于扬州金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各类车辆总布置图、外形图、产品零部件等编号。本规则不适用于汽车标准件的编号。
3 内容
3.1 总图编号规则 3.1.1 编号规则
产品总图编号由产品的型号和顺序号两部分组成 _________
产品型号 顺序号 3.1.2 举例
我厂生产的第一代拉臂车YZJW5251ZXX,其总布置图的编号为YZJW5251ZXX-1
3.2 产品零部件图编号规则 3.2.1 定义
组号:用二位数字表示汽车各功能系统的分类代号。
分组号:用四位数字表示总成和总成装置的分类代号,头二位数字代表它所隶属的组号,后两位数字代表它在该组内的顺序号。
件号:用三位数字表示零件、总成和总成装置代号。
变更经历代号:用一个汉语拼音字母和一位阿拉伯数字表示零件、总成和总成装配图更改过程的代号。
3.2.2 零件的编号
零件、总成和总成装配图的编号由产品型号、组号、分组号、件号和变更经历代号构成。
6
标题: 产品图样编制规则 共 4 页 第 2 页 3.2.2.1 产品型号符合GB9417《汽车产品型号编制规则》的企业产品型号,在此规则中取消型号前 企业名称代号。
3.2.2.2 组号和分组号按附表规定。 3.2.3 件号由三位数字表示;
3.2.3.1 总成件号第三位必须是0,零件的第三位不准用0,总成件号不允许后面用三个0; 3.2.3.2 代替图样的编号与总成图的编号相同;
3.2.4 变更经历代号位于零部件代号的最后部分,用一个汉语拼音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成。汉语拼音字母应大写,并从A起顺序使用,为避免混淆不得用I/O/X代号中的数字用1——9自然数。 3.2.4.1 在首次投产时,一般无此代号。
3.2.4.2 当零件或总成变化不大,并且更改不影响互换时,不改变其代号。
3.2.4.3 当零件或总成变化不大,并且首次更改不影响互换,用A1表示以后再有类似更改时,依次用A2、A3——
3.2.4.4 当零件或总成更改影响互换时,则应跳过字母A用B1表示,再次更改若不影响互换,而结构变化较大时用B2表示。再次更改若影响互换,则依次缸盖字母,用字母C表示。零部件编号构成形式举例:
○○○○□□□ ○○ ○○ ○○○ □○
产品型号 组号 变更经历代号 分组号 件号 □————汉语拼音字母 ○————阿拉伯数字 3.2.5 产品零部件编号举例:
(1) 扬州金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第一代YZJW5251ZXX型拉臂车 车架总成 5251ZXX-2800000
(2) 扬州金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首次更改且结构变化较大但不影响互换的YZJW5251ZXX型拉臂车
(3) 车架总成 5251ZXX-2800000A1
7
标题: 产品图样编制规则 共 4页 第 3 页 车架总成 5251ZXX-2800000A1
(3) 扬州金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第二次更改且结构变化较大且影响互换的YZJW5251ZXX型拉臂车
车架总成 5251ZXX-2800000B1 下次更改以此类推。 附录A拉臂车 零部件编号构成
拉臂车除底盘、副车架符合汽车产品组号类别,其他均为专用装置需另作规定。
组号分组号见附表: 3.3 产品明细表编制规则
3.3.1 编号规则
更具QC/T6-92的规定如下: 3.3.2 整车明细表
整车明细表由明细表代号、产品型号组成,其形式如下。
MX—————
明细表代号 产品型号
其中:产品型号:按GB9417规定。 3.3.3 分组明细表编号
分组明细表编号由明细表代号、产品型号、分组号组成,其形式如下: MX ——○○○○□□□ ——○○○○
明细表代号 产品型号 分组号
8
标题: 产品图样编制规则 共 4 页 第 4页 其中:产品型号中企业名称代号不写,没有专用汽车分类代号的后三位不写。例: 1 JW5251ZXX型拉臂车整车明细表编号为MX-JW5251ZXX 2 JW5251ZXX型拉臂车副车架总成编号为MX-5251ZXX-2800 3.4 产品图样目录编制规则 3.4.1 编号规则
图样目录编号由图样目录代号、产品型号、总成号组成。 TM ——○○○○□□□ ——○○○○
明细代表号 产品型号 总成号 其中:产品型号中企业名称代号不写,没有专用汽车分类代号的后三位不写 4 相关文件 无
5 记录
无
9
标题: 产品零部件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规定 编制: 1 目的
对产品零部件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进行规定
审核: 批准: 共 2 页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第 1 页 2 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产品零部件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
3 职责
3.1 技术部负责重要度分级规定和重要度分级表 3.2 技术部部长负责审核重要度分级规定
3.3 技术部设计人员根据重要度分级表编制关键过程、特殊过程明细表、确定质量控制点
4 流程图
无
5 内容
5.1 产品质量特性由产品的规格、性能和结构所决定,并影响产品的适用性,是设计传递给工艺、缺德和检验等的技术要求和信息。她包含有尺寸、公差与配合、功能、寿命、互换性、环境污染、人生安全及执行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情况等。
5.2 产品质量特性重要度指影响产品适用性的重要程度。
5.3 新产品设计阶段,技术部对本产品进行重要度分级,通过新产品试制,在设计改进时进一步修正和完善。
5.4 重要度分级采用编制整车及其总成部件重要度分级文件。 5.5 分级原则及重要度等级
5.5.1 重要度分级采用以按对产品适用性要求、安全性要求的影响及经济损失为依据。 5.5.2 重要度分级分为关键特性、重要特性和一般特性
1)关键特性指一切影响到车辆安全性、车辆专用特性、严重影响到可靠性及使用性,与国家环保法规有关的以及会导致使用单位必然提出申诉的特性(用读好A表示)
2)重要特性指一切会影响到车辆可靠性、使用性以及可能会导致使用单位提出申诉的特性(用符号B表示)
3)一般特性指符合产品质量特性定义,但对产品的使用性、可靠性影响不大以及不会导致使用单位提出申诉的特性(用符号C表示)
10
标题: 产品零部件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规定 共 2 页 第 2 页 4)一
般特性指符合产品质量特性定义,但对产品的使用性、可靠性影响不大以及不会导致使用单位提出申诉的特性(用符号C表示) 5.6 重要度分级内容包括 1)安全、环保要求 2)性能、结构的使用要求
3)可靠性、使用寿命及互换性要求 4)材料性能及处理规定 5)焊接规定
6)尺寸、公差和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及表面粗糙度等级要求 7)外形、外观要求
8)包装、防护及贮存运输等要求
6 相关文件及记录
6.1 相关文件 无
6.2 记录
ZL-0603-001《产品零部件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表》
11
ZL-0603-001 YZJW5251ZXX型拉臂车产品零部件质量特性重要度分布表(自制件)
质量特性 零部件图号 内在质量 几何精度 △ △ △ △ △ △ △ △ △ △ 外观 △ △ △ △ △ △ △ △ △ △ 性能 △ △ △ △ △ △ △ △ △ △ B B B B B B B B B B YZJW5251ZXX-2802000 YZJW5251ZXX-2803000 YZJW5251ZXX-2804000 YZJW5251ZXX-2807000 YZJW5251ZXX-2810010 YZJWLB20-53-H/2810000 YZJWLB20-53-H/2820000 YZJWLB20-53-H/2830000 YZJWLB20-53-H/2840000 YZJW18-53-9100000 △ △ △ △ △ △ △ △ △ △ 质量特性分级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零部件名称 护栏总成 保险杠总成 滚轮安装图总成 油箱支架总成 连接板总成 底架总成 举升架总成 举升臂总成 L型臂总成 液压系统
编制: 审核: 批准:
12
ZL-0603-001 YZJW5251ZXX型拉臂车产品零部件质量特性重要度分布表(外购、外协件)
质量特性 零部件图号 内在质量 几何精度 外观 性能 质量特性分级 序号 零部件名称
编制: 审核: 批准:
13
标题: 关键工序管理规定 编制: 1 目的
对影响关键工序的关键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以保证工序质量。 2 范围
适用于生产过程中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关键工序。 3 职责
审核: 批准: 共 2 页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第 1 页 3.1 技术部负责对关键工序的归口管理,负责编写设计关键工序的工艺、作业指导书等技术文件; 3.2 生产部根据编制的工艺文件配备相应的设备,并对设备进行管理;
3.3 质管部对关键工序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并根据编制的工艺文件配备相应的计量器具,并对计量器具进行管理;
3.4 综合管理部负责对关键工序的职工进行培训、考核。 4 内容
4.1 关键工序的定义:对产品的关键性(安全、环保)起着重要作用的生产工序的过程工序 4.2 依据本企业生产实际情况,确定一下工序为关键工序; 4.2.1 拉臂车
4.2.1.1 液压系统安装工序 4.2.1.2 总装调试工序 4.3 环境要求
4.3.1 有环境要求的控制点必须有环境管理规定,环境条件可包括:温度、湿度、照度、防尘等。 4.4 技术文教要求
4.4.1 各控制点必须有工艺作业指导书。 4.4.2 各控制点必须有检验作业指导书。 4.4.3 各控制点必须有工装、设备完好状况台账。
14
标题: 关键工序管理规定 共 2 页 第 2 页 编制: 审核: 批准: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4.4.4 所有上述文件均需是有效文件。 4.5 检验要求
4.5.1 操作人员对工艺参数和操作状况进行自检,并填写相应表格,以备查考。
4.5.2 检验人员对工艺参数和操作状况应进行检查、监督、认可,并有相应的表格,以备查考。5 相关文件 工艺做指导书 检验作业指导书 6 记录 无
15
标题: 关键及特殊工序清单(暂不打印) 编制: 序号 1 审核: 关键/特殊工序名称 焊接 批准: 所属车辆型号 工艺装备名称 通用 通用 通用 2 油漆 通用 3 4 5 6 铆接 液压系统安装 总装及调试 电器系统装配 车架加工 拉臂车 拉臂车 拉臂车 通用 CO2气体保护焊机 数控精细等离子切割机 辊道通过式抛丸机 共 1 页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型号、规格 KR350 PJ-400 QL2400 第 1 页 测量器具名 型号、规格 TCJE-1 TT120 燃油加热式汽车喷漆式ZZ-701-C 烤漆房 干式喷漆房 内径 (9.0*W5.0*H4.3)m 铆接机 T92Y-31.5 测压表、扭力扳手 测压表、扭了扳手 万用表 UT58C TT120 0-25MPa 0-25MPa 16
标题: 工序评审准则 编制: 1 目的及范围
审核: 批准: 共 2 页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第 1 页 为确保加工工序符合要求,特制订工序评审准则、本准则适用于对特殊工序、关键工序的评审。 2 职责
2.1 技术部负责组织对特殊工序、关键工序进行评审。 2.2 生产部负责对特殊工序、关键工序的归口管理。 2.3 质管部对特殊工序、关键工序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及测量 2.4 综合管理部负责相关工艺文件的培训。 3 评审细则
评审项目 现场工艺管理 工艺文件 工艺纪律的实施 培训要求 工艺知识 操作工 评审内容 现场有工艺文件,操作者易于得到 工艺文件内容完整,工艺参数及工艺方法明确 工艺文件为现行有效版本 抽查后,工艺执行率为100% 现场各类记录及控制图真实、有效 实物质量抽查合格 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 能清楚叙述工艺文件内容及质量要求 能按照工艺文件要求进行操作 能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及小修 能使用检具进行维护、保养及小修 能对工艺参数进行调整和监控 能使用各类管理工具,包括记录和控制图 工序所使用原材料、半成品标识适宜 工序所储备的原材料、半成品数量适宜 工序所使用原料、半成品合格 产品跟踪卡,相关质量记录完整 设备完好,专用设备及仪器仪表处于完好状态 制定了设备大中修计划 有效实施了大中修,并验收合格 进行了维护保养,设备清洁 合格 评审结论 需改进 不合格 基本技能 原材料 设备 标识 储备量 质量 记录 完好状况 计划性检修 维护保养 17
标题: 工序评审准则 卫生 定置 产品防护 现场标识 现场干净,整洁,符合产品特性要求 工作现场实行定置管理 工序产品有工位器具,有防护措施 产品标识及状态标识齐全,明确 操作现场照明适宜 工作环境 工人操作方便 现场环境安全、无事故隐患 标识 现场使用检测装置有合格标识 精度 现场使用检测装置,装置精度符合要求 完好状态 现场使用检测装置,装置完好 配备 根据监测需要,现场配备了检测装置 共 2 页 第 2 页 4 判定方法
4.1 评定结果表明有2项以上不合格时,该工序评审不合格。
4.2 评定结果标明有1项不合格,有3项以上需改进时,该工序评审不合格。 4.3 凡有不合格项及需改进项,应制定纠正措施并有效整改。 5 相关文件
5.1 JWZC01-04《关键工序管理办法》 5.2 JWZC01-07《特殊工序确认及监控办法》 6 质量记录
ZL-0606-001《工序评审报告》
18
标题: 特殊工序确认及监控办法 编制: 审核: 批准: 共 3 页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第 1 页 1 目的
对影响特殊工序的关键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以保证对特殊过程的控制及产品质量。 2 范围
试用予生产过程中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特殊工序;依据本厂现生产状况确定的特殊工序,如焊接、面漆、铆接。 3 职责
3.1 生产部负责对特殊工序的归口管理
3.2 技术部负责编制涉及特殊工序的工艺、工装、作业指导书等技术文件;并负责对工序评审和工艺纪律检查。各车间根据焊接、油漆、铆接工艺要求进行监控,并作记录。
3.3 生产部根据技术部编制的工艺文件配备相应的工装设备,并对工装设备进行管理。
3.4 质管部对特殊工序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并根据技术部编制的工艺文件配备相应的计量工具,并对计量器具进行管理。
3.5 综合管理部负责对特殊工序的职工进行教育、培训、考核、合格后发放上岗证书。
4 内容
4.1 特殊工序的定义
当过程结果不能通过其后产品的检验或实验进行验证,仅在使用时才能暴露出来有否缺陷的工序,称为特殊过程。
19
标题: 特殊工序确认及监控办法 4.2 特殊工序评审和批准细则
共 3 页 第 2 页 4.2.1 特殊过程控制的内容,主要是工序作业参数,通过控制作业参数,达到控制工序质量的目的。 4.2.2 工序质量的最佳参数可通过下列活动来确定:
a)由技术部会同操作人员组织工艺试验,采取正交实验方法设定几个因素几组参数进行试验,通过破坏性实验结果,确定最佳参数,纳入工艺文件。
b)查阅国家行业特殊过程操作规范,对于同类型作业,分析条件后,可以直接引用国家行业规范的参数作为最佳参数,纳入工艺文件。
4.2.3 特殊过程工艺文件,由技术部组织工艺评审、验证,主要评审使用设备及参数的仪器仪表,是否符合试验方法的规定,是否处于受控状态,应有评审验证记录。 4.2.4 经评审验证的特殊工序文件,应经主管技术领导批准。
4.3 特殊过程的监控,由操作人员,按特殊过程工艺文件的规定,进行连续监控。认真填写特殊过程特性参数监控记录。
4.4 当发现特殊过程参数出现异常时,即应调整工艺,直至稳定达到最佳参数时方可继续操作生产。 4.5 特殊过程当存在下列情况时,应进行再确认 a)设备变更,如设备型号变换、设备大修后; b)原材料变更时 c)生产地点变更时 d)操作工人变更时。
有上述情况之一时,应按本办法4.2条规定,重新组织确认,变更作业指导书、工艺文件,经批准后实施。
20
标题: 特殊工序确认及监控办法 5 质量记录
5.1 ZL-0607-001《焊机参数记录表》
5.2 ZL-0607-002《涂装车间面漆烘干参数记录表》 5.3 ZL-0607-003《年度测量记录表》 5.4 ZL-0607-004《工序评审记录》
共 3 页 第 3 页 21
标题: 新产品试制试验管理规定 编制: 1 目的
对新产品试制试验过程做出规定 2 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新产品试制、性能试验及各项专项试验。 3 职责
生产部专用车车间产品试制小组负责新产品试制和试验工作。
审核: 批准: 共 2 页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第 1 页 技术部项目组负责下发新产品试制及试验通知、图样,负责制定工艺文件。 采购部负责外购、外协件的采购。
质管部负责外购、外协件的进货检验及试制过程中的检验。 生产部负责自制件的准备,配合试制和试验工作。 4 流程图 新产品试制流程 试验流程 5 内容
5.1 新产品试制
5.1.1 技术部项目组下发新产品试制通知、试制计划和外购外协件采购计划给生产部、采购部等相关部门,相关车间(技术部协助)进行工艺装备准备,进入整车试制。
5.1.2 试制过程中设计人员、工艺人员跟踪,对试制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及时理解决,对需改进设计的应该《设计控制管理程序》的规定进行设计更改。
5.1.4 试制过程中检验人员进行一般不见得过程控制,发现问题可要求是指人员及时返工,有技术问 题反馈给现场技术服务的技术人员,确保试制进度。
22
标题: 新产品试制试验管理规定 共 2 页 第 2 页 5.1.5 样车试制结束后,由技术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样车评审,并根据“设计开发评审报告”进行整改,样车完成整改后方可交付试验。 5.2 产品检验
5.2.1 技术部下发试验任务单,实验员负责试验方案的制定,并报技术部部长审核,通过后由试验员组织样车的试验。
5.2.2 试验人员试验前应认真阅读技术部试验通知,详细了解本次试验的目的以及试验方法。 5.2.3 试验前必须检验所有产品零部件是否安装合格。
5.2.4 检验所有仪表、测试仪器的检测有效期,如超过有效期,须请质保部重新校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5.2.5 试验应根据试验要求进行,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中止试验,进行检查。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试验。
5.2.6 试验过程中要严格按安全操作要去及相关试验规程进行试验。
5.2.7 所有试验数据必须记录清晰,原始记录数据必须真实,并出具实验分析报告。
5.2.8 设计人员应跟踪样车的试验,对样车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即使进行设计更改,并将问题落实解决。
5.2.9新产品定型试验委托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机构认可的具有试验资格的单位进行,具体包括参数测定、安全环保项目指标测定、动力性试验、制动性试验、排放试验、转向性能试验和可靠性试验。
6 相关文件及记录
6.1相关文件 无 6.2 记录
ZL-0600-011《试验分析报告》
23
标题: 自制件检验规范 编制: 1 目的
审核: 批准: 共 1 页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第 1 页 为加强自制件质量检验,保证其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特制订本规范。 2 范围
适用于全公司所有自制件的检验。 3 职责
3.1 技术部负责制定并提供自制件的技术要求、图纸检验要求。 3.2 质管部检验员负责按要求对自制件进行检验。 3.3 生产部生产工人负责对自制件进行检验。 3.4 生产部仓库保管员负责字之间的保管工作。
4 内容4.1 生产部生产工人在部件制作完工自检后,及时报请质管部检验员检验。 4.2 质管部检验员依据技术图纸进行检验,并填写《零部件检验记录》。 4.3 检验抽检的频率:20%,必要时进行全书检验。 4.4 自制件检验的项目: 1)外廓尺寸 2)装配尺寸
3)外观质量(焊接、面漆)
4.5 仓库保管员依据合格检验单,办理自制件入库手续。
4.6 不合格的自制件由质检员填写《质量信息反馈单》交生产部,由生产部按不合格品处理程序处理。 5 相关文件 无
6 质量记录
ZL-0612-001《零部件检验记录》 ZL-1205-001《质量信息反馈单》
24
标题: 首次新供产品样件确认管理规定 编制: 1 目的
审核: 批准: 共 1 页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第 1 页 明确首次新供产品工作程序,通过对供应商的样品控制保证供应商样品符合设计要求或具有符合要求的说明。 2 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首次新供产品样件的检验 3 职责
3.1 供应商评定结束后,采购部负责按评定要求协调方及时提供样品。
3.2 质管部负责组织技术部、采购部等相关人员组成样品审核小组,对样品进行检验及跟踪,出具检验报告。
3.3 技术部负责使用样品的安装与调试,并提供相关质量信息。 3.4 生产部负责使用样品的安装与调试,并提供相关质量信息。 4 工作流程
4.1 采购部负责采购样品,供应商送样品同时附带相关证明材料,包括:国家认可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3C证书、自检报告、合格证书、产品标准、检验标准等。 4.2 质管部验证有关资料并存档备案,根据需要,作进一步产品检验。
4.3 质管部根据检验要求确定需进行检验项目,组织或直接进行相应项目检验,如公司内部无条件检验,可送外检验,检验费用由供应商承担。
4.4 样品如试用,由生产部负责样品的安装与调试,并提供相关质量信息。
4.5 样品审核小组根据各方面结果形成最终检验报告,并将最终检验报告送相关部门。 4.6 一般情况下,原材料、化工产品等应作材料试验。 5 质量记录
5.1 新产品首次样件检验保护
25
标题: 工艺纪律检查考核管理办法 编制: 1 目的
审核: 批准: 共 3 页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第 1 页 为维护工艺的严肃性,保证工艺技术与工艺管理的有效实施,特别是关键工序的质量,简历稳定的生产秩序,使保证产品质量的各要素都处于受控状态,同时做到文明生产,特制订被考核管理办法。 2 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本企业的工艺纪律的管理 3 职责
3.1 技术部负责组织对各车间进行定期检查考核,负责对非凡工艺纪律纠正措施的组织实施。 3.2 车间工艺员负责生产现场工艺纪律的监督、反馈和违犯工艺纪律纠正措施实施的监督。 3.3 管理部负责有关培训及奖惩的实施。 4 内容 4.1 定义
工艺纪律是指企业在产品生产活动过程中,为维护工艺的严肃性,保证工艺贯彻执行,建立稳定地生产秩序,确保产品的加工质量和安全生产而制定的某些具有约束性的规定。 4.2 工艺纪律检查的主要内容 4.2.1 技术文件的质量
记述文件应种类齐全:内容完整、正确、统一。
4.2.2 技术文件到生产现场,特别是关键工序的作业指导书应张贴到工位。 4.2.3 设备和工艺装配的技术状况
4.2.3.1设备型号和工艺装备编号应符合工艺文件规定。 4.2.3.2 生产设备和工艺装配应保持精度和良好的技术状态。 4.2.3.3 量具、检具应按周期检定。
26
标题: 工艺纪律检查考核管理办法 4.2.4 工艺执行情况
共 3 页 第 2 页 4.2.4.1 操作者技术等级应符合工艺文件要求,实际技术水平应达到本工序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 4.2.4.2 操作者书记工艺文件内容要求。
4.2.4.3 操作者应严格按照工艺文件要求执行,坚持按图样、技术标准和工艺文件的规定操作。 4.2.4.4 所用的各种材料的规格、型号符合工艺要求。
4.2.4.5 操作者生产前认证做好准备工作,生产中集中精力,不得擅离工作岗位。 4.2.4.6 操作者正确使用各种工艺装配。
4.2.4.7 量检具应按规定点存放,保持工作场地整洁。 4.2.4.8 操作者工序完成后应自检。 4.2.5 工艺管理
4.2.5.1 关键工序实行定人操作,并经培训合格才能上岗。 4.2.5.2 设备应定期检修。
4.2.5.3 定期对工人进行工艺纪律教育。 4.2.5.4 坚持对新人上岗人员进行培训,教育。
4.2.5.5 检验人员应做到不错检、漏检,以杜绝不合格品在制品流入下道工序;及时发现生产中可能发生的违纪问题,保证工艺的贯彻。
4.2.5.6 不合格品管理:对不合格品应及时做好标识。 4.2.5.7 质量跟踪:检验员按过程卡要求,认真做好质量记录。 4.3 工艺纪律检查考核办法
4.3.1 工艺纪律检查的计划制定及检查频次 由技术部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制定工艺纪律检查计划,检查频为每月底组织一次工艺纪律检查。 4.3.2 工艺纪律检查的实施
由技术部工程师会同车间工艺员、车间主任(调度员)、车间检验员进行工艺纪律检查,填写《工艺纪律检查表》,作出检查结论,《工艺纪律检查表》一式三份,一份由车间保管,一份提交质管部,一份由技术部归档,保存2年。 4.4 考核及奖惩办法
27
标题: 工艺纪律检查考核管理办法 4.4.1 考核方法:
根据《工艺纪律检查表》逐项对照考核,按扣分标准直接打分。 4.4.2 奖惩办法
共 3 页 第 3 页 每月由质管部会同管理部依据《质量奖惩制度》对各车间工艺纪律检查得分情况进行考核奖惩。 4 相关文件 无
5 质量记录
《工艺纪律检查情况记录表》 2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