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优化学生的人际关系 提高交往能力

来源:知库网


优化学生的人际关系 提高交往能力

青阳实验小学 王彩君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由于交往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关系,它主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在交际过程中关系的深度、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等心理方面联系的程度。

学生间的人际关系表现为正式组织中的人际关系与自发的非正式组织的人际关系,正式组织是指由正式文件规定组成的群体,如班级、共青团、少先队等。非党员正式组织是指由正式组织成员自发形成的群体,又称小群体,如班级中的各种友伴团伙。

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生活的,总是在不断的交往中从事工作、学习和其他社会活动的。人际关系状况如何,对于人们完成活动的任务,对于集体的形成和巩固,对于人在德、智、体诸方面的全面发展,都有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由人际交往功能所决定的,人际交往主要有以下几种功能:

1、获得信息功能。同学之间通过交谈讨论,相互间交流情况,可以获得更多信息。庄子说:“吾生也有涯,知也无涯”。一个人直接从书本上学得的知识毕竟是有际的,即便是皓首穷经、学富五车,与浩瀚的知识海洋相比,也只能是沧海一粟而已。英国作家肖伯纳形象地比喻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人际交往比之于从书本获得信息有内容更广泛、渠道更直接、速度更迅速等特点。随着交际范围的扩大和友情的深厚,人就能认识更多的人,听到更多的事,交换更多的思想,获得更多的信息。

2、自知、知人功能。人的自我意识并不是自然而然地成熟的,而是通过交往,在与别人的相互作用中逐步成熟起来的。首先,人是以他人为镜,在与别人的比较中认识自己的。友伴交往,通常使我们从别人的个性中找到与自己的相似之处,发现别人身上有好或不好的东西。与别人交往越深,对别人个性的长短优劣了解也越深,从而也就越能“以人为镜”,调整和改进自己。其次,人还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来认识自己的形象。

3、自我表现功能。人总是希望别人了解自己、理解自己、信任自己的。只有扩大交际范围,在更大的范围内表现自己,别人才可以了解你的为人、你的性格、你的学识、你的才能。

4、人际协调功能。人际交往也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界中协作的产物。个人在自然面前是软弱的,而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习中也好,在生活中也好,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而相反地,离开了人际交往,不调动各方面的智慧,不与人合作,是不可想象的。

5、社会化功能。对青少年来说,在与同伴接触中,青少年发现他们的某些言行举止是同伴喜欢的,这种喜欢作为一种奖励就会增加这些言行举止出现的频率;反之,就会减少某些言行举止出现的频率。这样,他们就逐渐学会了调整自己的行为。

6、身心保健功能。人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有着强烈的合群需要,通过相互交际,诉说个人的喜怒哀乐,爱憎恐悲,就会引起彼此间的情感共鸣,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调查表明,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的人际关系往往较差。

如今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他们出生开始,就得到了长辈的百般呵护,从小养成了任性,以自我为中心或是孤辟怯懦的性格特征,笔者对于中高年级300名学生的人际关系情况作了测验,共有36道题目。测试内容如下:

(1) 你平时是否关心自己的人缘? (2) 在食堂里你一般都是独自吃饭吗?

(3) 和一大群人在一起时,你是否会产生孤独感或失落感?

(4) 你是否时常不经同意就使用他人的东西? (5) 当一件事没做好,你是否会埋怨合作者?

(6) 当你的朋友遇到困难时,你是否时常发现他们不打算求助你? (7) 假如朋友们跟你开玩笑过了头,你会不会板起面也甚至反目? (8) 在公共场合,你有把鞋子脱掉的习惯吗?

(9) 你变人在任何场合下都应该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吗?

(10) 当你的同事、同学或朋友取得进步或成功时,你是否真的为他们高兴? (11) 你喜欢拿别人开玩笑吗?

(12) 和自己兴趣爱好不相同的人相处在一起时,你也不会感到兴味索然,无话可谈

吗?

(13) 当你住在楼上时,你会往楼下倒水或丢纸屑吗? (14) 你经常指出别人的不足,要求他们去改进吗? (15) 你是否关心和常谈论别人的私事?

(16) 当别人在融洽地交谈时,你会贸然地打断他们的话吗? (17) 你善于和老年人谈他们关心的问题吗? (18) 你讲话时而会做出一些言而无信的事?

(19) 当有人与你交谈或对你讲解一些事情时,你是否时常觉得很难聚精会神地听下

去?

(20) 当你处于一个新的集体中时,你会觉得交新朋友是一件容易的事吗? (21) 你是一个愿意慷慨地招待同伴的人吗?

(22) 你向别人吐露自己的抱负、挫折以及个人的种种事情吗?

(23) 告诉别人一件事情时,你是否试图把事情的细节都交待得很清楚?

(24) 遇到不顺心的事,你会精神沮丧、意志消沉,或把气出在家里人、朋友、同事

身上吗?

(25) 你是否经常不经思索就随便发表意见?

(26) 你是否注意赴约前不吃葱、大蒜、以及防止带酒气? (27) 你是否经常发牢骚?

(28) 在公共场合,你会很随便地喊别人的绰号吗? (29) 你关心报纸、电视等信息渠道中的社会新闻吗?

(30) 当你发觉自己无意中做错了事或损害了别人,你是否会很快地承认错误或作出

道歉?

(31) 有闲暇时,你是否喜欢跟人随意聊天? (32) 你跟别人约会时,是否常让别人等你?

(33) 你是否有时会与别人谈论一些自己感兴趣而别人不感兴趣的话题? (34) 你有逗乐儿童的小手法吗?

(35) 你平时告诫自己不要说虚情假意的话吗? 符合情况的,写“是”,不符合情况的,写“否”。

测下来的情况表明20%的同学人际关系很好,23%的同学人际关系较好;30%的同学人际关系一般;20%的同学人际关系较差;7%的同学人际关系很差。表现出来的情况不容乐观,针对学生的答卷,我们可以把学生的人际关系概括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自我中心型

这类交往模式最突出的特点在于“我”字优先:在生活上“自我中心”式,有的学生对于集体生活没有兖分的思想准备,沿袭着在家中当“小皇帝”的习惯,觉得周围的人让着他

是应该的,他想干什么就得干什么,不管是否影响他人的生活习惯;有的在学习上“自我中心”,因为自己是班上的尖子,就觉得自己在学习上占有较大的优势,看不起一般的同学,不愿与他人共同探讨、相互学习,总认为自己是最好的;有的在社会活动、集体活动中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是小团体的核心或班里活动的主要组织者,甚至在学校、区、市里都有小名气,总听不进别人的建议和想法,总希望别人依照自己的“吩咐”去做;也有的集以上两种或三种毛病于一身。可以想见,这样的人越多,这个生活圈子的人际关系就会越不和谐。

二、自我封闭型

自我封闭型的交往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由于性格原因造成。这些人愿意与他人交往,但性格内向孤僻,比较害羞,不知如何主动与人相处,只是较为被动地应答他人的行为,内心世界不为他人所了解——虽然他也愿竟甚至渴望达到理解;(2)由于独立意识过强造成。这类人认为“事事不求人”或“一两个朋友足矣”。他们觉得自己的个人力量足以处理好一切事务,而不需他人友谊和援助;(3)由于过于看重个性所造成。这类人认为“如果为了使相互之间的关系融洽而彼此适应对方,就是抹煞了自己的“个性”。(4)由于否定友谊所造成。这类人认为“人心难测,朋友难交”,怀疑朋友之间会有真正的友情。

自我封闭的交往方式与多年前中国闭关自守、眼睛不看国门外,一心只顾埋头搞建设的境况一样,不适合信息交流量日趋增大的现代生活。 三、亦步亦趋型

亦步亦趋型的交往方式指的是老好人般交友方式。持这种方式的人往往人云亦云,而人云亦云的本质是交友无原则。表面上与谁都挺好,实则没有一个真正的朋友。这种交往模式容易助长坏风气,既使自己失去真正的友情,又不利于集体好风气的形成。

事实上,维护友谊,不等于迁就对方。附合对方,靠一团和气来调和矛盾,虽然表面上不伤情感,但实际上拉大了彼此的心理距离。交朋友必需坚持原则,有时不妨做诤友,给矛他人真心的批评与建议,建立真正的、互相帮助的、和谐的人际关系。

以上几种人际交往方式都不属于和谐的人际关系,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情况,尽量能使全班同学形成正常和谐的人际关系,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 在生活中培养儿童的交往能力

1、 建立集体性教学模式

在班集体中建立集体性教学模式,指导学生进行集体性学习,是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儿童交往能力的途径。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尊重意识、学习意识、合作意识和表现意识:锻炼和发展学生的社会能力,如:表达能力、理解能力、评价能力、综合能力和协调能力。、

2、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它为小学儿童的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广阔的场所,有利于儿童进行更广泛的有趣的交往。有组织的课外活动既有利于班集体的形成,也有利于发展儿童的个性积极性,交往的独立性,对集体的责任感以及创造性。课外活动包括各种文体活动,兴趣小组和参加社会实践和适当的生产劳动,这些活动都能促进交往活动,培养交往能力。

教师还应该鼓励和去持小学儿童走向社会,在更大的范围内发展他们的人际关系,满足他们交往的需求。

(二) 指导小学儿童学习交往的技巧

人际交往的关键是态度。在指导小学生学习人际关系的技巧时,应首先培养他们尊重他人,以诚相待,善于关心和体贴他们,这一点对于儿童尤为重要。儿童由于受自身变识水

平发展程度的限制,容易产生认识上的自我中心,即只按自己意见、角度去考虑问题,不善于变换认识的角度,加上目前我国社会中独生子女增加,他们在家庭中很容易成为人们注意的中心,而从小养成“独尊”的习惯,这些都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教师要教育界小学儿童尊重和关心他人,使他们逐步脱离认识上的自我中心。

其次,教师应教育小学儿童待人处一要热情诚恳,谦虚友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表里如一,光明磊落;要实事求是,不要捕风捉影;要讲究礼貌,学习礼节。

第三,教师要正确对待班干部,既要信任他们,去持他们工作,又要对他们严格要求,加强管教,使他们树立为集体服务的观点,处处起带头作用。

第四,要在班集体中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对好人好事表扬要恰当,对不良现象批评要得体,使全体同学感到班集体中的表扬和批评都是诚恳的,善意的,这对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三) 调整处境不利儿童在集体中的地位

教师在调整集体的人际关系时,工作的得点是处境不利的儿童。这些儿童在集体中不受欢迎,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的某些不利因素造成,如学习成绩差,行为举止不当,不善交际等。对这些儿童要训练提高他们的社交认识,纠正他们的自我评价,增进他们的社会交往兴趣,改善他们的社交技能。教师可以用口头指导,角色扮演和正向行为强化三种方法。

口头指导,是教师针对不受欢迎儿童在交往活动中不规范的交往行为和错误观念,制订训练目标,并把这些目标告诉儿童,向他们详细介绍在某一特定情境下应该怎么做,让他从头按教师提供的交往策略,练习新的行为模式。

角色扮演法,是让儿童在集体活动中扮演不同的角包以验不同情境中的感受的方法,能帮助儿童形成新的行为模式。而正向行为强化法,即及明地肯定不受欢迎的儿童表现出来的符合训练方向的行为,以期巩固他们交往的新行为模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