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护士岗位管理应用于外科优质护理的效果评价

来源:知库网


护士岗位管理应用于外科优质护理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实施护士岗位管理在外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促进优质护理服务可持续发展。方法 根据本科护士的综合能力,将护士分为N0、N1、 N2、N3层,对其实施岗位管理方法。将2012年1月~12月收治的患者定为对照组,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患者定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采用传统的护理管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士岗位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实施护士岗位管理后,各项护理服务质量指标与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 护士岗位管理能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达到了促进优质护理服务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标签:岗位管理;护理质量;优质护理

岗位管理是在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护士队伍科学管理,是公立医院改革中完善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的任务要求,是持续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护理专业临床重点专科医院应当探索和实践的工作任务[1]。外科护理作为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护理对象为即将或者已经手术的患者,其工作本身风险大,具有复杂性[2],我科在医院率先垂范,积极配合护理部,勇于实践,以护士岗位管理为切入点,从岗位设置、护士配备、绩效考核等方面,探索具有我院特色和患者需要的护理工作模式,制定和完善制度框架,建立一种常态管理机制,激励护士人尽其才、各尽所能,以达到人力资源优化管理,促进优质护理服务可持续发展的目的。2013年1月~12月,我们在外科护理工作中采用岗位管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为我院普外科临床护士13名;年龄19~40(28±5)岁,学历:大专10名,中专3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2名,护士8名;护龄10年以上5名,5~9年4名,5年以下4名。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将2012年1月~12月岗位管理实施前收治的患者定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管理方法。

1.2.2观察组 将2013年1月~12月岗位管理实施后收治的患者定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岗位管理护理方法,将护士岗位分为护理管理岗位、临床护理岗位、其他护理岗位:①根据护士的职称、學历、能力、工作特点和专业技术水平等综合能力,将临床护理岗位分为N0~N3级,N0级护士为工作1年内的护士,不能单独执业,需在上级护士的指导下完成患者的护理工作; N1级护士为工作1~5年护士或工作1~3年护师,主要负责病情稳定的二级护理患者和少数一级护理患者;N2级护士为工作5年以上护士或工作3年以上护师,独立

承担本科危重症护理及所在科室专科护理工作;N3级护士为聘任主管护师且工作5年以上,主要负责带教工作,护理查房和科内业务学习,并对轮转护士进行操作、理论讲课及出科考试,协助护士长参与病房管理工作,负责科室危重患者的护理及抢救,监管护理质控,协助护理病例讨论,护理缺陷,差错事故和各种安全隐患分析并提出整改和预防措施,并协助护士长开展新项目、新技术,积极撰写论文,要求每人每年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一篇。②按照工作性质、工作任务、责任轻重、技术难度等要素制定不同层级护理人员的职责与工作范畴,规范护理执业行为,保障护理安全;③制定各级护理人员的岗位量化考评标准,并定期进行月考评及年度考评,月考评结果与月奖金系数挂钩,年度考评结果与岗位级别挂钩。④职称晋升与岗位挂钩,建立科学的职称晋升量化评审标准和评价机制,制定技术业务职称晋升评估量表(考核指标包含责任护士年完成管床任务数,其分管重危患者数、一级护理患者数、工作质量、工作效果、患者满意度等),评估标准充分向临床一线岗位、夜班护士倾斜,倾向于分管患者数量多、专科技术难度大、患者满意度高、护理质量效果好、出勤日多的临床一线护士,激励护士在相应岗位上充分发挥职能作用;⑤人力资源能级对应,主要遵循按需设岗、按岗聘用、自愿选择、竞争上岗、定编定岗,动态管理的原则,充分体现能级对应,实现按职上岗,合理用人、按需用人,做到人岗匹配。

1.3观察项目 实施护士岗位管理前后2组数据比较,质量指标为通过医院护理部每月进行护理质量抽查,包含基础护理、病房管理、健康教育、特一级护理、护理文件书写和操作技术等项目,实施前、后各随机抽取270例。院制定的《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中的指标,比较岗位管理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实施前后各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各200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差异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岗位管理前后两组护理质量比较在基础护理、病房管理、健康教育、特一级护理、护理文件书写、操作技术实施前后均有明显差异,见表1。

2.2岗位管理前后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在接待患者满意度、入院介绍、护士主动巡视病房、护士对患者的生活护理、护士穿刺、抢救技术、护士注意保护患者隐私、操作前告知注意事项、介绍术前、术后注意事项、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价等方面在实施前后均有显著差异,见表2。

3讨论

3.1岗位管理的优越性 在外科护理中实行岗位管理,能够对护理人力资源进行重新组合,有利于激励护士的工作激情,激发护士的责任感和主动服务意识,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全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仅能够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也可对护理人员进行培养和管理[3];

3.2岗位管理的时效性 通过岗位管理,充分调动了各级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使服务意识由被动变为积极主动,有效地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满足其多方面的需求,提高了外科护理服务满意度。

3.3岗位管理的重要性 高级责任护士监督、指导护理工作落实,检查工作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向护士长汇报,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改进,有利于护理人才资源共享[4];

通过实施岗位护理管理模式,对护理人力资源、工作量、工作时间合理安排,使护理人员”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得到真正体现,使有限护理人力资源发挥最大效益[5]。岗位管理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密切了护患、医护关系,促进了我科优质护理服务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关于确定护士岗位管理试点医院及有关工作的通知[S].2011.

[2]韩玉芳,孙春梅.援门诊护理组长负责制的实施与评价[J].护理学杂志,2006,21(11):55-56.

[3]李爱珍,杨学萍,谢金莲.护理人员层级管理在临床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0,24(8A):2038-2039.

[4]徐永丽,葛梅,梁景花.设立护理组长实施外科护理人员分层级管理的实践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9,9(3):56-57.

[5]侯凤芝,马松萍,井玉芳,等.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32):3415-34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